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種說法是:“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

偉大的安格斯


這個觀點我不同意,其實出版社就像是別的商品的品牌一樣,買鞋有耐克,買表有亨得利,買衣服有優衣庫、Zara等,書也是如此。文學類書籍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學術類有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歷史類和古籍有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經濟管理類有機械出版社等等,每家出版社有自己的特長,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靠著自己的名望和實力,有一批學者和翻譯家更願意與之合作出版,所以他家出版的外國文學書更具權威,質量更好。書作為商品有它的特殊性,不能第一眼就看到他裡面的所有內容,那麼讀者在挑選書籍的時候,更多依靠的還是作者/譯者和出版社。一家好的出版社,書籍質量更有保證


小舟君


如今的出版業早就不再是出版社全權把控的時代,圖書質量的良莠,也不再是單靠圖書封面上一個出版社的logo就能評判。

如果你想了解書商相關的信息,拿到一本書,最好先看書脊,就是側面立著的這部分,書脊的最上面,往往會印有書商的品牌Logo。

過去,操控圖書出版的大單位是出版社,簡單說,就是受到國家肯定的、能夠出版圖書的正規出版機構,這些人手裡攥著國家每年分配的書號,而圖書,只有有書號才算正規出版物。

現在…… 手握書號能夠讓非法出版物變合法的,仍然是出版社。

但是因為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老企業不斷累積的機構冗餘惡習;比如優秀編輯的流失;比如太過安逸根本不需要創新以至無法迅速感知新的社會形勢;比如相對保守、不敢斥巨資購買版權,讓不少選題流入了資金充裕的書商手中等等……


做書


我不能同意“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這個說法。

真正喜歡讀書,並且經常買書的老讀者都知道,就像買衣服、鞋子和日常用品要看品牌一樣,出版社就代表了圖書的品牌,而品牌就是質量的保證。

比如說吧,我們都知道,如果是文學書,人民文學社的品牌可信任度最高,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這家出版社所擁有的作者和翻譯者資源,都是最牢靠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文壇的大多數名家,莫言、餘華、格非、遲子建、方方、劉震雲等等人物,都喜歡把自己的作品交給他們出版的緣故,他們長期以來跟名家打交道,編輯素質相對較高,合同履行時也更講信譽,而且,能在這家出版社出書,本身也是實力的體現,因此,如果你要買中國或者外國經典文學書,選擇這家的,一般沒錯。

同樣,在外國文學領域,上海譯文出版社也是很不錯的。學術書,則是商務印書館和三聯書店出的最靠譜,因為這兩家都積累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學術出版經驗,跟各領域i的專家學者關係良好,學者們都願意把書交給他們出。此外,在古籍領域,則是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天津古籍的質量最高,這也是大,家公認的。

因此,如果你買一本書,發現有多個版本,卻不知道哪個更好的時候,選擇一家信譽好的出版社就非常重要。同樣的書,好的出版社裝幀精良、編輯到位、價格還一定高;有些不太專業的出版社,印刷錯誤多,編輯和圖文都做得看起來不舒服,讓閱讀缺乏良好體驗,價格有時候還很離譜。更不要說,那些翻譯作品,尤其是翻譯的文學作品,因為譯者的緣故,文字質量本身就有著天壤之別。所以,並不是說,只要是書,一樣的內容,讀起來效果就都一樣。懂行的讀者,挑書是必定要看出版社的,尤其是在能夠選擇的情況下,必定是非名社不選。


馬維


說“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這個觀點甚至是錯誤的。理由如下,我買書就喜歡挑出版社,首先是不少出版社是具有專業性質的,買哪些專業性質方面的書,就選擇相應專業性質的出版社,某專業性質的出版社,在某些專業方面的編輯等力量方面就非常強,買書不選擇出版社怎行?像四大名著吧,出版社很多,不僅專業文學類出版社出版有,就是非文學出版社也出,當然買四大名著還是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其他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我也看到過一次某些專業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著,在某些專業技術書籍出版方面在編輯力量很強大,但在文學書籍編輯方面就可能弱一些。愛好書法的,賣書法類書籍和碑帖,肯定是首選美術類出版社出本的字帖和書法類書籍,當然非美術類出版社也出版有好的碑帖和書法書籍,我買書法書籍和碑帖,就很講究出版社,我首先選擇上海書畫出版社和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碑帖。再比如說,中國傳統文化和古籍書籍出版方面,中華書局和古籍類出版社是我買書的首選,中華書局和古籍類出版社,在古籍整理出版力量很強,擁有專家團隊,在工具書出版方面,商務印書館更具權威,像常用的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詞源》、《常用古漢語字典》、《新華詞典》、《新華字典》等工具書都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像詞典,也有一些大學出版社出版有,但是我更選擇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工具書,像《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專家學者,極具權威性。所以說,買書不挑出版社的人才不會買書。以上是自己的一點對買書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還需愛書之士們批評指正。


