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成都一家小學面試,要家長帶學歷證。

這種情況已不止一次發生。

2012年,同樣在成都,一小學面試,也要求家長攜帶學歷證書。

2017年5月,上海一學校舉行面談日,據家長反映,被要求填寫學歷等信息。同一時期,河南一家小學,同樣要求家長攜帶學歷證。

更有甚者,廣州一傢俬立小學在其電子屏上赫然打上:本學校只招生父母為本科學歷以上之子女。

其實,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這種要求家長攜帶學歷證書的情況相當普遍。這種做法正確與否姑且不論。

但對一些低學歷的家長來說,難免有些難堪。


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本來,低學歷的家長,對於自己的年少時沒有好好學習而懊悔不已。正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時,學校反而要家長的學歷證。

這就預示著,自己的低學歷可能影響孩子入學。面子是小,孩子上學是大。

如果因為自己的學歷影響孩子的入學,難免是對一些家長的沉重打擊。

孩子不易,有些家長更難。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如若慶幸自己的低學歷沒有影響到孩子的入學,那這些低學歷的家長又面臨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情,那就是家長群。

曾看到一篇報道,上海一小學家長群,為評選家委會,各路家長使出渾身解數進行了一場履歷大比拼。有的家長直呼“我要退群”。


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家長群成了一個成人比試的小劇場,如今上演的一場是“拼學歷”。

長長的“鄙視鏈”,從學歷開始。

客觀的講,家長群家委會的評選,只是一個“能者上”的評選,初衷並無帶“鄙視”的色彩。只是有時被網上炒作,進而拿“鄙視鏈”說事。

絕大部分的家長對待這樣的事情,三觀很正。既然評選,就是能力的比拼,低學歷的家長不一定不行,照樣也可以競選。

只是有時自尊心作崇,難免發一通牢騷。牢騷歸牢騷,畢竟這個社會拼的是實力。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只是過去。我們的事小,孩子的事大。

既然這個社會拼的是實力,而實力不單單拼的是“學歷”。過去的已過去,我們看的是未來。

在孩子入學的那一刻,我們已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的驅動力。


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北京某小學老師佈置的開學作業,就是錄一段孩子介紹家庭成員的視頻。

孩子們粉墨登場,開始進行一輪“實力大比拼”。有用英語介紹的,有介紹父母高學歷的,甚至還有介紹自家馬場裡的馬等等。

同樣還是在北京,某小學家委會競選的家長群裡,家長也是各顯神通,一山更比一山高。

家長們宛如華山論劍,要一決高低。


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低學歷的家長,也有些“甘拜下風”。其實,這些競聘宣言,如社會上競聘上崗一樣,不但是學歷的比拼,還有各種資源的比拼。終歸到底拼的是實力。

過去,不能重來,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的將來。重視孩子教育,即是理所當然,也是他們的“浴火重生”。

為了孩子,為了彌補人生缺憾,他們努力做好,儘自己能力為孩子尋找最好的資源。

好不容易孩子入學,對於自己的低學歷,以及面對的一些世俗,他們又開始想,不要因為我,讓孩子受了委屈。

別人的家長很強大,我的學歷卻很低。如果因為這個,影響了孩子,那將是一生最痛苦的事。

此時,他們想的不是自己,他們想的只是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開始。我可以被“鄙視”,只要我的孩子好。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女子講起她的經歷,她的父母認識不了幾個字,但是父親很喜歡看書,讀到不會念的字就來問她。

父親這種看書的習慣對她產生了莫名的影響,也給了她無形的力量,後來她也喜愛上讀書,考上了很好的大學。


這個“拼爹”的時代,又加上了一條“拼學歷”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同樣需要如此的“家風”。

董卿說過:“你希望自家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