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始皇吊打匈奴,劉邦被匈奴吊打?

沈靜軒


因為時代不同,局勢也不同了。

秦始皇時期,匈奴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自為王,割據一方,相互征討。而此時的秦國正值巔峰,虎狼之師把其他六國虐得不要不要的。當時的匈奴連中原最弱的一個國家都打不過,更不用說秦國了。

到了劉邦時期,西北出了一個狠角色——冒頓單于,他野心勃勃,為了王位不擇手段,親手殺掉了自己的父親,得到了統治地位,然後開始自己的“雄心壯志”。他統一了大西北20多個“國家”,轉眼間,匈奴的實力得到極大的增長,讓他有了攻打漢朝的資本。

而此時的漢朝,剛剛經歷了楚漢之爭,自身實力還沒恢復,這樣一支疲勞之師和秦始皇的虎狼之師那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雖然在人們的印象中,劉邦是神一樣的存在,能把不可一世的秦朝消滅掉。但是此時面對兵強馬壯的匈奴,劉邦被吊打貌似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劉邦被吊打還有另外一個關鍵的原因:盲目冒進,這還要從“白登之圍”說起。公元前200年,冒頓單于率領10萬鐵騎入侵漢朝,而這正是鼎盛時期的匈奴。在失去了幾座城池之後,劉邦大為惱怒,親率40萬大軍征討匈奴,打了幾場勝仗之後居然飄了,盲目冒進,結果中了詭計,被圍困在白登山上,好在採取了陳平的建議,賄賂單于的妻子,才得以脫險。這件事情後,劉邦才意識到此時的大漢王朝還不是匈奴的對手,與匈奴和親,換取暫時的安寧。

這裡糾正一下:秦始皇並沒有能夠吊打匈奴,他老人家也是不堪其擾,但是忙著統一六國,一直沒時間搭理他們。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終於可以騰出一隻手來對付匈奴,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去征討匈奴,雖然取得了富有成果的勝利,但也沒能做到一勞永逸,所以才不惜動用舉國之力來修建長城。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了消滅匈奴的實力,衛青、霍去病的兩次討伐匈奴,徹底斷絕了後患。

真是天道有輪迴,風水輪流轉啊!


歷史時間線


秦始皇時期,能與匈奴分庭抗禮,而劉邦北上攻打匈奴,卻陷入白登之圍。為什麼秦朝能夠吊打匈奴,而漢朝初期,卻被反過來吊打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所擁有的軍力遠遠強於西漢初年高祖劉邦所擁有的軍力。

秦之銳士,是幫助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核心力量,在建立秦朝之後,三十萬秦軍北上攻打匈奴,駐守長城,給予匈奴非常大的壓力。而在經過秦末戰亂之後,漢高祖劉邦雖然也湊齊了三十餘萬兵力北上,但是戰鬥力是遠遠弱於秦國老兵,在白登山附近,被十餘萬匈奴騎兵所剋制包圍、

其次,秦始皇時期的匈奴,實力並沒有高祖劉邦所遇到的匈奴強大。

在秦始皇時期,北方的匈奴只能算是一箇中等部族,在匈奴的東面,有著和他實力差不多的東胡,西面也有實力不弱於他的大月氏。而主要與秦國接觸的只有匈奴部族,大月氏與東胡和秦朝接觸並不多,這樣一來,秦國自然可以專心於匈奴的鬥爭。而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的冒頓單于已經一統草原,控弦十餘萬,擁有之前大月氏與東胡的領地與軍力,這樣一來,漢王朝所面對的壓力,可以說是秦朝所面對的三倍以上,在經過秦末戰亂之後,漢初時期,自然會被強盛時期的匈奴所吊打。

再次,秦始皇時期國力比西漢初年更為強大。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江山,國力達到了頂峰。而西漢建立初期,剛剛經歷了長期的動亂,急需休養生息,來恢復國力,這時候匈奴南壓,所帶來的壓力,比秦朝時期面對的更大。

所以說,秦始皇能夠吊打匈奴,而漢高祖劉邦卻被吊打。就是因為所面對的匈奴並不是同一批匈奴,中原王朝自身實力被削弱了,而匈奴在統一北方之後更加強大,此消彼長之下,自然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


小川讀歷史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做到了對內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王朝,對外積極擴張,南至百越北至長城一線,三十萬秦軍駐長城,打的自古以來經常襲擾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絲毫無還手之力,聞秦軍之名而逃。

