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真的只是一個“不能沒有的標籤”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與去年的795萬人相比,畢業人數又創新高。年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找工作難”是相對而言的。



學歷,真的只是一個“不能沒有的標籤”


這個社會太多的穩定工作的前提就是本科畢業(劃重點)。這是很多穩定工作的門檻,如果你連本科都沒有,在這個社會真的很難找到一份心滿意足的工作。

根據小編多年碰壁經驗總結,能力與學歷的作用關係,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作為有能力沒學歷的人,一定會習慣一件事,那就是經常看到有學歷沒能力的草包在大公司混得春風得意。一紙學歷,足頂三成功力。


學歷,真的只是一個“不能沒有的標籤”



再說,能力這東西,衝鋒陷陣階段固然有用,然而一旦想做得更高些,就不大頂用了。到那時拼的是一些政治向的東西,其中學歷所佔的比重很可觀。

年少時是甘於此的,所以自絕後路,把混學歷的時間拿去練技能。然而年長之後,我優於同齡人的時間優勢已經出盡,再加上事業方面又死了兩次,鋒芒淡了,頹喪之際難免懷疑當初路是否選錯。然而懷疑心態無非一閃而過,只能收拾戰意,拎刀上馬,衝向下一個戰場。戰死固然頹喪,然而每次挺過來都有羽化重生的感覺,這是跳躍式的成長。這種成長的最大壞處就是,根本不知道一年後自己會變成誰。

學歷,真的只是一個“不能沒有的標籤”

簡單的說:這個時代不會虧待努力的人。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同學進入社會以後才發現學歷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在職人士選擇成人高考來獲得更高學歷,可以增強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不過,也有許多在職人員認為成考學歷含金量不如全日制學歷,在優勝劣汰的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不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成考考試文憑對文憑低的人來說肯定是有用的,而且在國民教育系中還是含金量較高的一種教育形式。

學歷,真的只是一個“不能沒有的標籤”

成人高考含金量不比全日制差

對於通關成人高考學習的在職人士來說,半工半讀式的教育形式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有很大的就業用途。這些已經步入社會的考生對比全日制大學畢業生,他們擁有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有堅韌的毅力,能有更為強大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可貴的是在職成考生的自學能力等等都是現如今我們這個社會人才所奇缺的,在就業方面更能被企業所偏愛。從這方面看,成人高考是無疑是有用的!

成人高考增加你的市場競爭力

我國成人高考的教育形式,在社會上培養了各行各業的一批批優秀的人才,現在有很多大學在校生也加入到了成考考試的隊伍,他們也考慮到就業的巨大壓力,於是選擇成考考試,對於專科生來說,通過成考考試可以提升自身學歷水平,對於本科生來說可以獲得第二學歷,擴寬自己的就業面,提高就業率。參加成考考試一方面使他們的綜合能力更強,另一方面能吸引就業市場上大企業的目光,在人才市場中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所以成考考試對於在校大學生的就業用途也是相當大的。

成人高考是你升職加薪的捷徑

現在,很多企事業單位都是根據員工的學歷定薪資待遇,通過成考考試獲得更高學歷的員工得到升職、加薪、外派培訓等機會更多。不僅如此,職稱定級也與學歷掛鉤,高職稱往往需要高學歷。當然,成考生還可以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留學,成考學歷在這幾方面的起到的作用都非常大,能夠擴寬考生的就業方向,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

學歷和能力的2/8定理

以前覺得學歷相對於工作經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後來我發現,學歷這東西可以幫助HR在選人的時候節省很多時間,同樣水平的人在高學歷低學歷人群中都存在,那麼HR為什麼不選擇直接在高概率事件中去拋硬幣節省時間和精力呢?記得早年前在華為總裁面試的時候,最後一個環節是提問,問了他:華為對於學歷怎麼看?

他給了一個很客觀的回答:對於80%的普通人來說,學歷就是一個標籤,需要學歷來證明自己,對於20%的人來說他在某方面能力超群,是不需要這個學歷來說明問題。而往往那百分之二十的精英都是高學歷,我們這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還在為“

學歷有沒有用”這個問題而苦惱。

學歷,真的只是一個“不能沒有的標籤”

很多人在糾結或者去爭辯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其實根本沒有對立性,難道有了能力就可以不要學歷?或者有了學歷就可以不加強自己能力了嗎?有能力又有學歷文武雙全才是最有競爭力的!另外一點如果是社會成人,根本不需要考慮什麼成人大專(本科)讀了有沒有用的問題,除了讀成人教育難道你還能讓時間倒流重返15歲再好好讀書考大學嗎?

如果是中小企業一般學歷只是一個例行標配,看的還是工作能力,但是你必須要有!如果是大公司名企,別說成人大專,不是名牌院校的全日制本科人家也不認,那豈不是也白讀了?人生在世沒有後悔藥,只要求上進,踏踏實實,自然會等到出頭之日。天天空想,覺得學這個沒有,學那個沒用,給你個領導當,領導崗位的標配文憑你都沒有隻能眼睜睜看著花落別家。


浙江考試培訓網

浙江省各類考試(普通高考、成人高考、3+2專升本、自學考試、職業資格考試等)報名、諮詢、資料領取與培訓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