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想写好公文,不能光玩“文字游戏”


功夫在诗外:想写好公文,不能光玩“文字游戏”


有人把公文比作新时代的“八股文”,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人写材料,内容空洞,形式老套,挖空心思去想标题,最后凑出几个看似对仗的四六句,就洋洋得意。据我观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公文的含义理解不深刻,不到位,想当然地把公文当成了文字游戏

——这其实有情可原。因为我们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没有人教我们什么是公文,更没人教我们怎么写公文。我们只能从单位大多数人的材料中慢慢摸索,不幸的是,真理没能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

在公文写作方面,我总结了很多经验。今天,我会从公文含义、写好公文的原则、写好公文的方法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理解。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想法都是我经过长时间写作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适合那些想要提升写作能力的人。文章略长,全文阅读需要6分钟左右,可以收藏关注,方便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可以点赞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


功夫在诗外:想写好公文,不能光玩“文字游戏”


揭开公文的“神秘面纱”

1.什么是公文

广义上来说,公文指的是公务文书,是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等都属于公文。

狭义上来说,公文是指上级部署工作、下级汇报工作、同级交流工作所用的文字稿件,又叫“文字材料”。包括:领导讲话、工作汇报、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材料、信息类材料等。这些文字材料都有一个核心内容,那就是与工作息息相关。

2.对于公文的错误理解

刚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甚至是一些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都忽视了公文的核心。把写公文当作“码字”。

领导交代完一篇材料,马上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不管合不合适,一股脑塞进去,东拼西凑后,绞尽脑汁想个花里胡哨的标题。比如:“始终握牢方向盘,把好思想关”“努力抬升标尺线,把好学习关”,看似对仗,其实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符合实际,沦为形式主义。

3.好公文应该具备的要素

①能够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②准确表达观点

③套话空话要少,真话实话要多

④短小精悍


功夫在诗外:想写好公文,不能光玩“文字游戏”


写好公文的四个原则

想要写好文字材料,就要理解其本质——工作。材料要以工作为主线,突出“工作”的内核,不能“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下面,我来具体谈谈写好文字材料要掌握的原则。

1.自我提拔

写材料要敢于“自我提拔”,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个提拔不是“官迷”思想,而是一种“借高”。因为我们不是领导,却给领导写材料,以我们自身高度很难达到领导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站在领导的视角来看问题,想思路,定措施。

2.明确观点

如果说主题的材料的“眼睛”,那么观点就是这只眼睛射出的撩人波光。文字材料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爱恨要分明,是非要分明,提倡什么,制止什么要分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要分明。把观点说清楚,才能让上级或下级领会意图,才能统一思想和行动。

3.讲真话

敢讲真话的文章是好文章,敢讲实话的领导是好领导。我在开会时观察,凡是讲了实话真话,会场秩序一定很好,因为大家听的认真仔细;反之,讲了空话假话,会场的秩序一定很混乱,说话的、玩手机的、甚至是睡觉的。实话真话受人欢迎,套话假话让人反感。

4.能短就短

长与短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短”不是指字数少、篇幅小,而是指内容精悍。“长”而“实”,再“长”也是“短”;“短”而“空”,再“短”也是“长”。




写好公文的五个方法

掌握了公文写作的核心和原则,我们来谈一下写作的方法。我把它总结为

“学、想、写、改、结”五个字。

1.学

积累资料对每个文字工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同样是读书,别人看,是娱乐,是消遣,我们看,是学习,是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把我们平时在报纸、文件上看到的有价值的内容集聚起来。可以用笔记本记录,或者在电脑里单独建一个文件夹,充当我们的“外脑”。一旦思路枯竭,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打开思路,突破困局。

2.想

对于文字工作来说,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样重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而没有写作能力的人,可以当领导,不能当文秘;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而没有思维能力的人,领导、秘书都当不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在起草文稿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领导虽然交给我们思路和观点,我们也有很多资料可以借鉴使用,但没有思维能力,就没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就好像一艘小船放到大海里,没有思维能力的船桨去划动,船不可能开的远,开的稳。

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是学会全面客观看问题。不管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凡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二是要学会辩证看问题。要摒弃“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想,尤其是写材料时,不能绝对化、极端化,这样极易造成“一刀切”、“一边倒”、“一阵风”。

三是要学会深刻看问题。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文字写作中,要把话说透,把观点说透,把问题点准,把措施落实,不能浮于表面,模棱两可。起草文稿前,想透再下笔。

3.写

文字材料不是抄抄写写,不是

“文字游戏”,要严肃对待。文字材料作为思想和决策的载体,能在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远不是抄抄写写、东拼西凑就能达到的效果。现在网络很发达,拼凑一篇“精彩”的材料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怎么把材料写出高度,发挥其“以文辅政”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认真对待,注重质量,结合领导的要求和自己的思维,精细地打磨文字。

4.改

常言道“文章不厌千回改”,除非马马虎虎,应付对待,否则没有哪篇材料是一次成功的。文字材料需要经过领导的修改,一次又一次地打磨,删减、增添、推翻、甚至是重来。其中的痛苦只有写材料的人才能明白。总之,好的文章要经得起“折腾”,直到自己满意,领导满意,才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5.结

如果你认为一篇材料在交给领导满意后就完成任务了,那就大错特错。经过千锤百炼的文章要进行总结和归纳,从结果往前推,回忆自己写材料的过程,领导的批示,在哪修改了,为什么要修改。

总结的过程也是资料的积累,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功夫在诗外:想写好公文,不能光玩“文字游戏”


结语

对于我们这些为领导执笔的文字工作者来说,理解好文字材料的意义至关重要。脱离了工作这条主线,材料就沦为了假、大、空,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成了人人喊打的“八股文”。

好的材料要能推动工作,解决问题,而不是玩“文字”游戏。希望每个在体制机关内从事文字岗位的人,都能平衡好心里的“一杆秤”,认真对待并热爱自己的工作。

最后,分享谢亦森先生的一首诗作为文章结尾,与君共勉。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

笔端吐韬略,纸上展神奇。

书墨催人老,成功最相思。

功夫在诗外,只恐悟来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