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史記》中關於漢代的相關史實是真正的歷史嗎?

書蟲跳跳糖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司馬遷的《史記》中關於漢朝的相關史實,絕對是真正的歷史。這與古人的品德操守是有很大關係的。

其一,在中國古代時期,古人對於信義的重視,要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尤其是對於自己的作品,就像是孩子一樣。並且,《史記》司馬遷父子兩代人辛苦的結果,是他們父子兩代人的汗水,所以對於保證《史記》的真實性而言,司馬遷絕對會以性命擔保的。

其二,司馬遷在創作《史記》的時候,是地地道道的史官,在當時,史官通常是用官記記錄歷史,而司馬遷的《史記》是其私下創作的作品,漢武帝並不知情,所以對於《史記》的一些記載,漢武帝是無從查閱的,因此,這部作品的創作是在完全沒有政治手腕的干擾下進行的。


其三,司馬遷在創作《史記》的時候,曾獨自遊歷了漢代的大部分地方,對於以史學家而言,必然會對歷史上發生的著名事件的景點進行重遊,並且在這次遊歷中,司馬遷在民間收集到了大量的關於歷史事件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本朝的信息,這對他創作的真實性和內容的豐富性有極大的幫助。

其四,眾所周知,司馬遷受過腐刑,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變成了太監,而受到這種刑罰的原因,就是司馬遷為李陵將軍的戰敗進行辯護而造成。

在漢武帝天汗二年,漢朝貳師將軍李廣利統帥三萬大軍從酒泉出發,攻擊匈奴右賢王部,當時漢武帝召見李陵,要李陵為李廣利運送糧草,李陵主動請纓,只要5000步兵北擊匈奴,在當時的軍事歷史上,匈奴使用的都是騎兵,在兵種上,騎兵是剋制步兵的,而訓練步兵的成本也沒有騎兵高,因此,李陵的勇氣感動了漢武帝,武帝調撥5000步兵給李陵將軍。

李陵在北擊匈奴的時候,不巧碰上了匈奴單于主力,被3萬匈奴騎兵包圍,因此在敵眾我寡沒有援軍,極度不利的戰鬥中,擊殺匈奴一萬餘人被俘。後來詐降匈奴,被漢武帝以為是投降將其家人全數殺害,並且為其求情遊說的司馬遷也被連累險些被殺。在獄中,司馬遷以腐刑換取極刑,才為《史記》的創作迎來了有利的時間。因此,司馬遷沒有理由在《史記》中,為漢朝造假。

憑藉著史學家的操守,司馬遷只有真實的紀錄下漢朝的歷史,才能不負其父的一生壯志,因此,司馬遷的《史記》對於漢朝的記載,是完全真實的,如果司馬遷帶著恨意撰寫史記的話,他的作品裡,大漢的天下應該是比春秋戰國還要動亂的一個天下,漢朝的皇帝,應該均是麻木不仁的皇帝,而不是被後人敬仰的大一統王朝。所以個人認為,《史記》在漢代的歷史記載裡,是完全真實的記載,《史記》也是一部可信度非常高的紀傳體通史。


大胖子爸爸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清楚,司馬遷看的史書多不多?他能不能看到真實的史料?

其實,司馬遷看的史書是非常多的,他也看過不少真實的史料。有幾個證據可以證明。

1、秦始皇並未燒光所有書。

“焚書坑儒”只是李斯的一個建議,究竟這個建議是不是被秦始皇採納了,我們現在其實並不完全肯定。而且,就算把其它國家的史書給燒了,秦國的史書是保存下來了的。而秦國當年在史書記載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從呂不韋把很多讀書人找來,編寫《呂氏春秋》就可以看出來。同時,李斯只是建議燒掉諸侯國的史書,在諸侯國之前的,記載西周、商朝、夏朝,以及三皇五帝時期的史書,並沒有燒。而且,很有可能只是燒掉了民間的史書,朝廷中的史書並沒有燒掉。

2、蕭何搶救了秦宮中的典籍。

史料上只是說項羽燒了阿旁宮,並沒有說他燒咸陽的其它宮殿。再說了,在劉邦打進咸陽的時候,蕭何已經把這些史料都搶救下來了。所以,就算項羽焚燒的不只是阿旁宮,還包括咸陽的其它宮殿,也沒有燒書。

