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產越多的人越反而更願意投資房產?

投融俠


實事求是的講,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普通家庭,可以選擇的投資渠道都非常有限,當然前者有更多選擇。


國內大的投資渠道主要有兩個,房產和股市,前者在過去的二十年能夠跑贏通脹,是成功的投資選擇,後者則更多靠運氣,多數人折戟沉沙。


投資股市不僅需要技巧,會分析上市公司的價值,還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入場,時不時會遭遇各種灰犀牛黑天鵝,費心費力不安全。


相比之下,投資房產就簡單的多。花一筆錢買下房產,還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加槓桿,出租也可以,持有幾年房價上漲後出售也可以,在房價快速上漲階段帶來的財富增值相當明顯。


房產越多的人越喜歡投資房產,不外乎兩個原因:

1、房產投資帶來了多次財富增值,從而認為這是靠譜的投資方式;

2、不願意承受其他投資方式帶來的風險;


持有多套房產的人往往不會侷限在一個城市買房,還有人會在海外置業,雞蛋越分散,抗風險能力就越強。


就當下而言,房產投資價值無限趨近於零,二手房貸款難度增大,首付比例提高,房產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差。如果依然按照經驗繼續選擇投資房產,那麼不僅財富增值越來越難,變現也會成為難題。


財智成功


如果他的大部分資產都是從炒房賺來的,那麼他會有一個這方面能賺錢的習慣性思維。

例如我姐就是2000年初開始買房子,在一次次買賣中,賺取了很多錢,賺到的錢用來付房子的首付,蘇州的房子價格漲的很快,她也賺了很多套房子。任何工作都能做出經驗,她在炒房過程中也逐漸發現一些規律,房子質量越高,漲速越快,有些房子半年就能賺100多萬。賺了近20年,她思維裡面全是炒房賺錢的概念。

姐因為自己喜歡經濟學方面的東西,所以讓她的孩子在美國讀的經濟學,回來做的工作是基金相關。

姐的兒子勸我姐說不能再炒房子了,當漲速變緩達不到8%以上的時候,炒房就是虧錢!不如投資好的公司股票。我姐一開始不聽勸,後來因為當時蘇州房價太冒尖被強制壓價,另外五年不能賣的政策下來,再加上全家竭力反對買房,終於停止了炒房生涯。

為什麼現在炒房會有虧錢風險呢?

炒房需要貸款,還有國家管控5年,剛需已經無力買房,房子就像股票一樣處於高位等人接盤,而接盤俠必須是剛需,如果接不了就是套死,高位套的越久,付出的貸款利息越多,炒房就不划算了,有可能虧錢。

在她兒子的建議下,我姐在去年開始,錢不再投資房子,轉為股票,因為他兒子是研究股票方面的,讓她買價值股,很輕鬆,目前收益不錯。

買被低估的價值股票,基本不用太操心,也不用經常操作,比較適合不會追熱點的股民。

最重要的是關注公司財報,不出意外黑天鵝就好。



煙雨藍


過去十年投資房產的都賺到錢了,在我從事房地產十年裡,經我介紹的和已知買房的,個個房子都升值了。自己妹妹就是最好的見證,那時她剛出來工作二年,手頭攢有十萬左右,那時房價才三千多一平,加上借的湊夠了首付17萬買了套地段好位置中心的小區商品房,123平方42萬,因為是老師,公積金貸款,公積金剛好抵消每月的按揭款,五年過去了,房子現在可以賣到85萬,白住了幾年,還倒賺一倍。其間還買了一套40平方公寓17萬,半年左右賣了24萬,如今已漲到28萬,那個買家也賺了。總之她手上有點錢,就買房,不斷投資拋售,現在名下一套商品房一套門面,今年又要換房了。她是山區老師,工資六千多,能有這樣成績還不是多虧了房地產造就的。所以我妹就是嚐到甜頭的人,手上一有錢就愛買房。


打著呼嚕的貓


有些人有很多套房,房產越多反而越喜歡投資房產,而有些人沒房,也一直不買房,更覺得買房的人傻,這事完全是見仁見智,所站立場不動,思維不同,做出的行為也不同。

那麼為什麼房產越多的人越願意投資房產呢?