秦亡漢立之初,韓王信勾結匈奴起兵造反,高祖劉邦不顧立身未穩,誓要遠擊匈奴,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欲要一戰立威或者說是以絕後患。奈何時機不成熟,輕敵自負,導致白登山被圍,好在陳平獻計,僥倖脫困。此後歷經四朝(高祖、呂后、文帝、景帝),知道武帝時代,國力強大,才敢遠入沙漠,與匈奴決戰。從公元前200年高祖白登山被圍之恥,到公元前129年武帝匈奴反擊戰開始,整整七十餘年間,整個中原王朝無不時刻處於北方匈奴的壓制之下。

我們今天來說說,為什麼秦始皇能吊打匈奴,而劉邦或者說漢朝初期會這麼弱,卻只能被匈奴壓著打。

一、國力衰弱

經過楚漢爭霸之後,漢朝成立之初,民生凋敝,整個國家就像歷經了暴風雨洗禮的破船,人口大量減少,農業荒廢,商品經濟幾乎不復存在,朝廷窮的叮噹響,根本拿不出錢糧和兵員去繼續打仗。

二、兵員素質和環境不同

秦朝起於西北苦寒之地,所處的環境和匈奴差不了太多,尤其是商鞅變法之後,秦人更加好戰,全民皆兵,收拾匈奴那是分分鐘的事,且秦軍的武器裝備之精良,根本不是匈奴可以抵抗的。漢朝不同,秦末的群雄混戰,毀掉了太多好東西,不僅是工匠技藝,也有各種人才。而且漢朝的兵員大都來自六國舊地,大都是中原地區的普通民眾,耐不得苦寒之地不說,戰鬥力更是渣渣。

三、此匈奴非彼匈奴

秦軍所需要面對的匈奴實力並不強大,當時佔據北方不只是匈奴一家,東面有東胡西面有大月氏,三家實力都差不多。而經過秦末幾十年的戰亂,匈奴已經一統北方,此時漢朝需要面對的是比秦軍對戰時強大了三倍不止的匈奴。此時的匈奴根本無需防禦,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和漢朝的較量,漢朝自然是扛不住的。

四、思想觀念的不同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秦朝是唯一一個不接納孔子的國家,雖然孝公之始,秦國也開始廣納六國人才,但那是為了治國之用,對外戰爭仍是法家為主,講究的是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刀的強硬思想。而漢朝遵循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從政府部門到平民百姓,講究的是凡事順其自然就好,既然匈奴打不過,那就不打,忍忍就好。

所以說,漢朝面對強大自己數倍的匈奴,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不過,到了武帝時代,由於前期積累足夠,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反擊戰,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至此,洗刷了漢朝揹負了幾十年的恥辱。壯哉,我魏巍大漢!


小芊芊愛歷史


秦漢之間,確實是相隔不遠,在秦朝時期,對於其北方的匈奴人,秦始皇及其重視,而且,一直對匈奴壓制著打擊,不但如此,還派出自己的長子公子扶蘇領銜,大將軍蒙恬率軍,30萬主力秦軍北邊防禦、攻擊匈奴。

這30萬主力秦軍打的匈奴叫苦連天,秦軍徑直趕走了原來盤踞在河套地帶的匈奴人,佔領了這一地區。

史稱“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在當時秦朝與匈奴的戰爭當中,秦軍是主動尋找戰機的一方,而匈奴人是被動挨打,四處逃散的角色。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吊打匈奴,劉邦被匈奴吊打?”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這樣的一種說法的正確性;那就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第一個認為匈奴是一種極其強大的存在的封建王朝就是漢朝,或者說,是漢朝初年。

可是,人們心目中赫赫有名的漢高祖劉邦叱吒風雲,哼唱著大風歌就覆滅了秦朝、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怎麼會對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匈奴人手足無措呢?

要講清這個道理,咱們不妨以秦、漢兩朝自身的情況比對著說明。

秦始皇掃滅六合,宇內一統。當時的秦軍戰鬥力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以秦朝最強盛時期的國力、軍力去鎮壓匈奴,匈奴人如何能承接得住這樣的晴空霹靂?

