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研究顯示老年人白天嗜睡或增加多種疾病風險

英媒稱,一項研究顯示,觀察老年人打盹時間是否過長,可能有助於判斷其罹患心臟病和癌症風險是否較高。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月2日報道,研究人員發現,長期白天嗜睡的65歲以上老人患癌症的幾率是其他人兩倍。此外,他們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也高出一倍以上。

報道稱,這項研究針對的是日間嗜睡人群,他們即便在夜間有7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睡眠,在白天仍會感到非常睏倦。此類人經常在打盹後,仍感到疲憊。

從事此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莫里斯·奧哈永說:“關注老年人的打盹情況可以幫助醫生預測並預防其未來的疾病。老年人及其家人會希望醫生仔細觀察其睡眠習慣,以掌握其出現更嚴重疾病的潛在風險。”

報道指出,這項研究調查了近1.1萬人,其中約三分之一的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研究人員曾兩次通過電話訪問這些人,時間間隔了三年。在第一次電話訪問中,23%的65歲以上的人符合過度嗜睡的標準。在第二次電話訪問中,24%的人表示會過度嗜睡,其中41%的人說,嗜睡是個長期性問題。

研究發現,在第一次訪問時,稱自己嗜睡的人在3年後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風險,比不嗜睡的人高2.3倍。他們患癌症的風險也高出一倍。

在兩次電話訪問中,均報告白天嗜睡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5倍。

僅在第二次訪問中,稱自己嗜睡的人也比那些白天不嗜睡的人患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病(比如關節炎、肌腱炎、紅斑狼瘡)的幾率高1.5倍。

報道稱,這項研究純粹是觀察性的,這意味著它並不能表示睡眠質量差會導致患病風險增大。在研究人員對可能影響日間嗜睡度的其他因素(比如睡眠窒息症)進行調整後,這一結果仍保持不變。

該研究結果將在多倫多舉行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會議上公佈。

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成年人每晚需要睡7到9個小時。其網站還說,過度嗜睡和補覺與總感到疲憊不同。該保健署說,日間嗜睡的人會在白天定時午睡,睡醒後並不會感覺神清氣爽,而且可能在大白天睡著,甚至在吃飯或說話的時候睡著。但他們晚上可能還會睡很長時間。

報道稱,眾所周知,適當的睡眠對健康很重要。以前的研究表明,白天打盹習慣的突然變化可能是一個預警信號。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將人突然長時間打盹與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增加聯繫起來。

研究發現,大腦中讓人白天保持清醒的三個區域是最先受到退化性病變打擊的。研究人員將這一損傷與一種名為tau的蛋白質聯繫起來,稱它可能更直接地導致大腦退化,從而引發症狀,而不是一種被更廣泛研究的澱粉樣蛋白。(編譯/鄔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