第一,房產越多,說明自己在投資房產中賺到了錢,一個事情如果有人和你說能賺錢,有人和你說能虧錢,這時你會很迷茫,該聽誰的?可能所持兩個觀點的人都是專家,都是學者,都是行業精英。但這都沒有自己實際體會更加有效,投資過房產賺了錢,那他就可以拋棄很多理論,用自己的經驗投資,自然就願意繼續買房。

而沒有房產的人呢,對房產就會特別謹慎,寧願把錢存在錢行也不願買房,存在銀行雖然利息低點,但是錢是很安全的。買房有可能漲,也可能買了後房價下跌,那麼損失就會比較大,一直在觀望,結果房價繼續上漲後更不敢買房,從而造成一直不買房。

第二,房產多的人,說明什麼呢?說明他有錢,買房子和買白菜不一樣,和買基金也不一樣,一套100平的房子,在三四線城市,至少也需要個百來萬。在一二線城市,那可能能需要個幾百萬,就算是按揭貸款,首付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見投資房產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能買多套房的人,本身賺錢能力很強,有資本繼續投資房產。

而很多人的實力是不太可能買多套房的,房價一直在漲,收入漲幅跟不上房價,買一套自主房都很困難,更不要說買房投資。沒有足夠的資金,就很難進行房產投資,只能選擇基金、股票,或者通過理財方式來管理自己的資金。

第三,投資多套房產的人,不一定追求的是短期暴利,比如十年前,十五年前,買房的人,他也不知道房價會漲那麼多那麼快,只是覺得房子長期可以保值,買房子比較放心,所以願意將房產作為自己的重要配置資產,而樓市的事實走向強化了這一思維。

不願投資房產的人,則一般非常精於分析,通過種種分析,認為房價要大跌,買房子是很傻的事情,從理性人的角度出發,自然不會去做蠢事。他們更傾向於計算出在短期能更快帶來收益的投資方式。或者說無法承擔風險的保守人群,更願意把錢存銀行守住本金,而不願去承擔房價可能下跌帶來的損失。

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不同人群的行為差異,其實這根本沒有對錯,因為錢是自己的,應該怎麼投資,完全由自己來決定,根據自己的思維,根據自己的預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做正確的事情,用事後的漲跌來驗證事前的決策,本身也不客觀。


財經宋建文


投資房產越多的人,為什麼越是迷信投資房產,其實這裡有一個疊加效應,在過去20年中,房地產創造了神話,無論你買的是商鋪,住宅,都得到了巨大的回報,在這種疊加效應之下,投資房產的人會堅信,房地產的投資,會有更高的回報。

2000年的時候買房子,三四線城市,每平米只有幾百塊錢,現在是一兩萬,回報率高達2000%以上,基本上翻了十幾倍,20倍,那個時候的商鋪,價格真的也是白菜價,持有到現在,早就回本了,而且還增值了,一定是非常高的收益,基本上都達到了1000%以上,這種神話的召喚之下,你覺得他們對房地產的認知,是如何的呢?

所以,他們會再次選擇投資房地產,但是他們也聰明瞭,並不是所有的物業都要買,而是擇優選擇,進行了優化和升級,怎麼優化升級呢?

