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源“斜槓牧民”:身兼數職 致富不難

中新社青海雜多4月13日電 題:瀾滄江源“斜槓牧民”:身兼數職 致富不難

作者 魯丹陽 李江寧

脫貧前,47歲的群尕是一名常年放牧的牧民。脫貧後,群尕成了不僅有主業,還有其他副業的“斜槓牧民”,他不僅是生態管護員,還是小區物業的維修工和樓長,收入翻了幾番。

4月中旬的青藏高原依舊寒冷,在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牧人幸福家園內,寬闊的廣場上有3個孩子相互追趕著放風箏,迎接即將到來的高原春天。廣場四周鱗次櫛比地排列著一棟棟藏式風格的三層樓房,樓下停滿了轎車。

“小區的所有住戶和我一樣都是從偏遠草原上搬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群尕說。

年幼在雜多縣查旦鄉達谷村長大的群尕至今仍記得17歲那年曾騎馬6天進縣城的經歷。成年後,雖然家鄉的面貌有所改變,但自然生態環境的制約仍然限制了當地牧民的發展。

“我們一直以放牧維持生活,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群尕說,“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簡單而清貧。”

2015年底,群尕一家人均年收入僅剛過2000元(人民幣,下同),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最開始政府給我安排了生態管護員崗位,一年收入21600元;每年還有近400元的村集體經濟分紅。”群尕本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想到生活又發生了巨大變化。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2017年底我們從偏遠的草原搬進縣城,住進了80平方米的新房。通過技能培訓,我在小區裡的扶貧物業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維修工工作,每月收入1200元。而常年在家照顧孩子的妻子也由政府組織進入蟲草主產區進行勞務輸出,每年收入近1萬。”群尕說。

同住牧人幸福家園的澤吉在縣城的食堂打工,丈夫羅周是一名生態管護員。在每年挖蟲草的季節裡,他倆通過一個月的努力可以挖到一些蟲草,生活質量加速提高。

據雜多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才仁東周介紹,雜多縣“十三五”期間共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711戶31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了易地搬遷,水、電、暖、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項目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同時實現一戶一崗,發展後續產業。

“針對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搬出來的469戶搬遷對象每戶安排一名生態管護員,年收益2.16萬元;其餘的在園區外未安排公益性崗位的147戶搬遷戶,通過搭建企業和搬遷群眾就業供需平臺,安排至縣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就業。”才仁東周說。

據瞭解,青海藏區六州三分之一的農牧民在縣城集中安置,三分之一在鄉鎮集中安置,三分之一在建設新村集中安置,農牧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目前,青海省四年集中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絕對貧困人口如期清零。2020年青海將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貧力度,抓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