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有什麼意義?

建章君


良渚文化的器物其實在清代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發掘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的。現在我們為什麼能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她為我們找到了中華文明的又一源頭。

說這句話的,出自一本書,《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這是一部論文集,其中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其實,這就是為什麼學術界熱衷於良渚文化的一個主要原因。把它的地位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其實,說到文明的起源的問題,這是一個理論性很強的話題。哪算文明的起源呢,什麼算是文明呢?這應該說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我們國內對這一問題,還是比較統一的。但是放到了國外,那就是眾說紛紜了。

其中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那就是英國考古學家丹尼爾在《最初的文明:文明起源的考古學》提到的,克拉克洪的標準。

一個稱作文明的社會,必須具有下列三項中的兩項:
有五千以上居民的城市;
文字;
複雜的禮儀。

儘管這種說法廣為流傳,但是,他有一侷限性,那就是他是在研究美索不達米亞及埃及等古代文明的基礎為得出的。儘管《最初的文明》在提到這個論點的時候,談到了印度中國美洲等古代文明,但是由於語言的隔閡,敘述有限,並且當時對良渚的考古還沒有展開,人們對良渚的認識還沒有深入,所以當時對中華文明,也只限於黃河文明,這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就談到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中國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有數獨立興起的古代文明之一。有其自身的特點,正如張光直先生所說的,

中國歷史初期從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的演進過程有它自己的若干特性。

也就是說,我們判斷一個文化是事否屬於文明時代的問題,不能再簡單的套用流行的界說。

那什麼是文明呢,文明是古代社會進步的狀態,是一個綜合的指標評判。一個考古學文化如果不具備足夠的歷史高度和突出的成就,就不能說明有獨立的文明。而良渚文化正是這樣的地域文明。西方學者說,文明應該有銅器文字城市禮儀祭祀中心等要素,但其實這也不是普遍具備的普適要素。而中國的良渚,作為一個獨立發展的區域,從距今6000年開始,到良渚文化到了一個節點,或者換言之,到了一個新高度。我們可以從稻作、水利、土築、都城、玉器、宗教等方面來說明 。

良渚文化的稻作生產水平,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及至世界範圍同時期文化內,都具有先進性和代表性。良渚水利設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防洪水壩遺址,其規模堪稱同時期世界之最。良渚中晚期的外郭,是隻有也只能在國家形態下,才有能力和必要營建的高臺大丘,和西方石質文明相比,那是東方土質文明的一個典型代表。而良渚古城的佈局結構規模都顯示了早期國家形態的都城氣象。它其實就是早期社會最重要的文明標誌。再說,玉器那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契合的產物,是東方價值觀的體現。而宗教,那神人獸面的模樣,具有了宗教內涵,為良渚文明抹上了神性的光輝。當然良渚文化還包括那些刻劃符號,已酷似成熟的文字。這些都足以說明,它是東方文明的含有大成者。

在五千年前的史前時代,無論是中原的二里頭,山東的大汶口,西遼河的紅山,還是長江中游的屈家嶺,都與良渚文化有一定的差距,而在世界範圍內,可以說,良渚與蘇美爾哈拉帕和古埃及總體上都處於相當的發展水平上,有穩定的模式和生產力水平,高超的工程技術和創新能力,有城市化的建設,複雜的社會組織結構和宗教信仰,所以說,無愧為古代文明的典範。

如果說申遺,有什麼重大意義,那就是可以讓世界人民完全相信,中華文明五千年,良渚文化就是實證。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感謝平臺!

26號,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1936年,杭州古蕩老和山在建造公墓時,出土了一些石器。在當時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5月底便對遺址進行了試掘。這是江浙地區第一次對與良渚文化相關的考古發掘。



1949年,隨著發掘文物,有學者逐漸意識到良渚當屬獨立的文化體系。

1959年,夏鼐提出“良渚文化”說法。

1987年,發現良渚祭壇和貴族墓地。


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與確認,標誌著良渚遺址進入考古新階段。

2009–2012年,發現確認良渚古城外郭城。

之後發現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而這些都被列在此次“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範圍內。


良渚遺址“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國際主流學術界已經因為良渚的發現,而接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觀點。

其實我個人認為,我們大中華的文明史向來已久,或許不止5000年而更長呢。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大家有什麼意見也都可以評論哈。


用戶5148311183992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有其深大意義。

首先,良渚遺址申遺的成功為我們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勁的考古學文化證據。我們中學《歷史》教科書將良渚文化作為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實證,是我們文化的驕傲。良渚詞條也將寫入新修訂的《大百科全書》,得到國際的認可。


其次,良渚遺址證實了中華文明有五千年的歷史。良渚古城遺址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實證距今5000多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稻作農業發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補《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為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獨特的見證。

再次,為世界文化的考古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在學術研究上,良渚古城的發現曾六次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被國際考古界選入“2011—2012世界10項考古新發現”,良渚古城的田野考古多次榮獲中國田野考古的最高獎。


美學與藝術


文明從西(大地灣)向東方而衍化,伏羲到神農大約是從元前4000年左右開始的,黃帝生於公元前2717年清水縣一帶。

而諾亞方舟的那場滅世性大洪水,發生於公元前4990年,距今7008年;亞當被造於公元前11013年,距今1303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