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二十四史中,唐代的正史有兩部,以成書早晚分為《舊唐書》和《新唐書》。

《舊唐書》由五代後晉劉昫主持修撰,這本書的史料多取自唐代國史、實錄。

一百五十多年後,北宋歐陽修等重修唐書,即《新唐書》。


《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新唐書


新舊唐書各有優劣,僅以人物列傳事蹟而言,《新唐書》比《舊唐書》增加了兩千餘條。

這樣的增加體現了《新唐書》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我們來看增加事蹟的幾個例子。



一、《新唐書》增加楊貴妃“始為壽王妃”一句

楊貴妃是壽王李瑁的妃子,後被唐玄宗納入後宮寵愛,這是一段不倫之情。

但是《舊唐書》並沒有記載這一點。


《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楊貴妃劇照


《舊唐書·后妃傳》是這樣記載:

“玄宗楊貴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戶。妃早孤,養於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開元初,武惠妃特承寵遇,故王皇后廢黜。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後庭數千,無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見。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既進見,玄宗大悅。不期歲,禮遇如惠妃。”

《新唐書·后妃傳》則記載道:

“玄宗貴妃楊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孫。徙籍蒲州,遂為永樂人。幼孤,養叔父家。始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

新舊唐書在楊貴妃初始資料的記載上,最大的區別就是點出了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兒媳身份。


《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舊唐書》


《舊唐書》為何不書楊貴妃本是壽王妃一事呢?一般的看法是《舊唐書》多取自實錄,“蓋國史舊文,故有隱諱也。”

《新唐書》增加這個事蹟,揭露唐代帝王的“汙點”,以警示後世。

類似的事情在《太宗諸子傳》也有發生。

《舊唐書》在《太宗諸子傳·曹王明》傳記載的中規中矩,而《新唐書》在傳中增加了曹王明母親的情況。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

這一句增加就記載了唐太宗娶了弟媳婦的醜事,反應“太宗開國之初內行有缺”,讓後人知道唐代後宮的荒唐。

二、《新唐書》增加李林甫“偃月堂”、“立仗馬”事

李林甫是著名的大奸臣,《舊唐書》記載了李林甫不學無術的一些瑣事。

“自無學術,僅能秉筆,有才名於時者尤忌之。而郭慎微、苑鹹文士之闒茸者,代為題尺。林甫典選部時,選人嚴迥判語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識‘杕’字,謂吏部侍郎韋陟曰:‘此雲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誕子,林甫手書慶之曰:‘聞有弄獐之慶。’客視之掩口。”


《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劇照


新唐書》則體現了鮮明的忠奸史觀,直接把李林甫打入《奸臣傳》中,傳記中也刪掉了“杖杜”“弄獐”,而是增加了“偃月堂”、“立仗馬”事來突出他的奸。

“林甫有堂如偃月,號月堂。每欲排構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傷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

“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璡再上書言政事,斥為下邽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絕。”

增加了“偃月堂”、“立仗馬”這樣體現李林甫的“老奸稔惡”的事蹟,讀者立刻就能感受到李林甫的奸詐專權,很多史論家都認為這一刪一增“可謂得要矣”。

出於類似目的的增加在奸相盧杞、大宦官仇士良、酷吏來俊臣等人傳記中都有體現。

歐陽修要通過這些的“增惡”來突出他們的罪行,將他們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既然有“增惡”,也就有“揚善”的寫法。


《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狄仁傑


如《狄仁傑傳》,增加了狄仁傑勸說武則天不立侄子武三思而立兒子廬陵王的兩件事,

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後怒,罷議。久之,召謂曰:“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於是,仁杰與王方慶俱在,二人同辭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危矣。文皇帝身蹈鋒鏑,勤勞而有天下,傳之子孫。先帝寢疾,詔陛下監國。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後感悟,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於房州。

這兩件事是《舊唐書》沒有記載的,《新唐書》補充增加以突出“仁杰之忠於唐”。

此外《姚崇傳》、《宋璟傳》、《段秀實傳》等賢相忠臣傳記都增加了一些值得稱道的事蹟。



《新唐書》是宋仁宗時期由歐陽修、宋祁、呂夏卿、梅堯臣等知名文史大家編纂的官方正史,成書之後便取代了《舊唐書》,“布書於天下”。而《舊唐書》則不再刊印流傳,很少有人再讀。到明嘉靖時期浙江人聞人詮徵借到民間所藏的《舊唐書》,《舊唐書》才得以重新刊行。

《新唐書》取代《舊唐書》成為宋元明清的正統唐史,主要得益於它的價值觀的塑造。


《舊唐書》未記載,《新唐書》卻為何增加楊貴妃是壽王妃一事?

歐陽修


《舊唐書》多采自“國史舊文,故有隱諱”,而《新唐書》除了體例、文采上的完善優化外,更帶有鮮明“忠奸順逆”的褒貶觀,以使“使明君賢臣、雋功偉烈與夫昏虐賊亂、禍根罪首”皆得“暴其善惡”。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舊唐書》採自實錄,更多的是用唐代人的價值觀書寫唐史,而《新唐書》則是以宋代人的價值觀書寫唐史。

如此一來,那些新增的事蹟就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