戰爭是要拼後勤補給,戰爭雙方要有續戰的實力支撐。秦朝剛剛統一天下,又是軍事第一的時期,兵員的調動、補充,糧食物資的不斷接續都應有盡有。

而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人來說,拼這些他們能行嗎?況且,就是面對秦軍的戰陣,強弩,匈奴人也幾乎沒什麼勝算。

而到了漢朝初年,國內干戈方息,民生凋敝,漢王朝當時窮到什麼樣子?據《史記.平淮書》中所記載,“漢興、自天子不能具其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

就是說,做為漢朝皇帝的劉邦,出門得有天子的車駕吧?可是,四匹馬拉的車,愣是湊不齊顏色一致的馬匹。相國蕭何出門辦事,只能坐牛車。普通百姓人家更談不上有絲毫的積蓄。

同樣是《史記》中記載,漢朝當時物資匱乏到了什麼程度?一石米價值一萬錢,而一匹馬則價值黃金一百斤。

物以稀為貴,正是由於連年戰爭,導致馬匹極其嚴重的缺失,僅此一項,漢高祖劉邦如何應對匈奴人狂飆一樣疾馳衝鋒的騎兵?

另外,理論上說是劉邦的漢軍覆滅了秦朝,可是,在軍事上擊敗秦軍的卻是西楚霸王項羽。

即使後人公平的論說,就軍事才能與軍事指揮能力來說,劉邦沒法兒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

可是,歷史有著它自己的軌跡,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項羽滅掉了秦軍主力,但他卻沒有熬得住劉邦的漢軍。之所以在此提到這一點,是想說明以劉邦的軍事指揮能力來說,也應付不了匈奴人的不斷攻擊。

更有一個問題尤為突出,匈奴人到了漢朝初年,已經非比尋常。當時的匈奴大頭領冒頓單于野心勃勃,手下兇悍的匈奴騎兵就有30多萬。

這就呈現出匈奴人今非昔比,而劉邦根本沒有什麼軍事指揮才能,漢初國力又相當衰弱的一邊倒局面。

特別是漢高祖劉邦出擊匈奴的第一場,白登之戰,輸了個徹底,如果不是陳平用計買通,劉邦再沒有什麼辦法脫身。

漢初軍事家韓信在劉邦一再追問下,不得已評價劉邦的軍事能力,說陛下你最多隻能領十萬人馬。這裡面刨除水分,真就被韓信言中了。

漢初國力極其衰弱,匈奴則兵強馬肥,冒頓單于能指揮30萬兇悍的匈奴兵來去如風,劉邦這時候竟然應對無術。

前蘇聯考古專家叫吉列謝夫,他前些年在貝加爾湖地區發現了匈奴人鐵作坊遺址,在其中挖出了許多戰馬所使用的的馬鎧,馬鎧就是那種馬匹穿戴的鎧甲,這也就是說當時的匈奴已經有了自己的鐵甲騎兵,這意味著匈奴騎兵人與馬都武裝都全副武裝,劉邦的漢朝軍隊馬匹都尚且不充足。

最後的一個因素,還是消極的,致命的,那就是韓王信其人。

當時漢朝派出與匈奴對峙的軍兵由韓王信率領,在冒頓單于的威脅恫嚇與利誘之下,韓王信竟然投奔了匈奴,與冒頓單于沆瀣一氣,共同對付劉邦。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為什麼秦始皇吊打匈奴,劉邦被匈奴吊打?的原因。


子由拍案驚奇


首先國力不同

秦始皇時期的國力達到了顛覆,秦國一統天下,靠的就是充足的後勤補給,秦國糧草充足,這都是商鞅變法帶來的變化。

商鞅變法讓農民對於耕種有了空前的積極性,外加關中平原肥沃,秦國鄭國渠的修建成功,極大改良了無法作業的鹽鹼地,增加了耕地面積,政策吸引了他國人民,人口,戰國最重要的資源大量湧入秦國,讓兵員可以得到保障。



反觀劉邦,劉邦項羽等人竊國,推翻秦國後,又爆發了楚漢之爭,我們沒有看到歷史的前進,只有更加慘烈的死傷,項羽咸陽的大火,無數珍貴文明的滅亡。 楚漢之爭更是耗盡國家力量,史料中說過,無法找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馬去作天子駕。

這樣慘淡的國家力量,在漢朝開國之處,就捉襟見肘,偏偏遇到匈奴的大舉入侵,所謂戰爭,就是比拼國家經濟,我們可以相信當時的漢朝有多困難。

其次軍隊實力

秦始皇的軍隊,經歷商鞅變法後,軍功制度極大激勵了士卒,外加秦人居住環境稍微偏離中原,性格彪悍,勇戰。 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國的將領幾乎不絕,代代有強將,司馬錯,白起,王翦,王賁,蒙恬……

這些將領無一不是冠絕同時,強將之下無弱兵,士卒軍事素質很強。 經歷統一六國的秦軍代表了當時人類最強的陸軍力量,面對匈奴的騎兵,以騎兵起家的秦軍自然搞的不亦樂乎,九原大軍駐紮一日,匈奴就不敢南下而牧馬!



