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54歲農民大哥四代傳承,老手藝72道工序,3年才能練成


#自拍我的故事# 我是郭振珉,今年54歲,山東惠民人,照片是我和老伴的合影。我有一個製作車馬挽具的手藝,已經30多年,我是家裡第四代傳人,我家做這行當也有百十年曆史,我祖上郭玉坤,祖父郭孝師、父親郭興昌都是當地出名的車馬挽具手藝人。直到現在,我還在堅守著我家的老手藝。車馬挽具在我們當地有600年的歷史,據老人們說,在明朝就開始製作車馬挽具,我們村子從清朝開始幹這行當的就很多了,製作的車馬挽具銷往全國各地。

這是我在家裡製作車馬挽具的場景,這個自制的木頭架子就是我的工具。我高中畢業後,就一直跟著父親學習製作牛皮鞭子,學成後一直堅持從事這個行業。製作牛皮鞭子的工藝很繁瑣,從生皮去毛到浸泡硬皮再到割制皮條,再到加捻、合繩、砸實、編織、連接等,製作一條鞭子前前後後需要72道工序。這些工序要做到樣樣精通、樣樣嫻熟,沒有三年的鍛鍊時間是不行的,光割皮子這一項我就練了一年的時間。

這是家人用手機給我拍的一張照片,當時我正在大鍋裡煮牛皮,夏天干這個活很受罪,本身天氣很熱,再加上灶火的高溫,非常的熱。現在牛皮鞭子的加工數量大大降低了,前些年生意好的時候,我家裡僱了5個人專門做這些力氣活,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我自己幹。


村子路邊的小路上都是我晾曬的牛皮,現在我編制一部分健身、武術牛皮鞭,許多喜愛甩鞭子的人們都喜歡用牛皮做的。曾經東北的一位退休軍官,從網上看到我的信息,不遠千里跑到我家來買牛皮鞭子。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車馬挽具行業急劇衰退,現在只有東北、內蒙古的幾個客戶偶爾要一批鞭子。那個趕著騾馬牛車做農活、搞運輸、做買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我們當地就是我還在堅持這個行業,其他人沒有做的了。

這個灶臺是我新盤的,以後就在這裡架上大鍋煮牛皮。

我選擇的牛皮都是上等的好料,這是一張整的牛皮,看看這兒就是牛脖子的地方。我選的牛皮大多是魯西黃牛皮,在前些年生意好的時候,我一年曾進過5噸的牛皮,那時候沒日沒夜的忙,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看看這張牛皮,這是一張製作大鼓的牛皮,摸上去很硬,你用手指頭敲兩下,響聲很大!

我家的院子裡堆滿了晾曬乾的牛皮,這樣經過處理的牛皮容易存放。

編制牛皮鞭子,割牛皮是個技術活,熟能生巧。光這一項我就練了一年的時間,把整張皮子割成一條一條的細皮子,費時間又費力氣,但是隻有皮子割好了,才能編制好的皮鞭。

一整張白皮子在手中翻來覆去,手起刀落之間,一條條粗細均勻的皮條已經散落地上。

普通的鞭子用一般的八股牛皮編就可以,複雜的還有十六股和二十四股的。編制一條普通的八股鞭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股數越大越費時,當然,熟練的技法是必不可少的。

這是我製作牛皮鞭子的所有工具,缺少哪一個都不行的。

經常有人到我家來買健身用的牛皮鞭子。健身鞭愛好者對牛皮鞭子都情有獨鍾,他們會在我家院子裡現場試一試,他們買回去用得好,都會給我宣傳。

我在工作之餘,我也會在我家院子裡甩甩鞭子,鍛鍊身體麼!

一路走來,我堅守著這份手藝很不易,我的兩個女兒都有自己的工作,他們都不想繼承我的手藝,為了更好地傳承這門手藝,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以後多開發工藝品系列,工序都是一樣的,只是大小、樣式上有點變化。畢竟,一門老手藝,他要是放下就要失傳了。我希望把手藝傳承給當地的年輕人,讓這門傳統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能夠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