其實特簡單,就四個字,萬里挑一,他們可能看幾百套房子,只下手一套兩套,符合他們的投資標準,他們才會下手,一般的房子,很難入他們的法眼,這就是投資房地產的邏輯,這種邏輯,有一個巨大的框架,這個框架,會建立在以社會發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人性之上,這裡的價值觀體系,就不多講了,總之,別墅,大平層,這種投機類的機會,他們一定會緊緊盯住,稀缺資源,一定受歡迎。



樂福居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你嚐到甜頭了,那麼就會幹的越來越起勁。

尤其是做生意賺錢,人成功最簡單的方式,永遠是從成功走向成功,而不是從失敗走向成功。房產越多的人,對房產投資越熟悉,已經是成為內行的專業炒房人了。

手上一旦有大量富餘的現金流,放在銀行容易貶值,放到股市等其他地方投資,風險太大,而且又不懂。

所以會把錢繼續往房產中投進去,繼續享受房產增值、做二房東帶來的躺賺收入。

會炒股票的人,也是這樣,當他本身投資了很多股票,並且在裡面嚐到了甜頭,那麼一旦有多餘的錢,也會優先把錢投入到股市當中。

做生意的老闆很多也是這樣,在收入越來越高,現金流越來越多了之後,嚐到了做生意成功賺錢的樂趣之後,會將更多的錢投入到生意當做。

把生意繼續做大做強,讓錢在生意中利滾利,獲得更大的回報。

每個人都會優先去做自己擅長的事,這也是情理之中,如果說缺點的話,就是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容易翻車。

實際上,會做生意的老闆,會有多家公司,會投資房產的老闆,會將房產分配到多個地方,公司不可能家家都虧本,房產即使跌也不會每套房都跌。

所以通過這種投資理財的模式,是一種非常好的投資方式,在專業領域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從成功走向成功。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點贊並關注,每天為你分享一手乾貨。如果你有創業方面的問題,可私信與我聯繫,謝謝你的支持!


詹偉平財經


由於中國人的特性,始終認為有地才是資產,原來就是大地主多。。。哈哈,現在有閒錢了,投資到房產上就很正常了,開玩笑的了,別當真,以下是正文:

你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房產本身的特性就決定了——有升值空間(不累述了),有回報率(房租),有變現能力(急用抵押貸款,不急就市場價出售)所以始終是屬於投資的熱門!

而你所說的房產越多的人越願意投資房產,是因為本身就屬於前期房產紅利的受益者,再投資屬於利潤的繼續利用,而且相對於其他投資方式,房產投資本身始終是穩賺不賠的,當然屬於其投資首選了!



David李77


房產越多的人,說明買房經驗越足,對房產投資的利潤點和風險點都很清楚,自己也能輕鬆自如地把握投資規律,當然就更願意投資房產。

這些年投資房產,大家虧了嗎?

01、房價漲幅

中指院全國100城房價監測數據顯示,2010-2019年,房價呈波動上漲趨勢,起始價9042元/平米,受新冠病毒的影響,今年房產交易衝擊明顯,小菜就以2019年末,正常市場交易狀態下的房價指數為依據測算,房子價格是15168元/平米,10年總漲幅6126元/平米,累計增長68%,年均漲幅6.8%。

02、通貨膨脹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8年間的平均通貨膨脹率是6.59%。

雖然2019年相關數據還未公佈,最近的數據還未加入測算,這個通脹率也是過去的數據,但對衡量2010-2019年間的通貨膨脹情況參考價值很大,八九不離十吧。

從上面兩組數據不難看出,過去10年,房價年均漲幅(6.8%)跑贏了通貨膨脹率(6.59%)。對買房來說,這只是房價投資收益,還未計算每年產生的房租收益。如果再將房租收益計算在內,那買房的投資收益就是划算的,一直都沒有吃虧,這可能就是越是有房的人越喜歡投資房子的主要原因吧!

如果不買房,選其他投資方式,收益會怎樣?

