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1.5元,近期一斤小麥價格只有1.08元,同樣都是500克,你們怎麼看?

三晉新視界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看:


1、一瓶水和一斤小麥的價格都是1.08元,給我們的感覺是水價格高了,小麥價格低了,這是因為我們感覺,一斤小麥所付出的成本要大大高於一瓶水;但是水和小麥的價格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我們的感覺,那麼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的感覺呢?同美國等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糧食包括小麥種植的機械化水平還很低,很多地方還停留在人工種植的原始階段,這導致我們國家的糧食包括小麥的成本相對較高。按照我們國家的情況,小麥一斤1.08元農民基本沒什麼錢賺,但是在美國等機械化大規模種植的國家,這個價格並不低,農場主還有利可圖;正是在這部分進口小麥的影響下,使得國內的小麥價格價格保持在相對低位。

2、瓶裝水作為一種成品,市場高度競爭,其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另外瓶裝水可替代,可由其他瓶裝飲料,甚至是開水替代;但是小麥就不一樣了,小麥是一種食物原材料,麵包才是成品,成品和原材料比,兩者價格本身就沒有太大的可比性,除非用瓶裝水和麵包來對比差不多。

3、民以食為天,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對我們國家而言具有很高戰略地位,而且小麥可替代性也很低,這決定了小麥不能完全由市場決定價格,具體來說,我們國家通過嚴厲打擊小麥市場炒作、建立國家小麥戰略儲備、制定扶持政策補貼小麥種植戶等手段保持小麥市場的健康、穩定、長遠發展。


秦嶺霞姐


這個問題傷了八億農民的心,當八億農民不種糧了到那時會怎樣,我從15年就發現靠種地養不活我的家人,從一六年開始我就下定決心想活得起,把土地忘掉,割掉甩掉,或者扔掉。如果你讓我種地請給我種地的理由。如果不種地交罰款,我寧願交罰款。家有14口人5個人有地,再種地喝西北風都不能按時颳風。可我是農民對土地有無盡的情懷,割不掉甩不掉,我種點糧食就是鬧著玩留養活磚家。


靈璧石農


題主您好,我是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現在從事農村電商創業5年,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回答您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您說的一瓶水和一斤小麥,其實沒什麼可比性,或者沒什麼比較的意義。


首先,我們可以一起了解下兩者的產品屬性。你說的瓶裝水,比如說我們常見的礦泉水,它屬於一種快銷品,但是小麥它屬於國家儲備糧食中很重要的一種。


國家儲備糧食大致又分為:國家戰略儲備糧和商品週轉糧。糧食儲備是為保證非農業人口的糧食消費需求,調節糧食供求平衡、穩定糧食市場價格、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而建立的一項物資儲備制度。而我們常見的主要儲備糧食就是:玉米、稻穀、小麥等。這幾類產品,是嚴禁商業炒作的,你您如果去註冊農業公司您就會發現,經營範圍裡面是不允許包含這幾類的,這幾類都是由國家統一管控的。因為這些如果不進行嚴格管控,因為商業炒作造成價格暴漲,會嚴重威脅到民生。


但是瓶裝水不同,它可以有很多個生產廠家、有很多個品牌,他們之間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導致價格的上漲或下跌。


另外,大家都知道雖然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但是我們很多山區因為地裡條件的限制,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程度比國外很多國家的農業要低,他們生產的農產品往往更具有成本優勢。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後,隨著這幾年全球化發展,早就行程了一個無疆界經濟,大量國外的資本、服務和商品通過開放的市場進入中國,如果說國內這些儲備糧食的價格過高,國外大量糧食進入中國,對國內農業形成巨大沖擊,最終可能國內農產品賣不動,農民的生活更加窘迫。


綜合來看,拿一個消費品和估計儲備糧食比較單價,沒有可比性。


原味餘生


經濟學明確指出過:一種商品,如果只是反映了它的實用價值時,價值是比較低的。只有它即反映實甪價值又反映附加值的時候,才會增值。人們對附加值的期望越高,價值越高!