‌反觀劉邦,他的士兵起家是農民,在造反過程中吸收了一些刑徒軍,這幫烏合之眾是無法和正規秦軍相比的,但在國內戰爭中,也慢慢的把軍隊錘鍊了出來,但與秦軍相比,確實有很大差距,他們在造反的時候,甚至幾乎沒遇到正規軍,一直和刑徒軍在打,打的很吃力

國內環境 ‌

秦始皇在位期間,國內環境很好,朝堂與武將之間鮮有間隙,國家力量可以最大化的調動起來,劉邦被匈奴包圍,韓信卻在家搞山頭,他的能力無法駕馭像韓信'這樣的武將,被反水很正常。



綜合著三點來看,秦初的經濟環境,軍事實力,君王能力都強於漢朝初期,對於匈奴的入侵,兩個朝代的處理方法就出現了不同,劉邦無法打敗匈奴也是自然。


尋料


劉邦也是生不逢時,秦帝國能吊打匈奴,是有原因的。

一、秦帝國吊打匈奴原因分析。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實力大增,朝堂之上文臣武將能人輩出。統一以後的秦帝國,國家機器能高效運轉。反觀匈奴,還是散沙一盤,那會冒頓單于還沒統一匈奴,匈奴還處於猥瑣發育階段。

兩廂對比,就不是一個公斤級別的對手。秦帝國一個一百公斤的對手,碾壓一個三十公斤的匈奴,完全沒問題。

二、劉邦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原因分析。

剛開始呢,劉邦也是雄心勃勃,自信滿滿,可‘‘白登之圍’’讓他看清了現實:冒頓單于領導下的匈奴已經今非昔比。



劉邦建國的時候有多慘呢?

堂堂一國之君,連天子座駕都找不到同樣毛色的四屁馬來拉車。位極人臣的蕭何出門,也只能寒磣到用牛拉車。

我們都知道,對付匈奴,你沒有騎兵,只能被對方像砍瓜切菜一般按在地上摩擦。

劉邦當時也不缺謀士,也有韓信這種能打的兵神。‘‘白登之圍’’的時候,韓信還在被軟禁當中。但是我認為,就算放韓信出來去打匈奴,也是難於上青天。畢竟步兵遇到騎兵,那是有著天然的劣勢,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綜上所述,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輸贏,最後比拼的還是綜合國力。

劉邦輸在一時,可還是笑到最後。


賤議你讀史


秦始皇與劉邦都曾對匈奴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劉邦卻被匈奴包圍在白登城。這是因為秦始皇很強而劉邦很弱嗎?我認為不是的,原因如下:

一:匈奴實力增強。在秦始皇時期的匈奴遠遠沒有西漢劉邦時期的匈奴強大。在秦始皇之前,秦國就多次對匈奴發動軍事打擊,匈奴一直是被動防禦狀態。而且秦始皇時期的匈奴此時還面臨著草原其他部落的進攻,於是匈奴在與秦國的交戰中屢次敗退。



而在劉邦時期,匈奴人的首領成了冒頓單于,在冒頓的領導指揮下,匈奴人成了草原最強大的勢力,趁著秦朝的不穩定恢復壯大了實力,而劉邦發動進攻的時候正是匈奴人最強的時候。

二:劉邦國力不夠強盛,不敵秦始皇時期的秦國。秦始皇的秦國因為持續變法,積累了巨大的實力。此時的秦國軍隊強大,將領優秀,國力充沛,足以支撐秦國發動對匈奴人的進攻。



而劉邦時期因為有秦末的動盪,加上楚漢爭霸,國民經濟受損,軍隊減員。加上劉邦作戰經驗不足,中了冒頓的圈套,於是劉邦被匈奴所擊敗。

三:國內形勢的差異。秦始皇發動對匈奴的戰爭時,秦國統一了六國,普天之下一時間沒有了敵人。於是,秦始皇得以集中優勢兵力,集中國力資源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在秦朝強大的軍事進攻,強大國力的支持下,匈奴無法抵抗秦國的進攻。