書法學習與讀書


完全不贊同題主的說法,出版社是買書的重要關注點之一。

1.同一本書,不同出版社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書很多出版社都會出,如四大名著等經典古籍。常見的有人民文學,嶽麓,各古籍出版社以及其他雜類出版社等。綜合印刷、校對和註釋質量(以下推薦均同)個人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

2.各出版社術業有專攻。由於選題傳統和購買版權的側重不同,有些出版社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明星書系,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如三聯(非上海三聯)的西方學術,商務的漢譯名著,社科文獻的甲骨文,廣西師範的理想國,上海世紀的世紀文庫,上海譯文的名著精選,譯林的經典譯林和人文譯叢,人民文學的名著名譯,中華書局的國學文庫,北大的元典和通識講座都可以算是質量的保證。另外前些年四川科技的科幻,近年來新星的推理和科幻,江蘇文藝的科幻,中信的社科,重慶的暢銷小說也很有特點。

以上兩點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Txzc


“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這個說法是非常有問題的。買書、挑書當然要選出版社。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市場營銷學》中對品牌的定義是,

品牌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和服務,是一種擁有對內對外兩面性的“標準”或“規則”,是通過對理念、行為、視覺、聽覺四方面進行標準化、規則化,使之具備特有性、價值性、長期性、認知性的一種識別系統總稱。

出版社是企業,出版發行行為是商業行為,因此出版社就是一個品牌。中國目前近千家出版社,加上民營公司則多不勝舉。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要選擇那些特別出色的出版社(民營公司)的作品。

就我熟悉的領域,如古典文學的,可以選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作品;辭書類的、語言文字類的,可以選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中華書局的作品;歷史的,可以選中華書局、上海人民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三聯書店的作品;西方哲學的,可以選商務印書館的作品。

事實上,唐代至清代各地書坊刻印書本,跟今天各個出版社的競爭情況類似。北宋的開封、南宋的杭州,都開有很多書坊、書齋、書軒、書林、書堂、書肆、書棚、經籍鋪、書籍鋪和紙馬鋪。西南的四川,中南的兩湖,華東的江、浙、皖、贛,尤其是福建建陽的麻沙和崇化,書坊很多。元代四川書坊衰落,山西平水(今天臨汾)興起。明代南、北兩京,蘇州、揚州、杭州、徽州、常熟和建陽可是書坊林立。

早期的坊刻本品質一般,但為了推銷書籍,後來書坊在版面設計上,通過校勘質量甚至二節版、卐字欄、竹節欄、博古欄及插圖形式、牌記廣告等裝幀來進行“品牌建設”的也不乏其例。

所以,古人買書可是都認出版社的哦。

我們今天在面對陌生的新書的時候,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出版社當然是明智之舉。但也不排除以上單位也有少量不那麼好的作品,這個時候就不妨問問高手,比如在悟空提個問。


八磚學士


現在出版市場泥沙俱下,繁榮的背後是質量的參差不齊。

現在選書當然要看出版社,但是看出版社也不是唯一的標準,買書這個事有時候像收藏古董,有一定規律可循,但是更多的是要憑經驗和直覺。

以文學來說,很多我們所屬知道的經典文學作品,比如中國的四大名著,西方的什麼《紅與黑》、《簡愛》等等,都已經幾百年了,所以成為了公版書,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出版,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也沒有獨家性。

所以,很多出版社往往為了賺錢,不請專業的編輯做校對,點校,世界文學名著隨便找一個人翻譯,或者索性用機器翻譯做,弄的錯誤連篇。但他們的定價低啊,很多讀者沒有分別能力,就圖一個便宜,所以就會將其買回家中。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很多名著版本比較多,而且這些版本都是一些權威的出版社出版的,這時候,你選書就不能只看出版社了,還要看他的譯者質量如何了。隨便舉一個例子,世界上有一本經典的名著是密爾的《論自由》,這本書最早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收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這個系列裡,大家都知道,這套書是凝聚了幾代學者的心血,裡面的很多譯者都是翻譯和學術界的大咖。