01、銀行存款

從2019年各大銀行1年期、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看,1年期存款利率普遍在1.75%,最高的2%;3年期普遍在2.75%,最高的4.015%;5年期普遍在2.75%,最高的4.015%。

可見,不管是國有銀行、股份銀行,還是農商行,也不管是幾年期存款,都趕不上房價漲幅,也沒跑贏通脹率,投資收益都不高,也不划算,但本金還是安全的。

02、買國債

國債安全性是最好的,國家發行,財政擔保,國家信用背書,本金沒有任何風險,而且收益看得見,也很穩定。

主要的缺點還是收益不高,跟銀行存款差距不大,一年期的略微高於銀行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差距不是很大。

總的來說,過去10年拿錢買國債的話,收益趕不上買房子,也沒跑贏通貨膨脹,但本金沒有任何風險。

03、P2P理財

剛開始的時候,投資收益都很高,普遍都在年收益率9%左右,高的已經超過了年收益率12%;受高收益誘惑,很多人把養老的錢都拿出來放在P2P裡。

後來,結果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了,很多P2P平臺倒閉,投資人資金被揮霍,血本無歸,更不要說投資收益了。

04、股市

不管牛市,還是熊市,都有人成大佬,有人被割韭菜,風險與機遇並存。

從身邊多數人最後的投資結局看,成為大佬的畢竟是少數,被割韭菜的還是大多數。但概率上分析,股市的投資結局好於P2P理財。

怎麼說呢?國家有那麼多實力企業在裡面,股市又是這些企業的融資平臺,證監會必須要嚴格監管,股市還是很正規的,只是風險確實很大,收益不穩定。

05、創業

2013年6月,國家工商總局企業註冊局信息中心曾發佈過一份關於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的分析報告,對創業具有一定參考性。

報告顯示,近5成企業生存時間在5年以下,多數企業生存危險期在第3年,企業發展的瓶頸期在第5年,企業成立後3-7年為企業退出市場的高發期,熬過第7年後,企業存活率大大增加,而且規模越大存活率越高。

這份報告的各項監測數據說明,創業難度是很大的,能最終發展、存活下來的企業佔比很少,大概佔到4成左右,而到20年這個發展期,存活率僅剩17%左右,兩成存活率都不到,可想而知那些百年企業有多不容易。

小總:

綜上各項投資理財,買國債是萬無一失的,本金和收益都是有保障的,沒有風險,但收益低;銀行存款本金是安全的(50萬保險全賠),利息也是可預見的,但收益低;P2P理財的話,現在回頭去看,多數的平臺最後都是一個騙局,投資血本無歸;股市的話,即便牛散大佬,也無法保證自己明天能賺錢,風險很大,收益不穩定;創業的話,上面的曲線已經說明了一切,誰能保證自己能成為最後存活下來的17%?失敗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房產投資依然還有前景

經歷過去10年房地產“黃金”發展時代後,2019年房價指數和土地交易數據都反映了樓市的分化趨勢,而城鎮化率達到60%大關後,今後城市發展速度和房產發展速度都將全面放緩,房產投資利潤不如過去,但仍然還有前景。

01、未來10年是房地產發展的“白銀”時代

這個時代的房地產發展具有如下一些特徵:

A/城市群、都市圈和灣區引領科技創新、經濟、金融、貿易和城市發展

根據國務院“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我國城市發展將告別全面發展時代,走向重點發展都市圈、城市群和灣區,著力培育特色城鎮,實現“兩橫三眾”的城市發展格局。

具體拆分就是2+17+2城市發展規劃:2個國家級灣區、17個重點培育城市群和2個都市圈。也就意味著未來城市將重點圍繞這些區域發展,這些重點區域的城市房產就具備投資前景。

B/城鎮化進程還將持續推進

2019年,雖然實現了城鎮化率60.6%的發展目標,但我們跟經濟發達國家城鎮化率(80%左右)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在欣喜之餘,也要明白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未來的城市規劃發展目標是75%以上,按過去10年年均城鎮化率增量(1.4%)看,要實現這個目標,至少還需10年,甚至更長。也就意味著房地產發展還將擁有10年的“政策紅利”。

