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怎么"伺候"都不行,从小就挑家长的错,这孩子到底想干啥?

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孩子们的个性也是天生就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类型,正因如此

,现代育儿方式一再强调要因材施教,鼓励家长们去耐心了解自家孩子属于什么类型,降低家庭教育曾经犯过的"错误"。

很多孩子的性格都能按照类型来分辨,但是唯独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仿佛是上天派来的"小恶魔",无论家长怎么耐心教育、耐心引导,但是无论怎样对待孩子,好像都是错的。

这样的孩子你见过吗?

宝妈怎么

"莫名其妙型"孩子的行为方式很混乱

有很多家长目前最为头疼的问题是,育儿类的文章读了不少,理论也学了很多,每一种都认真虚心学了,然后给自家娃试试,也没有招惹孩子生气,结果自己小心谨慎的结果反而是任何一种育儿方式都不能对孩子起到该有的作用。

家长们无奈感叹:我家孩子怎么就跟别人家的都不一样,完全是个莫名其妙型的孩子!

这种"莫名其妙型"的孩子行为的方式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混乱",特别擅长于"自行打脸",直白点说就是"左了也不行,右了也不行"。

比如宝妈看到孩子正在玩玩具,当宝妈靠近他的察觉范围之后,事情就开始变得"诡异"了:孩子可能会主动邀请宝妈和他一起玩玩具,但是这一点都不值得宝妈开心,因为宝妈会发现无论她用正常的思路玩玩具,还是用异想天开的方式玩玩具,孩子都不会满意!假如宝妈用孩子玩玩具的方式呢?

宝妈怎么

孩子一样会生气,把玩具抢走不让你玩。

宝妈这时候大概会想"既然我不受欢迎那我就不玩了呗",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宝妈退出游戏,孩子要么是不再开心地玩耍了自己在那扁嘴要哭,要么就是转身就要扑进宝妈怀里,不愿意宝妈退出游戏,但是宝妈如果继续陪孩子玩游戏,孩子依旧会"嫌弃"她。

因此宝妈们对于这种"莫名其妙型"的孩子万分:"你到底想要我怎样!"

"莫名其妙型"孩子的心情也很混乱

这类孩子往往会因为无比纠结的行为方式而惹怒大部分家长,因为家长发现自己好像做什么孩子都不满意、都会闹,就算按照育儿理念说的"满足孩子的安全感",抱着孩子亲亲他、哄哄他,也不一定管用。

家长们一开始也会好奇,究竟怎样才能制服这个"小妖精"?

但是在屡屡失败之后

,就会无奈放弃,并且面对孩子的时候也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暴躁,不再愿意花时间去弄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受够了"的心态。

其实这类孩子内心的心情也是非常混乱的,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多的心情,为什么一些小事就能引起自己不太友好的举动,他们自己其实也不想惹别人一次次地生气,可是自己的小情绪太难搞懂,也太难做到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和别人正常社交。

宝妈怎么

孩子的"莫名其妙"究竟是为何?

我们一般会比较笼统地将这种行为和心情"莫名其妙"的孩子称作是"任性",但其实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

一般意义上的"任性",其实是指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恰当、不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却要一意孤行去做,并且不一定愿意承担其后果。

也就是说真正任性的孩子从情感上知道自己是错的却一定要做,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任性"。

但是"莫名其妙型"的孩子并非如此,他们那些突如其来的小情绪其实都有着自己的理由,但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如果被家长批评了,也不会一直坚持下去完成这个行为,但是下一次遇到同样触发他们奇怪反应的状况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做出同样的反应。

如果有一天家长发现孩子"改掉了"某个行为,以为孩子长大了、不任性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孩子可能仅仅是对于某种情感刺激不在意了、不再给予反应罢了。

宝妈怎么

因此,"莫名其妙"型的孩子行为和情绪的难以捉摸,主要是因为:

1 天生感情丰富且敏感

这类孩子经常能对一些我们常人觉得"无所谓"的事情产生反应,如果孩子解释了其中的感情逻辑,我们还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算了"。

2 天生道德水准较高

孩子如果属于情感丰富的类型,那么他们会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想法,共情能力就比较强了。

但是这类孩子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道德水准要求得比较高,天生对于法律法规非常感兴趣,喜欢遵守规范的生活,并且非常厌恶不守规矩的人。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自发地不断提高自己对于道德水准的要求,甚至生活中所有的琐事他们都会非常在意,因此会在原则性问题上"一点就炸"。

而且孩子对于规矩的痴迷,会让他们发展为过度地替他人考虑太多,同时也希望别人也替他人多多考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引发。

很多时候他们的要求甚至是到了苛刻的地步,亲戚朋友如果乱扔垃圾也会被他们鄙视。

但是在年幼的时候,他们并不懂得自己对于规矩和敏感情绪的向往,因为他们还未学习各种规范,因此只能没头没脑地对自己隐隐约约觉得不"达标"的事情大脾气。

宝妈怎么

3 勇于向不符合规范的人和物发出抗议

这类孩子要么非常勇敢,能够不畏惧权威的影响力,只要是道德上看不过眼的东西他们都能够勇敢地讲理,并且希望大家都能很正能量、很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要么他们只是运用非常严格的道德要求脸约束自己,表面上能够学会接受他人的"粗神经"和偶尔不遵守规矩的行为,但是他们从内心深处不愿意和不守规矩的人深交。

家长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不要太执着

这类感情丰富而敏感的孩子,虽然小时候容易做出"莫名其妙"的行为,让家长郁闷生气甚至是"暴走",但是他们长大之后往往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

家长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会比较辛苦,因为我们平时正常情况下,对于很多日常行为不会随时随地去想这个行为从道德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好之处,但是和这类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往往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他们嫌弃、挑毛病。

和"别人家"的相处模式正相反,这类孩子可能会成天挑父母的错,往往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而且因为孩子小的时候社会阅历不足,因此一些看法还太过稚嫩,也不符合现实的情况。

家长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会比较郁闷,因为家长可能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去更改自己的行为,很多事情比较复杂,不像扔垃圾那么简单。

宝妈怎么

这个时候亲子之间很有可能会争吵不断,最后家长只能用自己的年龄和阅历去"压制"孩子没完没了的"讲道理",而孩子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用一些挖苦的话语反过来嘲讽家长。这样的状况让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因此有可能对孩子动粗。

家长们在和这类孩子日常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避免和孩子提起一些敏感的而孩子又绝对理解不了的华庭,因为这类孩子基本上是"吵不赢"的,只会伤了亲子之间的和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