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介紹(中)

16、紅花、藏紅花
共性為活血通經;


差異為紅花主祛瘀止痛,藏紅花主涼血止痛,可治溫病熱入營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附:藏紅花是我國珍貴的藥材之一,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購買時需謹慎小心。因為一些不法藥販使用價格低廉的紅花冒充藏紅花,以假亂真,牟取暴利。

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介紹(中)


17、大薊、小薊
共性為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
差異為大薊主還具有降壓利膽退黃的作用,小薊功似大薊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附:《本草便讀》所載:“大薊則散力較優,消癰則功能較勝;小薊功專破血通淋。”
  《新修本草》曰:“大小薊葉雖相似,功力有殊。大薊生山谷,根療癰腫,小薊生平澤,不能削腫,而俱能破血。

18、天冬、麥冬
共性為養陰潤肺、清火生津;
差異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煩,麥冬主清相火、還治腸燥便秘。
天冬:潤肺,又入腎經,以補腎陰、降腎火,可治腎陰虧虛、陰虛火旺之症。如腎陰虧損、潮熱遺精等症,則多用天冬。天冬苦寒之性較甚,補肺、胃之陰強於麥冬,滋膩性較大。
麥冬:潤肺,又入心經以補心陰、清心除煩、安神,可治心陰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入胃經,能養胃清心。如胃陰不足、心煩燥渴等症,多用麥冬;麥冬養胃陰與清胃熱之力雖弱,但滋膩性較小。

19、黃連、胡黃連
共性為清溼熱;
差異為黃連主瀉火解毒、即清實熱,主要用於瀉胃火、清心火,胡黃連主清虛熱、除疳熱。

20、柴胡、銀柴胡
共性為退熱;
差異為柴胡為解表藥,主外感發熱、且有疏肝解鬱、昇陽舉陷、清膽截瘧之功,是臨床最常用的中藥之一,由它為主藥組成的小柴胡湯更是臨床最常用的方劑之一。銀柴胡為清虛熱藥,主退虛熱或疳積發熱。

21、槐花、槐角
共性為涼血、清肝明目;
差異為槐花主止血力強、清熱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熱力強、且能潤腸。

22、漢防己、木防己
共性為祛風溼、痺痛、利水、治風溼、腳氣、水腫、腹水;
差異為漢防己主利水消腫作用強,木防己主祛風溼、止痺痛。

23、神曲、健曲
共性為消食化積;
差異為神曲主助金石藥的消化,健曲主理氣、化溼、解表、用於食積不化、暑溼吐瀉、或兼有風寒表證者用之最宜。

24、生地、熟地
共性為補陰,兩者均為臨床中的常用藥物;
差異為生地主生津潤燥、清熱涼血,熟地主補血、益精填髓。

25、桑螵蛸、海螵蛸
共性為固精;
差異為桑螵蛸主益氣、養肝、縮尿、以補腎為主,常用於治療因腎氣虛弱引起的遺尿,尿頻,小便失禁;海螵蛸主止血止帶、制酸、治溼瘡、以收斂為主,臨床常用於胃痛吞酸等。

26、枳實、枳殼
共性為破氣、消積、化痰、除痞;用於治療脾胃氣滯及痰阻胸痞證。
差異為枳實性猛,主破氣作用強,多用於積滯便秘;枳殼性緩,偏於理氣,多用於氣滯胸滿腹脹。

27、羌活、獨活
共性為解表、祛風溼、止痛、治頭痛、風溼;
差異為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風溼痺痛、並治後頭痛佳,獨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風溼病痛以下半身為主,並治少陰頭痛。

28、半枝蓮、半邊蓮
共性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均治大腹水腫;
差異為半枝蓮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半邊蓮主還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29、木香、青木香
共性為行氣、止痛;
差異為木香主調中、治脾胃氣滯、大腸氣滯和肝膽氣滯,青木香主解毒消腫、清熱祛溼、治肝胃氣滯、癰瘡療毒、皮膚溼瘡。

30、藿香、佩蘭——祛溼“雙煞”
共性為化溼解暑;
差異為藿香主發散表邪、止嘔力強、偏主外感暑溼噁心嘔吐,佩蘭主化溼醒脾作用強、溼熱內阻。


兩者在一起用,能很好的去除中焦溼氣,振奮脾胃。


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介紹(中)

31、前子、車前草
共性為利尿通淋、滲溼止瀉、清肺化痰;常用於水腫、淋證、痰熱咳嗽。
差異為車前子能清肝明目,治療各種目疾;車前草主要兼有清熱解毒作用 ,可用於熱毒癰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