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笑了,李白会拍马屁?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一个狂放不羁,并且十分超绝的大诗人怎么会拍马屁呢?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虽然李白本人十分倨傲,甚至于写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般狂妄的话来,然而说来说去李白还是一个人。

人是不能免俗的。

特别是在其困顿的时候。

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为什么说李白拍马屁呢?

且来看一篇当初李白所写的《与韩荆州书》,这也反映了李白在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残酷双重精神重压之下的另一面。

先来看第一段: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翻译:

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看到第一句话,诸位可能就笑了。李白这溜须拍马的功夫实在是厉害。原文是“白闻”而非是“白曰”,更遑论之后还加了个“天下谈士”。

您说你想拍马屁也就罢了,还说自己听见天下人都在竞相说韩荆州的好。

还有本段最后一句,李白将自己和毛遂相比,希望韩荆州可以提拔自己。

这恳求之意依然表露无疑。

而且还有一点我没有说,那就是李白在这一段将韩荆州比作周公......简直了.......

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再来看第三段,李白显然十分希望自己获得提携。且看: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翻译:

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在这一段,李白仍旧是不忘吹捧韩荆州一番,其次,还表明了想要韩荆州接见自己的愿望。

哪句话呢?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是的,言辞恳恳,李白甚至于说用到了“倚马可待”,姿态可以说是十分低了。

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其实李白不仅在这封书信中赞美韩荆州,也不忘赞扬一下自己,毕竟要彰显出自己有被韩荆州邀请的资格,在第二段: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翻译: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可以看到,李白在这里表述了自己剑术如何精通,并且还被王公大人赞扬。可以说稍微有些得意了,但是显然李白也知道这样王婆卖瓜不太好,因此在结尾十分聪明的自谦。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翻译:

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一句“惟君侯图之。”实在是道出了李白此时的无奈,作为一个傲骨非常的人,让李白这样去求一个人,实在是难为他了。

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奈何生活所迫,不能不出此下策。

然而,虽是李白这番的低三下四,最后还是失败了,韩荆州并没有搭理李白。

因为从年表看,在此后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李白仍然过着到处游历的生活,等到玄宗召见他时已经是四十二岁高龄,那时已是天宝初年,而且据说还是吴筠向玄宗推荐的结果。

从这首书信中,我们看到了李白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李白尚且如此,眼前的您又有什么坎过不去呢?

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不妨此番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好好地去和生活搏斗吧。

不要因为眼前的失败而悲伤,

也许明天就更绝望了呢?

李白也会拍马屁?这技术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