而劉邦時期,國內尚未統一,叛亂頻發,無法集中全力支持劉邦向匈奴作戰。所以劉邦最終被匈奴所擊敗。

在匈奴實力比以往更強的客觀條件的影響之下,再加上國內實力衰退、叛亂頻發的條件,以及劉邦本人軍事指揮能力較弱,所以最終導致了秦國可以擊敗匈奴而劉邦卻被匈奴擊敗。

想要了解很多有趣回答?快來關注羅馬納人!


弋北談古今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我是Gurunding-古蘭丁;

感謝大家前來閱讀,祝大家萬事順心~“六一”快樂~

按實際而言,劉邦並不弱,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要說道“白登之圍”的起因了: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此韓信非彼韓信)勾結匈奴開始發動叛亂攻打北部重郡太原郡。漢高祖聞之,立刻親帥32萬大軍迎擊,首站告捷【於銅輥(今山西沁縣)】滅韓王信主力、殺韓王信大將王喜,韓王信奔逃匈奴;

匈奴冒頓單于派左、右賢王各帶兵一萬多騎兵與王黃(韓王信將領)等屯兵廣武(山西省代縣西南陽明堡鎮)以南至晉陽一帶,企圖阻擋漢軍北進。漢軍乘勝追擊,在晉陽打敗了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乘勝追至離石(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再次擊敗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匈奴再次在樓煩西北集結兵力,還是被漢騎兵部隊擊潰;

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

上述就是“白登之圍”的起因,我們可以看出幾點:

一、漢軍的失敗是劉邦輕敵冒進、指揮失當所致;

二、劉邦與漢軍在缺衣、少藥、寒冷冰凍的情況下被圍在白登山7天7夜卻沒有被匈奴一方吃掉,可見漢軍的戰鬥力、凝聚力還是非常可觀的;

三、劉邦及被圍的漢軍本不是漢軍主力,但跟隨皇帝出征的必為精銳,匈奴未能全力進攻必然也忌憚漢軍主力的戰力。反之也就證明在劉邦指揮下的漢軍實力並不比匈奴弱;

四、劉邦指揮下的前期,面對匈奴和韓王信的聯軍,也算是節節勝利,因此再怎麼說也說不到劉邦比秦始皇弱。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劉邦弱,而秦始皇能“吊打”匈奴呢?

其一、秦始皇是從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一統山河的皇帝,名氣、名聲之大,望塵莫及;

其二、秦軍的軍事素養和戰鬥力給人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滅戰國六雄);

其三、秦軍將領在歷史長河中名氣大的有很多,例如白起、王翦、蒙恬等等等等,反觀漢軍將領,相對讓人耳熟能詳的也就只有韓信了,一部“蕭何月下追韓信”、一曲“十面埋伏”已然成為了千古絕唱;

其四、秦朝收復並設立了雲中郡,反觀漢朝則是最後以“和親”使雙方罷兵,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但是,我個人認為上述的理由並不能說明劉邦治下的漢朝比秦始皇治下的秦朝要弱:

第一、唯一的失敗並不是證明強弱的理由;

第二、秦朝對決匈奴是以擊潰(佔領河套地區、穩固雲中郡地盤)為主,而漢朝擊匈奴是以擊敗為首要目的。正因為擊潰與擊敗兩者意義不一樣,所以也不能做為強弱的證明;

第三、秦朝正處於巔峰期,軍事、戰備物資等均處於最高點,所以一場戰敗不能傷筋動骨,必可捲土重來。反觀漢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一場戰敗也許就會決定了漢朝以後的走向;兩者沒有處於公平可觀的情況下,不能比較出孰強孰弱;

第四、秦朝是指派大將蒙恬進行對匈奴的打擊和戍邊,反觀漢朝則是漢高祖皇帝親自帶隊。一邊是將領,一邊是皇帝,權利和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提並論的就認為誰強誰弱;

第五、秦朝秦始皇打擊匈奴時正是匈奴發展期,軍事實力還不屬於最強時代。反觀漢高祖伐匈奴期,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已然崛起,不可與秦朝時期同日而語。

綜上所述,表明我不認同題主關於劉邦弱於秦始皇的觀點,相對於劉邦展現出來的“弱”,皆是多重因數造成的,假如雙方都站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誰又能證明的了秦始皇就一定強於漢高祖劉邦呢?!


