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以往的儿童安全意外事故,往往是孩子独处家中时发生,但让人很难想象的是,疫情期间,大人孩子都在家里时,意外却也在屡屡发生!

最近,有多起关于儿童安全事故的新闻,真的让人很心痛:

​3月9日下午,深圳2名女童从19楼坠亡。事发时家里有人,妈妈正在睡午觉。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3月4日,武汉8岁男孩不慎坠楼,其母伸手拉救,双双坠地。孩子暂无生命危险,但母亲当场不幸身亡。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同一天,南宁7岁男孩从10楼坠落,当场身亡。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近日,台湾也有一名4岁女孩攀爬家中阳台,不慎坠楼身亡!直到警方上门询问,正在打电话的妈妈才知道女儿发生了意外。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新闻底下,网友众说纷纭:

有的谴责妈妈没有照看好孩子;也有的体谅妈妈,无法24小时分分钟顾及孩子的一举一动。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说句心里话,作为家长,谁都知道

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但现在的阶段,就算大人孩子都宅在家里,依然有安全防范的盲点!

孩子还没开学,不管是父母居家办公,还是已经复工,需要拜托老人照看,即便家中有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

我帮大家大致梳理了几类近期高发的儿童意外事故,咱们一起回想、排查、确保孩子平平安安宅家

1

意外坠楼

杭州、武汉多起悲剧

在所有的意外事故中,意外坠楼,是近期发生率最高,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事故。悲剧,实在太多太多了:

2月27日,杭州10岁男孩从6楼坠落,伤重不治。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3月6日,有家长下楼取快递,4岁孩子独自留在13楼家中,不慎翻窗坠亡。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我梳理了一遍近期高发的事故,发现这次疫情期间,有几个特殊的原因,可能是居家安全防范的盲点,也容易导致多种安全隐患:

疫情期间居家安全盲点

  • 孩子已经憋了很久,没机会放风,出门心切,容易做出一些冒险举动。
  • 家里囤积防疫物资,随手堆放在窗边,或是窗边本来就有沙发、垫子等物品,便于孩子攀爬,降低了翻窗难度。
  • 最近快递、外卖都放在小区门口,有些家长下楼自取时,会把孩子单独留在家,这就造成了短暂的“空白点”。

这些安全隐患,我们都需要慎之又慎!

另外,可能有些家长会说,家里窗口装了安全防护栏、隐形网、防盗窗等等,应该问题不大。

可是,孩子安全大过天!这些设施真的足够安全吗?


我给大家截了图,大致讲解一下:

实验平台高2米: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4位志愿者家长全副武装,模拟孩子的危险攀爬行为: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为大家展示4中常见居家高坠防护隐患: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第1种:老化的隐形护网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志愿者很轻松就拉开了钢丝,钻到了窗户外面: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一个没抓稳,直接就摔倒了下去: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视频提示,隐形防护网也就是一根根钢丝绳,每根钢丝绳间距6厘米: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一旦老化,间距就会成倍变大: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孩子可以轻松扒开,将身体探出窗外: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第2种:横向护栏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志愿者也是轻松地爬上了窗户,想捡起床边的玩具车: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一不小心,直接翻出窗外: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视频提示,横向护栏高度1.1米,由于是横向的,极易攀爬: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孩子一旦爬到护栏顶部,加上窗户没有其他防护措施,很容易使人重心不稳,掉出窗外: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第3种:窗边堆放杂物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这是很多家庭都会有的习惯,志愿者直接站在小板凳上,窗户的边缘和志愿者的肚子几乎齐平: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当他踮起脚尖,整个人瞬间就摔了出去: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视频提示,窗口护栏高度1.1米,板凳高度0.5米: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中小学生普遍身高1.4米(其实1.2米也一样),一旦站上板凳,护栏的高度就不足以起到保护作用: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第4种:使用多年的防盗窗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志愿者只是轻轻摇晃,防盗窗直接就砸到了地上: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视频提示:铁质防盗窗使用期限为7年

(说真的,可能很少有人家,会在装修7年后就换防盗窗吧?)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风吹雨淋中,防盗窗会变得锈迹斑斑,如果超年限“服役”,一旦受到重力,就很有可能断裂脱落: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看完这些安全隐患模拟测试,各位家长是不是也该检查一下,自家的窗户和防护栏。如果有问题的话,一定要尽快整治啊!

2

嬉戏骨折

1个月20台骨科手术

除了酿成惨剧的高空坠楼事件,疫情宅家,我梳理了一遍近期的新闻。发现还有几类事故,各位家长也千万要注意避免啊!

