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齊國和魯國時代的山東


山東省是僅次於廣東和江蘇的第三經濟大省。提起山東省的簡稱,大家都知道是“魯”。魯是怎麼來的呢?


歷史上山東境內有魯國,而且這個國家存在了近800年,影響力很大,山東得名於“魯”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們也知道山東號稱“齊魯大地”,提起齊魯人們會想到山東,提起山東人們會想到齊魯。魯乃魯國,齊乃齊國,就國家概念而言,山東也就是齊魯,是齊、魯兩國的合稱。於是,很多人就問了,既然以國號作為簡稱,為何選擇了魯而不用齊呢?首先,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不僅在實力還是疆域上,都要大於魯國。並且,齊國一直存在於春秋戰國時期,直到被秦始皇所滅。但是,就魯國來說,到了公元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不過,雖然齊國要比魯國更加強大,但是,說到和周王室的關係,無疑是魯國更加親近。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後,立下大功的姜子牙被賜封在齊地,並建立齊國。同時,周公姬旦兒子伯禽代父就封,建立了魯國。所以山東地區也被稱為齊魯大地。


有人說,這是由於省會濟南的緣故。歷史上的濟南處於魯地,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因為省會在魯而簡稱為魯”。其實,這種說法乍一看有道理,其實是經不住推敲的。一方面,齊魯一般以泰山為界,以北為齊,以南為魯。就濟南的歷史而言,在商代屬於譚國,西周建國後,濟南地區屬齊國。但此時的譚國還繼續存在。逮到齊桓公即位,滅掉了譚國,將濟南完全納入齊國管理,所以濟南非魯而在齊國。一方面,濟南成為山東省的政治中心是建國以後的事情,如果以此界定是魯還是齊顯然是不合理的。在周代的眾多邦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而就齊國來說,則是姜姓諸侯國,和姬姓周王室的關係,顯然沒有魯國親近。而且,雖然齊國是姜子牙所建立的,但是在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這導致齊國國君的正統性遭到了質疑。


也有觀點認為,根本原因在於魯的文化影響力。很多人問了,對比齊、魯兩國,魯國遠不如齊國強盛。就春秋戰國時期而言,齊國的的政治制度、綜合國力、控制地區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碾壓魯國自是不在話下。但對比文化,齊國卻要遜色很多。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首封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換言之魯國是姬姓“宗邦”,也是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這一點齊國是頻頻向魯國學習的。當然提起魯國文化還有另一層意思,孔子是魯國人,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春秋末年,孔子希望恢復周禮,推行“王道”於天下,並以禮樂之學教授生徒,儒學於是創立。公元前256年,楚國消滅楚國。然而魯國的禮樂傳統經孔門師徒的弘揚已更加深入到人們的意識深層,它並沒有因為魯國的滅亡而喪失。對於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思想,對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講,無論是山東,還是整個中國的禮儀和文化都出自魯國。這不能不令人歎服。如果就文化論,顯然魯國更能代表山東,這是面積強大的齊國所無法比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