如:一瓶水,不過半公升,按每噸4元市價,不到一分錢。有人把它做成純淨水,就有了乾淨,衛生,無菌,無須燒開的附加值。就售價1,5元,價值增長數拾倍。有人把純淨水做成弱鹼水,增加了.調節人體電解質的附加值,就賣到4元或更高!就是說,不到一分錢們水除了解渴這種實用價值,又加上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其它需求,使一瓶水和一噸水等值!拿小麥來說,它只是滿足充飢需要時,麵粉不過1、8元1斤!如做成水餃粉,則3元1斤!如做成高筋粉,則15元一斤!如做成小包裝小麵包,滿足幼兒食用,一般的也得25元一斤!價值增長15倍!社會越穩定,人們越富裕,對消費品期待的附加值越高!做為中藥使用的阿膠,從八十年代末25元一斤,漲至當今2500元一斤!增值100倍!因為過去它只是一味中藥,只反映治病的基本功能。而現在,人們賦於了它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附加值!東阿阿膠廠生產阿膠的工人工資,也從八十年代三四拾元錢增至現在近萬元!由於採用先進技術,職工勞動強度比過去反而減輕了許多!

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商品的價值高低,是經濟規律的運行所在,不為人們意志為轉移。所以,一斤小麥沒有一瓶貴,一雙皮鞋比一頭牛貴這種現象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同理,生產高附加值商品的人收入也會高很多,反之就很低!儘管不同職業的人付出的勞動差不多!人類的社會活動就是這樣,無須糾結!


老楊


對於一瓶水1.5元,近期一斤小麥價格只有1.08元,這個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因為水不同自來水不是井水而是經過深加工後可以方便攜帶隨時飲用的純淨水,它的價值在這個時候已經被放大,所有原生態的初級農產品的價格和價值相對來說都是低的,好像一個翡翠原石和加工後的成品價格更是百倍千倍,同樣中草藥經過提煉成醫用藥的時候可以治病救命更是價格價值也是百倍千倍的倍增!像同樣一件衣服貼上了品牌標籤價格也是比普通產品高數十倍百倍,所以我認為除了看價格,更要注重其價值的提升!


快樂農民頭


拿小麥和礦泉水相比不合適,拿小麥和自來水比,或者麵包和礦泉水比比較合適。麵包和礦泉水都是深度加工的最終端商品,包含了稅費、房租、人工、管理、財務、銷售、風險、利潤要求等等大量的成本,這些成本佔到最終成本的90%以上,自來水和小麥佔的成本不足10%,而這些成本佔的比例越高說明社會發達程度越高。有兩個觀念:

1,社會組織能力是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內容。社會組織成本或者gdp中組織所佔的比重,體現著社會發展程度和社會財富的累計程度。原始社會和現代社會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組織能力的差別,我們把教育、法律、價值體系、文化科學都歸於組織能力的範疇。組織能力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決定和社會生產能力,比如生產拖拉機就需要複雜精細的組織能力,生產鐵鍬和犁耙則不需要。這種組織能力就包含了政治體制、商業規則、市場管理、金融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很多方面。人類社會組織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歷史積澱和巨大代價的,只是獲得技術和基本生產能力卻簡單得多。1000年前人均收入100斤小麥,一千年後人均收入100斤麵包,收入增加了100倍,麵包比小麥貴100倍,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2,不要以為中國糧食便宜,其實中國糧食很貴,如果放開進口,中國糧食價格還要下降30%。這是因為生產效率決定的。


lgp3651


現在為什麼那麼多農民工願意去城市裡打工呢一個月一個人,輕輕鬆鬆掙3000元很容易,一畝地1000斤小麥賣一千多元錢,除去成本也就400元右左,所以說農村人都願意去城裡打工,小麥價位也不能和一瓶水相提並論,如果說小麥漲到2元一斤所有物價都會翻倍增加,到那時人們更為生活費用付擔不起‘


