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去招惹蜜蜂,反被“教訓”了一頓,網友:想笑的心蓋不住

人們都會發現“熊孩子”這個詞彙被廣泛使用,缺少規則意識的孩子常常會給自身帶來麻煩,給他人帶來困擾。

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熊孩子的吵吵鬧鬧更是讓人難以忍受。處於兒童期的孩子總是對周圍環境充滿了好奇。

如果沒有適當的邊界意識,孩子的搗蛋行為很有可能會引發危險。父母既要重視孩子好奇的天性發展,也要對孩子的行為給予一定的規範。

案例:

在網上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帖子。王女士趁著兩個孩子假期,便把孩子放到了鄉下老家。

想著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自己也可以清淨幾天。第一天兩個孩子還乖巧可人,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作業,看著孩子奶奶發給自己的照片,王女士覺得這次假期安排得很有意義。

可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兩個孩子就變成了“哼哈二將”,孩子們的小臉兒腫成了“二師兄”。孩子奶奶有些不好意思地向王女士“報告”了情況。

熊孩子去招惹蜜蜂,反被“教訓”了一頓,網友:想笑的心蓋不住

原來當天兩個孩子在院子裡玩兒,發現了一群小蜜蜂。於是孩子們嚷嚷著說“要教訓一下它們”,奶奶擔心孩子安全便上前制止,但是兩個熊孩子卻完全不聽。

只見哥哥帶著妹妹伸著兩雙小胖手向蜜蜂撲去。沒想到孩子不僅沒抓到蜜蜂,還被蜜蜂蟄了臉。

當時兄妹倆只是覺得有一些痛,並沒有其他的感覺,奶奶便也沒怎麼處理,沒想到第二天一起床,臉就腫得不成樣子了。

王女士收到照片後趕緊發視頻給孩子們,本想著訓斥孩子們一通,但是看著一大一小兩張“小胖臉”,王女士還是忍不住笑出了聲。

孩子們很不好意思地解釋說“我們想要教訓他們一下,沒想反倒被他們教訓了一頓。

熊孩子去招惹蜜蜂,反被“教訓”了一頓,網友:想笑的心蓋不住

看過前後對比照的網友們紛紛評論“想笑的心真是蓋不住啊!”“蜜蜂蟄一下,也算是給熊孩子們長個記性了。孩子們的樣子真的是太好笑了。

分析:

在被蜜蜂蟄到後,應該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如果有毒針一定要拔除,切記不要讓孩子隨意觸碰擠壓。

如果發生比較明顯的過敏反應,一定要加以重視,情況嚴重的需要去醫院進行處理。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但是也應該著重考慮到安全方面。

熊孩子去招惹蜜蜂,反被“教訓”了一頓,網友:想笑的心蓋不住

家長們如何避免養出熊孩子?

(1)適當的給孩子立規矩

缺乏規矩約束的孩子很容易放縱自身的言行,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不會束縛孩子的天性,而是約束了孩子的不良言行。

(2)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當孩子犯錯後總是有父母幫忙善後,那麼孩子就會認為犯錯是一件付出代價極低的事情。

再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孩子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錯誤的應對方式,所以適當地讓孩子為自身的錯誤付出代價,更能夠讓孩子多一些忌諱。

熊孩子去招惹蜜蜂,反被“教訓”了一頓,網友:想笑的心蓋不住

(3)注重孩子的同理心培養

當孩子在日常行為中可以認識到自身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影響,孩子願意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那麼孩子更加能夠避免做出對他人造成困擾的事情。同理心培養會讓孩子更加能夠做到推己及人。

熊孩子去招惹蜜蜂,反被“教訓”了一頓,網友:想笑的心蓋不住

時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過度保護過分溺愛的情況,對於孩子的犯錯行為容忍度極高。

這就導致孩子完全不需要對自身的錯誤行為承擔責任,在父母的包庇和偏袒下孩子的行為變得越發驕縱。

不可否認的是,在熊孩子的背後一定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家對於熊孩子的言行規範有哪些看法呢?

育兒難題找辣媽育熊娃,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辣媽育熊娃,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