在这次的宅家假期里,很多家长在家陪孩子玩耍嬉戏。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乐极生悲的情况也频繁发生。

仅武汉儿童医院,1个月做了20多台骨科手术:

吴先生和5岁的儿子嘉佳一起玩“奥特曼大战小怪兽”,各持武器追赶嬉闹,孩子一不留神从沙发上跌落下来,导致肘关节骨折。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除了家长陪玩时要注意,还要留意孩子自己在家玩的时候出现意外。比如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骨科,1天收治4名骨折患儿:

14岁的强强备战中考体育,把门框当单杠联系引体向上,结果失手摔倒,右侧锁骨骨折;3岁的天天在家玩溜溜车侧翻摔倒,导致左肱骨外髁骨折。

还有一些则是二胎家庭,虽然嬉戏玩闹其乐融融,但毕竟两个都是孩子,一疯玩起来有时可能控制不了力道,导致意外发生:

10岁的皓皓和姐姐争抢零食时,被姐姐撞倒并压在身上,导致右股骨骨折;2岁的琪琪也是在和姐姐玩闹之中,因“左股骨干骨折”住进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骨科。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总结一下:居家运动,孩子玩耍自嗨,二宝彼此打闹,这些都可能是导致意外骨折的“罪魁祸首”,千万要当心!

我建议,居家防疫,要注意以下几点:


跟孩子说清安全规则;

亲子玩耍,闹腾要适度;

随时排查家里的危险玩具;

注意制止俩孩子的激烈打闹!


3

误服消毒剂

1天3名孩子抢救

为了防范病毒,很多家长还囤好了许多消毒剂、消毒液,但如果没有存放妥当,就很容易会引发这类意外。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在前段时间,大连就发生了“3名儿童同一天因误服消毒剂送医抢救”的新闻: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天津市儿童医院也一样,一个晚上接诊3例误服消毒剂的孩子: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消毒液具有强腐蚀性,误服会损伤口鼻粘膜,造成急性喉水肿,还会腐蚀消化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胃肠穿孔。

哪怕抢救及时,孩子也需要一个月时间里,随诊检查,一旦出现食道狭窄的情况,治疗将是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误服消毒剂的急救手段了,事实上,立即送医就是最好的急救,但对每位家长来说,做好预防措施才是当务之急。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这里是几点安全使用消毒剂的提醒,请大家务必看一下:

将消毒剂放到孩子看不见够不到的地方

这一点是避免误服的最有效办法,孩子接触不到,自然就从源头上避免了误服。

尽量不要用饮料瓶分装

家长配制消毒水,最好选择专门的喷壶等用品,不要用餐具、饮料瓶等容器替代,以防孩子想当然地认为里面装的是可以食用的液体。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在瓶身画出简易的危险标记(如骷髅头标志提醒有毒),最大程度避免误食。

定期清理

过氧化氢(双氧水)稳定性低,高浓度原液如果存放不善,很容易分解出氧气造成爆炸,这类悲剧早在2003年也有发生。因此家中尽量不要大量存放,暂时使用也要放置在清凉避光处,避免危险发生。

避免高浓度使用

消毒液大多有极强的挥发性,高浓度使用会导致消毒成分,大量存在于空气中,这时有腐蚀作用的成分经过孩子的呼吸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使用消毒剂时,一定要按照建议配比使用。

不要以“吃糖”的名义哄骗孩子吃药

孩子服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嘱服用。千万不要以“吃糖”的名义,哄骗孩子吃药,因为一旦孩子认定药物是糖,就有可能会背着家长偷偷拿来吃。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4

上网课走错群

4小时被骗2万元

因为疫情的原因,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多了,甚至连上课都需要在家里使用电子产品,网络诈骗也随之更新了伎俩:家长不得不交到孩子手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却也恰恰成了骗子的下手良机。

最近,长沙一名12岁的女孩上网课时“走错群”,4小时发出2万元红包。

孩子的父亲周先生透露:

那个人在粉丝群里面就说交100可以返1000,小孩交100块钱但没看见返利就急了。那个人诱导她说别让你妈妈知道,小孩就躲在她自己房里,用妈妈绑定了信用卡的手机支付的。

发现女儿被骗后,周先生赶紧报警,通过查看周先生提供的,女儿和对方的聊天记录以及转账记录,民警当即判断,这是典型的“红包返利”诈骗。

根据数据统计,从2月1号至今,红包返利类诈骗较以往同期而言大幅增加。

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民警翟安表示:2月1日至今,一共有20起左右,这段时间有上升的一个趋势,大多受害人都是未成年人。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教育部特地下发预警,提醒大家谨防网上收费诈骗:

2名女童坠楼,事发妈妈在睡觉:防范居家意外文章一定要看


有几点是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

  1. 注重在线学习的平台选择,防止平台本身推送一些不合规的信息和广告。
  2. 设置更复杂的支付密码,不要告知孩子。
  3. 不要在孩子的微信或支付宝里存太多钱。
  4. 保存好自身的身份证件,防止孩子冒用身份信息。
  5. 告诉孩子,如果点到与金钱有关的页面或链接,要让爸妈确认后再支付。
  6. ​告诉孩子,使用社交软件时不添加陌生人,不透露个人信息。

非常时期,我们不希望被病毒打倒,更不希望被意外伤害。提高警惕做好防范,曙光就在眼前,愿与每一位家长共勉。

今日互动

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

一起提高防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