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黨員身兼數職 變身社區“多面手”

在武漢市南湖街的寧松社區,每天可以看到一個忙碌的“紅黨徽”,社區居民喜歡親切的稱呼他為“小吳同志”。他手中的筆記本每一頁都是密密麻麻們的姓名、電話、樓棟號碼,手機屏幕也是不斷彈出信息,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社區每個角落。他就是武昌區房管局下沉支援寧松社區的黨員吳迪。

自疫情暴發初始,他積極聽從局黨組的號召,主動請戰,肩扛責任,一直堅守在基層疫情防控第一線。在寧松社區,他有“多重身份”,是社區抗擊疫情的“多面手”。

他是下沉黨員臨時黨支部的副書記。根據市委組織部的統一要求,下沉黨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協助社區開展工作。 支部成立後,由武漢地方誌辦萬學洪同志擔任支部書記,吳迪同志擔任副書記。臨時黨支部成立後,吳迪同志主要負責每日與社區張豔書記進行對接,對照工作清單任務標準,梳理薄弱環節,並對下沉黨員負責的各項任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

他是社區書記的“助理”。2月14日,為更好的開展工作,南湖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從定點下沉黨員中選聘“書記助理”,吳迪“競聘成功”。“來了社區就是社區人,說社區話,做社區事”,這就是吳迪對這個新身份的要求。現在的他對社區基本情況、疫情概況、困難群眾底數等等做到了心中有數“一口清”。社區書記想不到的他要提醒,書記忙碌忘記的他要記得,每天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要向社區提出合理化建議,社區的網格員們笑著說,吳迪就是一個閒不住的“助理”。

他是社區志願者的“群主”。進駐社區的第一時間,吳迪同志就同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進行了溝通聯繫,決定建立區域長、樓棟長、單元長三級志願者體系,將志願者網格化、層級化、理順了秩序,暢通了渠道。目前吳迪同志擔任寧松社區志願者的“群主”,每日與區域長進行視頻會議,商討研究團購模式,並積極也附近的三大超市溝通,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他是社區的“快遞小哥”。針對寧松社區高齡獨居老人多的現實,吳迪同志廣泛發動志願者提供信息,結合網格的底數清冊,將上級下發和愛心捐贈的物資送到老人家門口。寧松社區五個住宅小區都沒有電梯,有時一天跑下來,全身都是汗水。89歲的康婆婆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老伴兒過世了,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知道這一情況後,吳迪經常上門關心老人身體狀況,為她送菜送藥。由於康婆婆患有阿茲海默症,憂心身邊無人照料,吳迪又想方設法聯繫上他的兒子,並駕車將老人送到了子女身邊。

在對口扶貧的曹崗村,他是隔離不開的扶貧幹部。雖然身在城區防疫一線,但他心裡仍然時時牽掛著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經他多方聯繫,一家註冊在武昌的物業企業向該村捐贈了口罩和消毒液,3月3日,吳迪協調了車輛,帶隊為對口扶貧村送去了150公斤酒精、3000個口罩和一頂帳篷。緩解了曹崗村防疫物資短缺之急。

他是女兒口中的“壞爸爸”。為了方便工作,減少家人被感染的幾率,吳迪已經21天沒有回家了,舍小家,為大家。每天視頻時女兒會埋怨“壞爸爸”不見她。社區書記也是勸他調休一天,吳迪總是說反正也不回家,自己待著也沒意思,來社區工作感覺還熱鬧些。(劉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