3、司馬遷能讀到皇家所有典籍。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其出生了史官世家。雖然是不是出生於史官世家,還有不少爭論。不過,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確確實實是漢朝的太史令。他的工作,就是為國家修史。當司馬遷出生的時候,他父親就已經是太史令了,這樣的條件,讓司馬遷能夠讀到皇室的所有典籍。所以,司馬遷所掌握的史料,肯定是那時候最多的。

4、司馬遷曾遊歷全國收集史料。

司馬談不但讓司馬遷讀了皇宮中可能讀到的所有書,而且還讓他去全國遊歷。

司馬遷去全國遊歷,他至少有三方面的收穫。

一是他了解到了歷史上所發生事件的地理面貌。古代和現在不同,現在由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我們很難感受了在這塊土地上歷史事件的原貌。但是古代的地理地貌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司馬遷能夠體會那些歷史事件的所有場景和麵貌。這讓他在寫的時候,具有足夠的真實性。

二是司馬遷在這次遊歷中,獲得了許多流傳於民間的各種史料。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但是,實際上他並沒有把民間所有的書都燒光,有非常多的人把那些書偷藏了起來。有不少人知識分子跑去當隱士,同時藏起了那些史料典籍。教張良兵法的那個黃石公,就是這樣的一個隱士。而司馬遷在遊歷全國中,有不少這樣的收穫。

三是司馬遷收集了不少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也許並不是以文字的方式記載下來的,但是並不表明它就沒有史料價值。實際上,民間往往更能夠聽到真實的聲音。司馬遷通過這些真實的聲音,印證史料,他得到的結果更有說服力。

5、司馬遷曾拜一流的學者為師。

司馬遷曾拜過董仲舒、孔安國這樣的一流學者為師。他不但從這些學者那裡獲得了不少有用的史料,更重要的是,他樹立起了一種正確的史學價值觀。這種史學價值觀,讓他在進行史學創作的時候,能夠努力追求“微言大義”,表達對國家興亡更替最正能量的理解。這種理解,也為後世所有的史官所接受和推崇。

所以,儘管司馬遷生活在三千年後,儘管他能獲得的信息,並不是很完善。但是,他肯定是那個時代,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最多的一個。他所寫出的《史記》,也是最接近於歷史真實的。





依楓的微博


我覺得應該是漢朝真正的歷史,怎麼說呢,司馬遷是在宮刑之後完成的《史記》可以說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了,他也不怕別人給他小鞋穿,那時候的他,活下去的動力就是將《史記》寫完,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微時的窮困,司馬遷毫不違言,這些歷史,我們從別的書籍中可以得到佐證,《史記》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譽,固然有其獨特的地方,所以說我是覺得史記中的敘述,是真實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看待歷史要有思辯的眼光,要客觀的看待事物,所以我覺得他真,但是又不可盡信[呲牙]

畢竟書都是人寫的,人都有自己的情緒




平平安安呀


司馬迀父子兩代擔任太史令,故他們在為許多“當代”(漢朝)人物著書立傳時,由於這些人或作古未久,所經歷的事情也發生未遠,有很多更是親自參與、耳聞目睹,所以可信度很高。

司馬迀隨漢武帝參加過封禪大典,也曾“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意”,這就保證了《封禪書》和《孝武本紀》的可靠性。同時他還隨從武帝巡視黃河決口,親身參與“負薪塞宣房”的勞動,這也保證了《河渠書》的可靠性。至於《衛將軍驃騎列傳》、《李將軍列傳》、《韓長孺列傳》等當代史實司馬迀更是耳熟能詳,還親身經歷了“李陵之禍”,自然相當可靠。


舒駿


我國的史學有一個普遍的情況,就是大部分都修前朝史,很少修當朝史。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編寫史料的人員,無可避免的受到當朝統治階層的影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北魏崔浩編寫的《魏史》中記載了北魏拓跋族的野蠻發家史和倫理道德方面的汙穢,因而觸怒北魏皇室,最後被處死!

因而我認為司馬遷的《史記》不可全信!


大美山右


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司馬遷不可避免地會受朝代侷限性和階級立場影響,因此說《史記》中對漢代歷史的記載,總體來講,是比較全面、翔實的,深層次來講,漏洞、偏頗、質疑和出入等還是部份存在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田紅春


只能算一家之言,所有的歷史只有我們深入其中,通過考證,才能確定。為什麼這麼說,我們沒有在哪個時代。


用心描繪生活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