淮陽區天道酬勤老趙


'瓶水拿起就能喝,一斤小麥加工成面,一碗麵5兩能賣10元,還不是一樣的,一個藥片出廠價丨毛銭,到病人手中是多少錢,國家為發展商業化減稅扶持,種地的,製藥的,製造的,原才料都不賺錢,就投機商,幾倒手,把房價,藥價,種地的急須品物價都抬高,真正賺錢的是,不出汗,不出力頭機倒把賣嘴的,一瓶水能不喝,1斤糧能不吃嗎所以判長價的是商人,農民不能判長價,長價穩定不了社會,窮人會更多,


泰山145323592


水裝進瓶子裡那是磚家,叫畜研究出來的成果,能解渴,解餓,含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工廠,企業給了他們多少好處知道嗎?老百姓老一年的收入都給磚家,叫畜送禮去,肯定也會漲價,捎帶著老百姓尿出來的尿也會值錢,專家,叫畜會給檢測出含抗癌物質。那時老百姓的尿就比水值錢了。


用戶3738175280314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反問一下大家,如果把我國糧食價格提高到和礦泉水一樣達到兩塊錢一斤,農民的收入可以變得更好嗎?農民的日子就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嗎?其實並不會這樣。當下,我國農村居民收入低的背後與糧價不高並沒有直接關係,規模小成本高所導致的種植效益太差才是根本所在。 

 首先,我們得承認,目前我國市場上所銷售的礦泉水的價格幾乎比所有的糧食品種的價格都要更高一些,我國目前產量和消費量排名前三的糧食作物分別是玉米,稻穀和小麥,他們的價格沒有一個超過1.5元一斤的,可是如果去超市或者便利店走一走瞧一瞧的話,估計很難買到一塊五一瓶的水,因為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礦泉水價格大多都在兩塊錢一瓶的,甚至更高了。  但是,單純的把礦泉水和糧食的價格相比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在當前的全球糧食生產水平現狀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糧食的價格都沒有礦泉水的價格高,這是一個現實。從根本上而言,糧食是作為生產原料,而礦泉水只是一個生產產品,兩者在工業鏈條的所處的位置。而真正和糧食的價格相對比,和同類的應該是自來水或者是農業灌溉用水的成本,而如果這樣來計算的話,一斤此類水的成本,甚至還不到一分錢。 

 個人以為糧食價格太低,並不是完全導致很多農民對於種植現狀不滿的根本原因,其背後的根源主要還是由於通過傳統的的源種植以及糧食種植活動所帶來的整體收益太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民朋友對自己高投入,低收益的種植現狀深表不滿。  而如果能夠反觀目前世界各大糧食主產國的糧食主產國的糧食價格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糧食價格並不算最的的顯高於全球糧食平均價格就拿小麥以及玉米,稻穀這樣的主要糧食作文而言,全球其他國家的糧食價格都要整體低於我國目前的水平,但為什麼我國農民對此有非常大的埋怨和牢騷呢?主要還是由於向老美,巴西的農業國家的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多,而且,種植成本相對而言更低一些,即便是糧食的平均畝產以及總產量不如中國,而且在糧食的市場價格方面也比中國稍遜色一些,但是可以通過擴大種植規模以及降低種植成本等多個方面來實現種植收益的更大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相對而言,老美農民的人均年收入以及巴西,加拿大等國的農民人均年收入要明顯高於中國農民的實際水平。  

以2018年為例,老美農民約有200萬人左右,人均耕地面積超過了一百畝,平均年收入在3.6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2萬元左右。而與此同時,我國農民數量依舊高達七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三畝,平均年收入在14000多元人民幣左右,摺合美元大概只有2200左右。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真正導致中國農民對目前的農業種植現狀不滿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種植規模太低,生產成本太高而導致的種植收益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