但是《論自由》這本書翻譯的較早,很多用法和使用習慣已經與現在不一樣了,所以後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又再版了。這個新版本翻譯的不錯,也更符合現代語言的使用習慣。

此外,還有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也是,商務版出版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還是文言文翻譯,很多專有名詞都已經不是那種使用方法了,所以買了這種書,除了有觀賞價值外,並沒有閱讀太多的意義。


兮兮說事兒


一句話:時代變了

在各類電子書盛行、各類讀書設備、讀書APP風起雲湧的互聯網時代,買書看出版社並不是跟上時代潮流的選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買書出版社是選擇書籍的標準“之一”

注意,這裡的“之一”加了引號。雖然現在不是出版社佔有強大話語權的時代,但出版社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紙質書籍的出版都必須經過出版社來操作。

出版社也是分大、中、小等級的,大型出版社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畢竟會大一些,參考性和權威性也比一般的出版社要高。

所以在選書、買書的時候,如果是同一本書,不同出版社出版了不同的版本,可以選擇大出版社的作品,可能在翻譯、編輯、設計、校對、紙張質量上更有保證。

第二,參考出版社並不是買書的“唯一標準”

現在,讀書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除了傳統的考試和集體學習,要求所有人讀一本書之外,每個人讀書的種類、內容、興趣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讀文學,有的人喜歡讀歷史,有點喜歡地理、天文、物理等等。

不同的出版社雖然會出版不同種類的書籍,但是隻有大型出版社才具有這種綜合性多元化的能力,部分出版社還是有自己的主攻方向的。但這不表明某個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就一定是好的,因為書籍的質量與作者、編輯等關聯非常大。不排除其餘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質量更高的可能。

第三,買書時應該考慮“多重”因素

結合我自己買書的經驗,我推薦四個需要注意的要素或參考的標準,可以讓你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書:

  • 豆瓣評分。目前豆瓣是一個公認的讀書評分系統,豆瓣打分比較高的書籍一般含金量都比較高,內容也有深度,你可以看到出版社、作者等信息;

  • 各大圖書網站的評論。亞馬遜、京東、噹噹等網站的書籍購買頁都有用戶評價,一般銷量越大、用戶評論越多、優質評價越多、等級越高的書籍,內容和質量也越好,但這個比較耗費時間,需要你去挨個看。

  • 周圍人的推薦。包括一些讀書達人的推薦或周圍親朋好友的推薦,在別人建議的基礎上選擇書籍,會更有把握。

  • 明確自己的讀書需求。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條,不管是買書、讀書,最關鍵的是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想讀什麼書,需要獲取哪些知識,有目標,才能保證買書、讀書的效果。

公眾號:千城Slash
夢想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

在下千城


我不同意“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的說法。我買書,肯定是要看看出版社的。在我看來,買書不挑出版社,那人才不會買書。


買書為什麼要挑出版社?一句話,出版社是品牌,好的出版社出的書靠譜。

買書這麼多年了,我早就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印象,八九不離十。

比如,買國產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權威)的,灕江出版社(小清新)的;買翻譯小說,譯文出版社,上海譯文的;買中國史的,中華書局的(最愛那套經典的豎排24史);買學術的,商務印書館的(一直收藏著那套漢譯學術名著,看了一輩子了,也沒看完)。

這些出版社共同的特點是可靠,編輯水平一流,裝幀大方美觀,書一入手幾乎沒有什麼毛病,你完全可以信任出版社。

還有一個人民出版社,編輯和裝幀質量絕對高,不過它的書一般不用買,單位會發,你懂的。

近年來也有些大學出版社不錯,陝西師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等,都有些讓人眼睛一亮,很有意思的書問世,質量也不錯。至於地方出版社,部門出版社(專業書除外,我不大懂),某某城市出版社,我特別警惕,常有賣書號嫌疑,一般也就是在書店瞄一眼,不買。

順便說一下,我現在買書一般也不在書店裡買。不過又很愛逛書店。逛的目的是瀏覽,看哪本書入眼,翻一翻,可以接受的話掏出手機網上買。大家不要指責我佔書店便宜,實在是書店裡的書太貴了。感覺實體書店都在苟延殘喘,說不定哪天就消失了。我其實特別不希望它們消失掉,有書店可以逛逛是個很不錯的消遣。


艾米麗艾拉


說得對。

買衣服挑品牌的都不會買衣服。

住酒店挑品牌的都不會住酒店。

買車挑品牌的都不懂車。

就讓那些通過挑出版社幫助自己做出初步篩選的圖懶省事的人不會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