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東干族(俄語:дунгане Dungane,也稱Tungani),指遷移到中亞的中國陝西及甘肅的回族後裔。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人口約10萬,在各中亞國家屬少數民族。

1942年蘇聯以“東干”一詞為這支民族命名,東干族人認為自己與中國回族同源,稱呼自己為回回(東干語:Хуэйзў Huejzw)。東干族人大多散播在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也有一些東干人社區在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二道溝鄉(Ырдык)、奧什州。

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東干族在哈薩克斯坦有36,900人(1999年),吉爾吉斯斯坦有51,766人(1999年),俄羅斯有801人(2002年)。2010年人數約112426人,分為兩支:一支為陝西東干人,約42404人;一支為甘肅籍東干人,約51132人,其餘散居在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

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清代同治年間,陝甘地區的回族穆斯林反對清政府統治,意圖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伊斯蘭國家,發動武裝暴動,後因暴動失敗從中國逃亡至中亞。其中以兩次遷移最為龐大。

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白彥虎(1840年-1882年)於1862年-1870年以“反清保回”為口號發動陝甘回民起義,後被左宗棠擊潰,其中一支回軍逃至當時俄國七河地區;其後,1880年代,俄國政府將其侵佔的伊犁地區交還中國,大批迴族人陸續遷入俄國境內,兩次遷徙近萬餘人。經過百多年融合,這批迴族人的後代已成為多箇中亞國家的民族一員。

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東干人的語言還保留著古漢語的說法“衙門”、“大人”、“衙役”、“學堂”、“使喚”、“路數”、“營生”,這是東干人每天都要說的詞。他們稱總統為“皇上”或“皇帝”,稱商店為“鋪子”,稱銀行為“錢莊子”,稱貨幣為“貼子”,稱朋友為“聯手”,稱理髮師為“待詔”,把“簽名”叫“畫押”,把結過婚的婦女叫“婆娘”,等等。

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東干人並不喜歡這一稱呼,他們更喜歡稱“回民”。實際上,其內部多稱“回民”或“回族”,也有稱“回回”、“老回回”、“老回”、“中原人”。因為“我們的根在中國”。

中亞的東干族,來自東方的陝甘

有人在紀念

東干人的祖上,在中國陝甘做了不光彩的事情,被迫逃離,這段歷史不容否認。今天,對於他們中友好、和平的人,來中國學習還是歡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