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思維才能做科研?茶能殺滅與預防新冠肺炎屬謠言

什麼樣的思維才能做科研?茶能殺滅與預防新冠肺炎屬謠言

一早看到闢謠:

浙江省疾控中心所發佈文章已被刪除,文章中的數據還未經領導審批。

浙江省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2月26日發佈文章,標題為《茶水可殺滅並有效抑制細胞內新型冠狀病毒複製》,該文章已被刪除,浙江省疾控中心回應稱,涉事文章中的數據還未經領導審批。

看到這篇報道是一個茶文化的公號,以為是某種杜撰的謠言,也就沒有過多注意。畢竟,我們可以體諒一個從事茶行業的人,更喜歡茶有好的效果。宣傳而言,不必在意,沒想到真的是研究人員所為,不願意看到事情還是發生了。

不喜歡說一些事,因為不想傳遞批評,更希望是一種傳播,引導思考與成長。追責、批評不是我喜歡的方式。這次的謠言可以拿出來說一說,一是暴露我們在科學領域的思維品質,二是暴露我們在職責與角色上認知的混亂。這兩者,都是教育該關心的問題,一個關乎智商,另一個關乎情商。

核心的要點有兩個:一是,脫離情境的結論,不能延伸使用。科學是有邊界條件的。二是,行政關係不是萬能的決策關係,不是什麼事都聽領導的,領導也要聽事實的。

什麼樣的思維才能做科研?茶能殺滅與預防新冠肺炎屬謠言

思維是某些科研行為的硬傷!

踏過心理學這個門檻,才發現思維混亂是這麼嚴重。我們當下的人們多數人搞不清楚什麼是思維,不信停下幾秒,試著自己給出一個解釋,什麼是思維?

很多人下意識將思維等同於想法,遇到事情就會有各種想法,正如這次的謠言,想法的鏈條大約是這樣的。事先聲明,以下的確也是我的想法,並沒有去跟當事人求證,也許我也是錯的。

第一步,疫情發生,科研領域開始推動關於疫情防治的研究。

第二步,浙江疾控中心支持科研工作者選擇研究方向,給予支持。

第三步,某個團隊受傳統茶文化影響,或者過往就是這個研究方向的人員,設計實驗方案,收集數據。

第四步,實驗證明茶水可以抑制病毒,得出結論茶水可殺滅有效抑制細胞內新冠病毒複製。

第五步,就是大家看到的了,新成果被傳播。

第六步,遇到質疑,發佈聲明,未經領導審批!

恰巧對細胞、病毒、茶也有些愛好,堅信茶水可以抑制一些病毒,因為這本身不符合新冠病毒的複製環境需要,並非人體自然環境。身體的細胞不會泡在茶水中,而是被組織液包圍。喝茶入胃,如何治肺?當然,喉嚨痛,是有效果的。

病毒很強大,可以殺死一個人。病毒也很弱小,60度的溫度、紫外線等等足以殺死它們。用這樣的思維,我們可以這樣說嗎?實驗證明60度的白開水可以有效殺死病毒,抑制病毒的複製。所以,我們認為60度的白開水對治療與預防新冠肺炎有效。

荒唐嗎?其實,身邊這樣的思維,比比皆是。

什麼樣的思維才能做科研?茶能殺滅與預防新冠肺炎屬謠言

數據也要領導審批嗎?

出來闢謠的文字,成了我寫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章刪除,從事實上分析不嚴謹的地方,是科學。這句涉事文章中的數據還未經領導審批,令人深思。

做過科研,數據往往需要校核,報告勉強需要領導審批。

這也許體現出我們身邊關係角色認知的混亂。在科學麵前,其實並沒有領導,事實就是事實,流程方法,規則規範才是領導可以審批的部分。

都靠領導批,都得領導批,恰恰是科研中要小心的大忌!

如果換個說法“涉事文章中的數據與結論未經專家討論,文章發佈未經領導審批。”估計就沒有這篇文章了。套用一句名言,實事求是吧。

教育,任重道遠。不只是孩子們,更是我們這些大人們。不然,孩子跟誰學習?跟書本嗎?

不能只關注知識,更要培養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