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藝人免費開辦培訓班 苦尋傳承人


70歲的張喜民是老腔的世家,祖輩們都是老腔唱將。1962年,17歲的張喜民跟隨父親學藝,掌握了老腔獨特的演技後和父輩們走巷串戶表演。隨後,兄弟4人在村裡組建了一個戲班子,取名叫“喜民班”,十里八鄉遇到紅白喜事都會請“喜民班”助興表演。風風雨雨幾十年,張家兄弟們年事已高,張喜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老腔舞臺的時間不多了,擔心華陰老腔這門獨具風格的戲曲唱腔會失傳。

雙泉村地處八百里秦川,北靠黃河,南臨華山,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裡,世代流傳著一種叫華陰老腔的獨特唱法。早在西漢時期,這裡是漢代京都長安的軍事糧倉所在地,附近的百姓依靠碼頭為生,從事著船工的生活。船工們逆水拉船,一邊喊著船工號子,一邊用木塊敲擊船幫,久而久之,便演化出了華陰老腔這種藝術表現形式。

華陰老腔是雙泉村張家的家族戲,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老腔追求的是原生態表演,一群來自黃土地的莊家漢子拿著自制的板凳、石塊、旱菸袋等農具作為簡單樂器,演出時不需要化妝、也不換演出服,挽起褲腿、光著膀子,嘴裡叼著旱菸抄起板凳就盡情地高唱了起來,吶喊聲中唱響了這群莊稼漢淳樸的號子聲。


華陰老腔最早是在傳統皮影戲中的表演,後來有人創新,提出將皮影去掉,將幕後的老腔演員搬到臺前直接面對觀眾,這種表演形式更加貼近觀眾,更能體現出老腔藝人的個性與激情。老腔藝人用沙啞的聲調傳遞著內心的情感,釋放出強大的震撼力。

雙泉村現有1000多村民,由於上個世紀八九年代,民間藝術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村裡會唱老腔的人不多,如今在這支戲班子裡,年齡最大的老者72歲,最小的也46歲了。張喜民說父輩們先後去世,老腔戲班子裡的成員越來越少,村裡大多數年輕人不喜歡唱老腔,覺得太土氣,大都選擇外出務工,如果再不挽救老腔,很快就會退出歷史舞臺。

農民世代以種莊稼為生,可雙泉村的百姓卻拿著簡單的樂器唱起了老腔,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小眾的家族戲也能走進世界藝術殿堂與觀眾見面。近年來,華陰老腔這種表演形式逐漸被觀眾所接受,並且受到熱捧,也成為黃土地上歷史悠久的搖滾樂。


為了將華陰老腔這門民間藝術傳承下去,2014年,華陰市文化局開辦了老腔培訓班,邀請民間老藝人張喜民做授課教師。許多當地民眾只是聽父輩們哼過幾句老腔,但不專業,聽說老藝人張喜民開班授課,熱愛老腔的民眾越來越多,學員自掏腰包買樂器,跟隨老藝人學習華陰老腔。

50歲的張香玲也是雙泉村人,在村裡和老藝人學習老腔有好幾年了,自從德高望重的張喜民老藝人開班授課,張香玲第一個報名參加培訓班。華陰市文化館專門騰出一間教室給學員們上課,張香玲的家距離文化館有20多里路,每次上課她都會提前過來給大家燒水,幫助學員們整理桌椅板凳。

培訓班現有學員20多人,年齡大都在四五十歲,女性佔到多數,學員中有企業家、醫生、更多的是家庭主婦。張喜民說培訓班採取自願報名方式,不收取任何費用,培訓目的就是讓學員們瞭解老腔歷史與文化,廣泛在民間傳播,影響更多的人學習老腔這門民間藝術,將華陰老腔傳承下去。


學員楊寶鳳今年57歲,跟隨老藝人學習老腔有一年多了,楊寶鳳的兒子和兒媳都在外打工,兩歲的小孫子留在自己身邊。楊寶鳳特別喜歡老腔這門民間藝術,她說自己都已經上癮了,每次上課她都要帶著小孫子來培訓班,遇到外出演出,就得每天花50元僱人照看小孫子。

老腔培訓班的學員大都是幾十裡外的村民,培訓班的上課時間也進行了調整,每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授課,中間不休息。為了參加培訓,許多學員每天只吃兩頓飯,早早的來到培訓班聽老師授課。

華陰老腔是一種原生態表演,追求最古樸的音樂曲調,歌詞大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再用老腔調子貫穿起來。老腔戲班子裡沒有一個藝人看得懂五線譜,壓根就不知道音符的作用,但他們唱出的老腔有板有眼,讓很多藝術家感到驚訝,稱老腔的曲風太接地氣了,吼出了莊稼漢的心聲。


老藝人張喜民是老腔戲班子核心人物,每天都會接到各地演出活動的邀請,自從老腔被觀眾接受後,戲班子這些莊稼漢在多部影視劇中演繹了老腔經典唱腔,包括在北京首都劇場、德國、法國等藝術殿堂都留下了老腔戲班子的足跡。

王小俠和張秋蟬都是培訓班成員,王小俠本是唱華陰當地迷胡戲演員,這幾年老腔戲種火了,她利用自己唱迷胡戲的基礎也學起了老腔,她說學唱老腔丈夫很不理解,認為放棄自己的老本行怪可惜,另外老腔聲調太高,不太適合自己這個年齡演唱。王小俠認為迷胡戲和老腔是不同的戲曲唱腔,多學一種唱法,也是多掌握一門民間藝術。

70歲高齡的張喜民是國家級非遺老腔傳承人,繼承了祖輩留在民間的老腔戲種。在這個藝術舞臺上,張喜民唱了一輩子老腔,現仍堅守這塊陣地,他說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希望孩子在城裡接受良好的教育,嚮往都市生活甚至超越了傳統的老腔,這讓他一時陷入了困境。


老腔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它承載著黃土地的文化,喊出了莊稼漢最樸素的心聲,真實地反映了這片土地上百姓的情懷。張喜民稱自己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將老腔這門民間藝術傳承下去。#今日頭條攝影大賽##最有意思的鄉村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