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明翰林學士方孝孺曾寫過一首《題嚴子陵》:敬賢當遠色,治國須齊家。如何廢郭後,寵此陰麗華。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奚足倚。羊裘老子早見幾,獨向桐江釣煙水。

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詩詞中作者略帶傾慕之情的的羊裘老子叫嚴光,東漢著名隱士。與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同窗好友,多次婉拒了上朝當諫議大夫的邀請,不慕功名利祿,寧願去鄉下釣魚終老。

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作者略帶譏諷的對象是經過12年的浴血奮戰,結束了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勵精圖治,開創“光武中興”時代的劉秀。

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而劉秀早年就有“ 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願望,昆陽戰後次年,劉秀先娶陰氏為正室。

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婚後次年,劉秀迫於軍事形勢,為鞏固與真定王劉揚的聯盟,再娶劉揚甥女郭聖通。出於政治考量立為皇后。

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劉秀後來廢后是因為:“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託以幼孤,恭承明祀。”

這裡還有國內新的政治形勢,立儲問題的綜合考慮。

聰明好學宋濂弟子方孝孺,單純從氣節角度考量,不見世事之複雜無常。其實和歷代帝王廢后立儲之血腥絕情比較,劉秀處理得充滿了人性的溫情,是應該肯定和學習的。

燕王朱棣不滿削藩,誓師“靖難”,揮軍南下直搗南京。方孝孺拒不投降,拒絕為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處死於江蘇南京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歲。

從方孝孺《題嚴子陵》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

其實,明成祖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郡縣有遇到災害的,就免租賑災,榮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國受封之國多達三十餘個,國勢極盛!

唯獨對以方孝孺為代表的建文帝忠臣處理過狠,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