Gurunding


這裡是芒果論史!

這個問題本身並不是很準確,秦始皇不至於吊打匈奴,劉邦也不至於被匈奴吊打。只不過相比較而言,在與匈奴的戰爭之中,秦始皇要比劉邦體面得多。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還是在於中原經過秦末的戰亂,一切都是百廢待興,曾經強大的軍隊消失不見,傳統名將也都如流星般隕落,剩下的諸如“韓信、英布、彭越”等新生代名將並沒有參與與匈奴之間的戰爭。

與中原的勢微相比,北方的匈奴卻出現了一位雄主,他就是冒頓單于,在冒頓的統治下,匈奴空前的團結,大月氏等國紛紛臣服於匈奴。當楚漢之爭結束時,匈奴已經擁有了“控弦之士”三十萬,這樣的硬實力對於當時找不到四匹顏色一致的馬為皇帝拉馬車的中原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


此消彼長之下,漢軍在匈奴面前處於被動,其實也就可以理解了。但要更進一步理解秦始皇和劉邦面對匈奴時的不同姿態,還是需要對當時的軍備政策有較為細緻的描述。

秦始皇修長城

萬里長城何其宏偉,而這宏偉的建築就是從秦朝開始修建的。在七國並立的時代,各個諸侯國的重心都放在如何解決其他諸侯國上,對於匈奴這般“化外蠻夷”,七國其實並不上心,和匈奴臨界的幾個諸侯國基本都有實力血虐匈奴。

但是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天下一統的時候,這個被各諸侯國輪番吊打的匈奴卻始終存在著,他們的生命力旺盛得就像一支打不死的小強。處理完六國,大秦也就不得不開始著手解決匈奴這一“外患”,經過仔細的分析,大秦初步確立了對待匈奴的方針。

匈奴和華夏不同,匈奴是遊牧民族,他們整天騎著馬在大草原上馳騁,哪裡的水草豐美,他們就到哪裡去。所以說,匈奴這一個民族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民族,他們不像華夏人,華夏民族有著固定的棲息地,秦始皇把楚國的土地攻佔了,楚國就滅亡了,剩下的楚人逐漸被同化為秦人。

但是匈奴不同,他們是天生的“游擊隊”,當大秦的軍隊追擊他們的時候,他們就一直跑,當大秦的軍隊無力再追,回國修養的時候,他們又回到大秦邊境,搶一把就跑。這就是匈奴的特點,要想毀滅他們,除非把他們全部殺光,否則匈奴始終存在,他們不像一個國家,更像一個部落。

為此,大秦確立了修長城的戰略方針,在秦始皇的愛將蒙恬的率領下,三十萬大軍長駐邊境,同時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大秦不再主動出擊追剿匈奴,而是採取被動防禦的形式,只要三十萬大軍守著邊境,匈奴的“游擊戰”就很難有效果。


同時,匈奴作為遊牧民族,他們擁有數量極多的高質量的戰馬,他們在騎兵上的優勢是遠超大秦的。但當長城存在的時候,匈奴的戰馬就無法一往直前的猛衝,他們要麼停下來與大秦軍隊短兵相接,要麼就遠遠的離開。因為長城的存在,匈奴在騎兵上的優勢被硬生生得到抹平了,這確實是秦的厲害之處。

劉邦主動出擊

劉邦自從起義以來就沒有過和匈奴等民族作戰的經歷,無論是滅秦戰爭還是楚漢爭霸,參與戰爭的主力軍始終是步兵,騎兵雖然有但畢竟是少數。用步兵進行大兵團作戰才是劉邦所擅長的,可當步兵與騎兵在一馬平川的土地上作戰的時候,可以說,步兵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很不幸,由於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的某些政策原因,韓王信投靠了匈奴,在韓王信得到帶領下,匈奴越過長城一直進兵到了山西太原附近。秦始皇和蒙恬費盡心力修出的長城被韓王信拱手相讓,短時間內劉邦沒有實力再修建起一道長城這樣的軍事建築,同時,劉邦也不打算將長城以內,太原以北的地方拱手相讓給匈奴,所以,劉邦也沒有修長城的必要。

