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鐘看完《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記》屈和、偽政、叛國三步曲

《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記》,該書1987年出版,作者,黃美真、張雲,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價5.25元。

一、汪偽集團的背叛之路

汪偽集團的背叛之路,一是分化,一部分以汪精衛為代表的主和派國民黨員,從國民黨內部分化出來。二是逃離,利用抗戰空隙,逃離重慶,經昆明,赴越南,轉上海。在昆明龍雲予以配合,在越南遭暗殺,倖免逃脫。三是密謀,多次赴日,與東京方面多次密謀成立偽政府事項。四是偽政,通過多方密謀,汪偽集團在開始了五年半之久的漢奸歷程。汪精衛集團是國民黨內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段利益的親日派集團。


3-5分鐘看完《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記》屈和、偽政、叛國三步曲

二、汪的投敵,人們怎麼看?

有的人認為,汪的投敵完全是出於獨立立場的,與日本的誘降政策無絲毫關係。

有的人認為,從抗戰一開始,汪日之間就暗中勾結,汪的投敵,只不過是這種勾結的公開化。

有的人認為,汪的投敵是感情衝動,看錯了局勢,也走錯了路。

有的人則認為,汪有可鄙和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高尚和愛國的一面。

還有的人,汪蔣在唱雙簧。

另外,有的人還認為這是汪蔣的公開分裂,只是蔣介石集團的某些錯誤政策在客觀上為汪的投敵創造了條件。

這些說法,國內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3-5分鐘看完《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記》屈和、偽政、叛國三步曲

三、抗戰時期各方的立場

1、日本方面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華。先期妄圖武力征服中國,後期以勸降為主。提出“中日親善、經濟提攜”的對華新方針。日本內部分為兩派,激進派,後演變為擴大派,主張武力征服主國;緩進派,後演變為不擴大派,認為全面侵華時機不成熟,主張把對中國強壓,改為友好拉攏。日本內閣五相(首相、外相、陸相、海相、藏相)會議,提出以華治華、分治合作、崩潰法幣、建立反蔣反共政權等策略。日本近衛聲明,日本政府在“決定始終一貫地以武力掃蕩抗日的國民政府”,同時,要“和中國同感憂慮、具有卓越的人士合作”,“共謀實現相互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

2、國民政府

蔣介石,主戰派,先堅持聯俄聯共抗日政,後改為救國反共抗日政策。1937年秋冬,日本憑藉其軍事優勢,向國民黨正面戰場壓迫,國民黨軍擔負著正面抵抗。由於蔣介石採取消及防禦的依靠外援的方針,並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使得日軍得以迅速推進。雖然對抗戰表示了比較積極的態度,但他並沒有放棄反共立場,甚至企圖通過抗戰,借日軍之手來消來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

3、汪偽政府

汪精衛,1940年3月建立,1945年8月16日解散。在淪陷區實行清鄉運動,軍事清鄉+政治清鄉,同時開展“新國民運動”,在淪陷區發起向汪精衛的宣誓活動,1943年1月9日對英美兩國發表《宣戰佈告》,宣佈“自今日起,對英美處於戰爭狀態與日本同生共死”。提出“發揚東亞文化,鞏固東亞軸心”、“清算英美侵略主義”、“防止國際共產主義”等口號。對日主和派,宣揚民族失敗主義和亡國論,推行和平運動。“自己沒有力量,外援又靠不住,空喊抗戰,這樣抗下去,一定要把整個國土抗光”。汪精衛是堅定反共的,誣衊共產黨是借抗戰保全實力,顛覆政府,攻擊抗日遊擊戰爭是迴避對敵作戰。汪曾對蔣說,“抗戰易,和平難。謀國者不應從難易定進上,更不應作個人譭譽打算。”有史以來,從無久戰不和之理。

4、德國方面

1937年10月,日本示意德國出面調停。日本政府為避免九國會議處於被動,示意由德國出面調停,誘使中國政府與日本直接談判,以對抗英美等國的國際干預,實現期速戰速和的戰略。中日之調停,後而無果。當時德國,即與日本結盟,又與南京政府保持友好關係。此時德國正準備對蘇聯用兵,從而希望日本在遠東保存實力,以牽制蘇聯。德方指出,如果戰爭拖延下去,中國的經濟崩潰,共產主義就會在中國發生。

5、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年12月14日建立,王克敏,以北洋軍閥遺老遺少為主,政治上提出“要湔除汙穢黨治,絕對排除共產主義,發揚東亞道義”。同年,與日方簽訂密約,華北礦產歸日人開發,軍政指揮調動由日人主持,臨時政府機構由日人計劃。

6、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1938年3月28日建立,梁鴻志,北洋時代軍政黨派分子,提出“絕對否定國民政府、反對共產主義、對日密切提攜”三大原則。

7、偽滿州

1932年3月9日建立,溥儀,以清庭遺老、奉系軍閥為主,政治上遵循“本議”,規定“我國體淵於惟神之道,以與日本永遠一體,不可分離關係為本義”,是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的典型範本。

8、偽察南自治政府

偽察南自治政府於1937年9月4日建立。

9、偽晉北自治政府

偽晉北自治政府於1937年10月15日建立。

10、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於1937年10月27日建立,德穆楚克棟魯普,主要為蒙古上層貴族把控。戰略上,為防共區域。

11、英美方面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政府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

12、蘇聯方面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宣佈對日作戰。

13、北洋軍閥及清朝遺老方面

北洋軍閥後期為爭奪權利,進入地方爭鬥。清朝遺老方面,不排除仍有大量忠於清庭,志於恢復大清的臣民

14、中立軍閥方面

以雲南軍閥龍云為代表,堅持抗日,同時在形勢之下保持中立,即不得罪蔣,也不得罪汪,抗戰勝利後擁護共產黨。

15、共產黨方面

打土豪,分田地,大力發展人民武裝積極抗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