還意味著,以我們14億人口基數算,未來10年中,還將有2億農村人口會持續進城常住,這是房地產“白銀”時代的“人口紅利”。

C/總人口和城鎮人口持續增加

中科院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將在2030年到達峰值14.44億,然後就會遞減,從現在起算,這個時間整好也是10年。

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未來10年,城鎮人口還將持續新增,這個趨勢會得到延續,房地產還將擁有10年的“人口紅利”。

綜合城市發展戰略和人口趨勢,未來10年房地產發展“白銀”時代,還將擁有政策和人口雙重紅利,但基於城市發展的分化局面,“白銀”時代的房產投資前景更多會表現在都市圈、城市圈和灣區城市。

02、特色旅居城市還將長期擁有投資前景

2019年,我國總人口突破14億,同比新增467萬。

其中,勞動人口9億,佔比64%,同比下滑0.3%;老齡人口2.53億,佔比18.1%,同比增加0.2%。

這個人口趨勢意味著我們社會老齡化在不斷加深,中科院的研究數據則顯示,到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峰值4.3億。

這個人口老齡化趨勢,將為大健康產業、旅居康養產業帶來機會,而產業依託城市,具備旅居康養特點的城市房價就有前景。比如騰衝市、桂林市、三亞市等。

因此,在眾多投資方式中,老百姓最容易抓到手的投資機會就是房地產,不求人,不用跑關係!只要有錢,選好城市,選好房子,未來投資房產依然還有機會。


房壇法菜


2000年的時候買房子,三四線城市,每平米只有幾百塊錢,現在是一兩萬,回報率高達2000%以上,基本上翻了十幾倍,20倍,那個時候的商鋪,價格真的也是白菜價,持有到現在,早就回本了,而且還增值了,一定是非常高的收益,基本上都達到了1000%以上,這種神話的召喚之下,你覺得他們對房地產的認知,是如何的呢?

  所以,他們會再次選擇投資房地產,但是他們也聰明瞭,並不是所有的物業都要買,而是擇優選擇,進行了優化和升級,怎麼優化升級呢?

  其實特簡單,就四個字,萬里挑一,他們可能看幾百套房子,只下手一套兩套,符合他們的投資標準,他們才會下手,一般的房子,很難入他們的法眼,這就是投資房地產的邏輯,這種邏輯,有一個巨大的框架,這個框架,會建立在以社會發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人性之上,這裡的價值觀體系,就不多講了,總之,別墅,大平層,這種投機類的機會,他們一定會緊緊盯住,稀缺資源,一定受歡迎。






漫步西海灣


題中提到房產越多的人反而更願意投資房產,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這樣的現象?昆明置業楊陽 將從下文中來分析幾個重點因素:

  • 1.市場大環境因素。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中,過去有明顯的三波趨勢使投資房產的人們獲利頗豐;以往市場大環境的效應作用下,使得人們對房產投資偏愛有忠。隨著經濟發展到現在,大部分人們的做法依然是有錢就投資房產。畢竟在我國房產作為固定資產來說,是不錯的具有金融屬性的產品;經濟市場中房產可賣、可租、可抵押申請貸款,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固定資產。
  • 2.其它理財方式相對狹窄和不確定性的因素。大多發達國家非房產類的理財組合,佔比家庭資產的7成左右;以往市場發展中理財常掉坑、以往理財收益低、理財方式和組合不規範等因素,使得中國家庭7成左右的理財都是放在房產上面。隨著經濟的往後發展,以及國家對地產定性“房住不炒”的政策;再有理財組合類的產品越來越豐富、規範化管理,相信家庭的理財組合方式也會趨向多樣化。
  • 3.思維方式。窮人和富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窮人忙著打工去賺錢,而富人忙著用錢去為自己賺錢;另外隨著中產階層的增加,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再提升。這也使得中高收入家庭群體加大對房產的投資力度,畢竟房產漲跌也好,都是抵抗人民幣膨脹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