客觀來說,西漢初年的軍隊實力是沒有辦法和秦朝巔峰時期的軍隊相比的,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趙佗的二十萬秦軍都在楚漢之爭中銷聲匿跡,在中原舞臺上大放光彩的是來自於最底層的農民起義軍,雖然經過了多年戰爭的磨礪,但和秦始皇的虎狼之師相比,他們還是有差距的。

而劉邦本人也並沒有把匈奴放在眼中,畢竟在中原人士的認識中,匈奴始終不過是一支並未開化的“化外蠻夷”,一個可以被曾經的七國任何一個國家吊打的存在罷了。所以,劉邦一開始就是輕敵的,然而此時的匈奴首領叫做冒頓,他聰明而又狡猾劉邦將會在他的手下吃大虧。

冒頓善於偽裝,他把老弱病殘展示給了劉邦的斥候,本就對匈奴不屑一顧的劉邦因此更為輕敵,竟然率領了一支先頭部隊脫離了大部隊,孤軍深入攻擊匈奴。當冒頓把隱藏的大軍都叫出來的時候,劉邦這一支先鋒軍隊瞬間陷入了重重包圍,這屈辱的一幕,被稱之為“平城之圍”!


可以看到,劉邦陷入包圍圈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 漢軍實力不如秦軍,而匈奴實力大漲
  • 漢軍丟失了長城這一保護屏障
  • 劉邦過於輕敵
雖然如此,劉邦也不至於被匈奴吊打,“平城之圍”被解的直接原因在於陳平獻出的“賄賂計謀”,但其根本原因卻在於匈奴沒有勇氣與漢軍全面開戰,畢竟,西漢的體量在那裡,匈奴明白自己沒有那麼大的胃口。

所以說,這個提問其實不太準確,秦始皇未吊打匈奴,劉邦也未被匈奴吊打,只不過秦要比漢體面許多,劉邦之所以陷入窘境也是由於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應過於苛責。

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芒果論史


華夏曆史上,北方的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形成了巨大威脅,秦漢時期的匈奴就是其一。匈奴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在漠北建立的國家,頂峰時期曾是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大帝國,一度縱橫馳騁,四處劫掠,成為西漢初期漢朝的重要威脅。                 

“為什麼秦始皇吊打匈奴,劉邦被匈奴吊打”

其一:精銳的軍隊。

秦國從春秋的周平王時期,就開始跟北方那些被稱為夷或者狄的蠻民部落作戰了,從山戎人手裡奪回鎬京,在秦穆公時期又搞西部大開發,開疆千里,打下了秦國強大的基礎。秦朝時期,一直保持著戰時體制的狀態,在這種戰爭的狀態下,秦朝軍隊的戰鬥力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大小戰爭的磨練乃至全民皆民的狀態, 秦帝國的軍隊是在血海里面趟過來的,非常精銳。秦始皇時期秦軍更是一支常勝軍,在消滅了東方六國之後,氣勢正盛,銳不可當。公元前221年,嬴政大一統後,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打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親自鎮守、威懾,匈奴才安分下來,老實待在北方。

 

劉邦的西漢初期,剛經歷秦末群雄並起,大戰多年,中原人口凋敝,百廢待興,正是最為孱弱的時候,其帶領的部隊,則是經過了秦末的農民戰爭,以及後來了楚漢相爭之後的部隊,楚漢相爭之中,劉邦多次被項羽打得大敗,歷盡艱辛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血戰之後,這支部隊已經疲敝不堪。並且缺乏強大的騎兵,對戰匈奴上毫無優勢。 

同時,秦朝很容易擊敗匈奴,跟一流的將領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蒙恬,而到了劉邦西漢初期,則缺乏非常熟悉匈奴的邊塞將領。

其二:匈奴實力增長  

秦朝時期的匈奴,地盤和軍隊實力並不大,再加上秦朝能征善戰的蒙恬鎮守藍田大營,匈奴根本無法從秦朝佔得任何便宜。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在位時,匈奴出了個英雄——冒頓單于,他東滅東胡,西逐月氏,征服樓蘭、烏孫、呼揭等國,盡服北夷,手下將士更是有三十餘萬,匈奴力量達到了頂峰。到了西漢初期,匈奴佔據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號稱將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民族。由此,劉邦所面對的匈奴,可以說比秦朝初期的匈奴強大十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