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貝殼是貨幣時,人們為什麼不去海邊多撿點貝殼發財?

當貝殼是貨幣時,人們為什麼不去海邊多撿點貝殼發財?

據今320萬年前的人類的祖母——Lucy

遠古時期,以漁獵、農耕為生的遠古先民們,部落之間進行交易時,是直接以物換物。因地域不同,一些色彩鮮明,質地堅硬,形狀小巧可愛的海貝,漸漸伴隨著其他商品,流入內陸地區,受到了人們一致喜愛。

人們把海貝打孔做成各種飾物,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貝飾是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距今大約七千年。這些貝飾在當時還不具備貨幣功能。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直到夏代晚期,社會經濟發展日趨增多,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行業分工漸漸明確,人們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交易來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

單純的以物換物這種交易模式越來越不適用。當一隻羊≠兩隻狗≠五隻雞≠一隻豬≠三個陶罐≠一車小米時,人們犯了難,迫切需要一種中介物來衡量各種貨品的價值時,貝殼天將降大任於斯,以嬌小的身軀扛起了衡量價格尺度的大旗。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巴布亞新幾內亞使用的貝幣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貝殼是大海饋贈給的禮物,它堅實圓潤,有著珍珠般的色澤,是天然的貨幣。貝本身具有天然的單位,而且輕巧堅固,便於攜帶,同時在原始社會先民早已用貝作為裝飾品,對它很熟悉。其次,貝既不會像五穀那樣腐爛,也不會像珠玉那樣數量稀少,所以用它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適的。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說文》解釋,貝,海介蟲也……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海介蟲”就是海洋中帶甲殼的動物,“泉”就是“錢”。這段解釋的大意是說,貝是一種帶甲殼的海洋生物,古時代以貝為貨幣,以龜為寶物,周代開始有了錢這種貨幣形式,至秦代廢棄了貝,而錢得以廣泛流通。

那麼,在秦代金屬貨幣出現之前,天然的貝充當了漫長歲月裡的貨幣,天然海貝海灘邊隨處可見,有心人隨意撿一波不就可以發財了?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海貝殷墟婦好墓出土 殷墟博物館藏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嘿,還真別把古人想得那麼傻。此貝非彼貝,發家致富,不只是彎腰撿貝殼這麼容易。

首先來區分一下古代用的貝幣的品種。

從出土的貝幣來看,當時作為貝幣的貝殼,其實都是“寶貝”,有虎斑寶貝、環紋貨貝、阿文綬貝、擬棗貝、貨貝等等。海貝當中有一個科,叫做“寶貝科”,如同陸地上的貓科、馬科、牛科動物一樣。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屬於“寶貝科”的海貝,現在一般都是珍稀野生動物了,這些海洋生物的皮殼甚至比虎皮、鹿皮還要貴,還要美。而這些各美其美的貝殼,又被人們分為許多類,有的是專門用作裝飾,有的是統一充當貨幣。

作為貨幣的貝殼以白色居多,空心、口細長、多對齒、背隆起或人工磨背式,兩端常有磨孔,便於穿系攜帶。可是,這些白貝即使是經過打磨,卻沒有防偽標誌,先民不是一樣可以打磨嗎?

錯!

剛才提到了,充當貨幣的貝殼要求很苛刻,同時數量稀少,開採權被收歸國有,想偽造不太可能,即使撿到,也只是零零星星幾顆,發財?不存在的。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那麼,按照古時的物價水平,貝幣的購買力如何呢?

裘衛盉出土於陝西岐山南麓古周原遺址範圍內的董家村的一處青銅器窖藏中。同出的37件青銅器大部分都有銘文,這批青銅器銘文上記載了從周穆王(西周早期)至周宣王(西周晚期)這一時期西周政治、經濟、法律、土地制度等諸多方面。特別是其中的“裘衛四器”,是研究周恭王(西周中期)時期的珍貴史料。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綠松石貝殷墟婦好墓出土殷墟博物館藏

裘衛盉銘文中記載:“矩白(伯)庶人取瑾璋於裘衛。才(財)八十朋,厥賈(價),其舍田十田。矩或取赤虎兩、兩鞈(gé)一,才(財)廿朋。其舍田三田。”大致意思是矩伯以“十田”換取了裘衛價值八十朋的玉質禮器,又以“三田”換取裘衛價值二十朋的一套禮服。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用各種不同材料仿製的貝幣

銘文中針對“田”出現了兩種價格,一種對應每田8朋,另一種每田7朋,貴的或許是良田。西周實行“井田制”(“井田”有爭議),據郭沫若先生提出的“周制百步為畝,一夫百畝”的單位計算方法,當時一畝相當於今天的六成,則銘文中一朋貝對應的兩種面積區間在12.5與15畝,相當於今天的7.5畝與9畝。

如果按照“一朋十貝”計算,1貝可購置如今的0.75畝或0.9畝田。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不同材質的“貝幣”

西周早期貝幣的購買力很高,但之後貝幣的價值逐漸開始下滑,這基本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等到商代晚期的時候,由於經濟鏈的發展交易範圍不斷擴大,貝幣已經不能夠滿足需求交易的需求,所以人們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仿製貝幣的方法,例如用陶、石、骨、玉、銅、金等材質仿造貝幣,這也標誌著中國金屬鑄幣的開始。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春秋 魯系大型銅貝一組兩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