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54岁农民大哥四代传承,老手艺72道工序,3年才能练成


#自拍我的故事# 我是郭振珉,今年54岁,山东惠民人,照片是我和老伴的合影。我有一个制作车马挽具的手艺,已经30多年,我是家里第四代传人,我家做这行当也有百十年历史,我祖上郭玉坤,祖父郭孝师、父亲郭兴昌都是当地出名的车马挽具手艺人。直到现在,我还在坚守着我家的老手艺。车马挽具在我们当地有600年的历史,据老人们说,在明朝就开始制作车马挽具,我们村子从清朝开始干这行当的就很多了,制作的车马挽具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我在家里制作车马挽具的场景,这个自制的木头架子就是我的工具。我高中毕业后,就一直跟着父亲学习制作牛皮鞭子,学成后一直坚持从事这个行业。制作牛皮鞭子的工艺很繁琐,从生皮去毛到浸泡硬皮再到割制皮条,再到加捻、合绳、砸实、编织、连接等,制作一条鞭子前前后后需要72道工序。这些工序要做到样样精通、样样娴熟,没有三年的锻炼时间是不行的,光割皮子这一项我就练了一年的时间。

这是家人用手机给我拍的一张照片,当时我正在大锅里煮牛皮,夏天干这个活很受罪,本身天气很热,再加上灶火的高温,非常的热。现在牛皮鞭子的加工数量大大降低了,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我家里雇了5个人专门做这些力气活,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自己干。


村子路边的小路上都是我晾晒的牛皮,现在我编制一部分健身、武术牛皮鞭,许多喜爱甩鞭子的人们都喜欢用牛皮做的。曾经东北的一位退休军官,从网上看到我的信息,不远千里跑到我家来买牛皮鞭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车马挽具行业急剧衰退,现在只有东北、内蒙古的几个客户偶尔要一批鞭子。那个赶着骡马牛车做农活、搞运输、做买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当地就是我还在坚持这个行业,其他人没有做的了。

这个灶台是我新盘的,以后就在这里架上大锅煮牛皮。

我选择的牛皮都是上等的好料,这是一张整的牛皮,看看这儿就是牛脖子的地方。我选的牛皮大多是鲁西黄牛皮,在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我一年曾进过5吨的牛皮,那时候没日没夜的忙,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看看这张牛皮,这是一张制作大鼓的牛皮,摸上去很硬,你用手指头敲两下,响声很大!

我家的院子里堆满了晾晒干的牛皮,这样经过处理的牛皮容易存放。

编制牛皮鞭子,割牛皮是个技术活,熟能生巧。光这一项我就练了一年的时间,把整张皮子割成一条一条的细皮子,费时间又费力气,但是只有皮子割好了,才能编制好的皮鞭。

一整张白皮子在手中翻来覆去,手起刀落之间,一条条粗细均匀的皮条已经散落地上。

普通的鞭子用一般的八股牛皮编就可以,复杂的还有十六股和二十四股的。编制一条普通的八股鞭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股数越大越费时,当然,熟练的技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我制作牛皮鞭子的所有工具,缺少哪一个都不行的。

经常有人到我家来买健身用的牛皮鞭子。健身鞭爱好者对牛皮鞭子都情有独钟,他们会在我家院子里现场试一试,他们买回去用得好,都会给我宣传。

我在工作之余,我也会在我家院子里甩甩鞭子,锻炼身体么!

一路走来,我坚守着这份手艺很不易,我的两个女儿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都不想继承我的手艺,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手艺,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以后多开发工艺品系列,工序都是一样的,只是大小、样式上有点变化。毕竟,一门老手艺,他要是放下就要失传了。我希望把手艺传承给当地的年轻人,让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能够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