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应该是脚尖先着地还是脚后跟先着地?有什么讲究吗?

核心怪E


跑步时究竟是脚跟先着地,还是脚尖先着地,或者是全脚掌着地,主要看锻炼者平时跑步习惯、跑步时路况(上下坡)、体力情况、起跑还是冲刺阶段等情况。

三种脚掌着地方式各有优缺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哪一种脚掌着地方式能跑完全程,必须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后脚跟着地对膝盖、髋关节和踝关节冲击力比较大,比较容易受伤,速度比较慢,但实际长跑中也有很多顶级马拉松选手选择后脚跟着地。我昨天看的一片文章里说马拉松比赛中大部分选手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后脚跟着地,可是他们抽取的研究样本数量有限,这个结论值得怀疑。但是后脚跟着地会使跑者比较省力,在身体感觉比较疲惫的时候,尤其是“撞墙”的时候,后脚跟着地似乎更适合度过难关。

前脚掌着地需要相当的锻炼基础和小腿力量,并且要有足够的速度,否则跑起来会很累。前脚掌着地时是前脚掌外侧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整个前脚掌着地,然后整个脚掌着地,后脚跟离地后,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前脚掌着地跑步时,身体重心始终在前脚掌。如果后脚跟不着地,只能用于短跑冲刺,中长跑会导致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

全脚掌着地介于后脚跟着地和前脚掌着地之间,跑步时整个脚掌外侧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整个脚掌着地,后脚跟离地后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全脚掌着地最不容易受伤。对跑者能力要求介于前脚掌和后脚跟着地之间,适合进阶选手。

以上三种着地方式,脚掌都有一个内旋的过程。

上坡时,要保持之前的步频和呼吸节奏,适当缩小步幅,身体略前倾,以节省体能,一般来说前脚掌更容易先接触地面,坡度过大时,即使不刻意前脚掌先着地,前脚掌也会自然先着地。下坡时,保持或略降低步频,保持与步频相同的呼吸节奏,身体略后仰,下坡时后脚跟更容易先着地,刻意用后脚跟着地跑法。下坡时切记不要提高步幅来提高速度,要保持身体平衡,否则身体很容易失控。

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用前脚掌或全脚掌做途中跑都可以,体力下降、撞墙的时候可以改成后脚跟着地。在起跑阶段,速度不宜立刻加快,可以用后脚跟着地,冲刺阶段可以用前脚掌着地提速。

脚掌着地方式需要根据跑步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平时多锻炼就行,逐步掌握、变化脚掌着地方式对于长跑,尤其是跑马非常重要。

此外还要注意步频、步幅、呼吸,还要加强肌肉锻炼,尤其是臀腿、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还要注意跑步时身体姿势。


行远健身


跑步时脚尖还是脚跟着地,要分情况,是长跑还是短跑。各有利弊,每种方式都有不同的肌肉关节的表现,而且每个人的习惯也不一样,也不能短时间内强行改变跑步着地模式。


1. 穿鞋跑VS赤足跑:对于长跑的人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穿鞋跑步的,而近些年来也流行赤足跑或者穿五指鞋跑步。大部分研究指出,穿鞋跑主要是足跟落地,而赤足跑则是前脚掌先落地;而没有足尖落地的这种跑步方式。穿鞋跑需要足跟着地,那么就需要踝关节背屈的灵活性(也就是勾脚的角度足够),胫骨前肌的力量也是需要提高以控制落地时的缓冲,而且足跟着地,一般膝关节踝关节都是在伸展位锁定,缓冲能力下降,对膝关节冲击力大。


所以要加强踝关节灵活性,和足踝稳定性以减少相关损伤。前足着地时,足弓缓冲,膝关节屈曲缓冲,但是对踝的要求较高。

2. 长跑VS短跑:短跑倾向于前脚掌落地,触地时间短,提供向前的动力,但是对大腿力量要求较高,普通人一般也很少冲刺跑。长跑绝大部分都是足跟着地,这有利于耐力跑者,而足跟跑步也和更多的膝关节损伤有关。特别是如果足跟着地模式时,足外翻,这就会造成膝盖内扣,产生膝关节相应损伤。另外就是足跟落地,直接作用于足跟和跟腱向上传到膝关节,在短时间内收到极大的冲击,容易引发相应的损伤。


而前足着地可以通过足弓的缓冲减少相应压力,所以也有人也提倡前足落地跑,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优秀长跑运动员后程大部分都是足跟着地,对于普通跑者来说,长时间前足着地也容易疲劳。


因此可见,跑步落地方式对不同关节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跑步又不仅仅是落地方式,还有配速和节奏,因此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跑步落地模式,可以通过减少步频和提高节奏来减少相应损伤。同时也要注意跑前的热身牵拉,和跑后的放松,平时多加强臀中肌、臀大肌、足弓练习等。


李明威运动康复


当然啦,非常有讲究!因为细节决定于成败,科学决定于健康。跑步距离越长,越需要研究和采纳哪一种方法更好?

让人看起来跑得最舒服;步履更轻盈;疾跑速度更快;缓冲效果更好;首推脚尖儿着地。但对跑者脚掌及踝关节的耐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短跑不用说,必须使用脚尖儿,难能可贵的是中长距离跑。

第二种方法应该是脚尖着地滚动过渡到全脚掌落地,是优秀长跑者常用的方法,既不像脚尖儿着地那么费劲,又能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跑行时的速度又不算慢。长距离跑步中,可以和脚尖着地交替并用。

第三种方法是全脚掌着地,适合于初级长跑者,由于缓冲效果不好,看起来有点笨拙、僵硬、动作不连贯。但非常省力,对踝关节的力量要求不高。跑行速度较慢。

最不科学,最不合理的首推脚后跟儿着地了,速度既慢又费力。怎么看怎么别扭!老牛拉破车,号称老太太着地法。由于着地生硬,身体没有任何缓冲。

跑行时,每次着地对后脑海都是一种撞击与顿挫。不仅伤及大脑,还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是每个跑步者都应该遗弃的方法!晓行星祝您健康!


晓行星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赛普健身导师鲁兆龙。

跑步是现在大众非常认同的一项运动,运动后不仅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还可以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来维持一个好身材。跑步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很多的,不然盲目的跑步不仅不会让身体健康还会给身体带来损伤,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跑步的迷思。

一、跑步应该脚跟先着地还是脚尖先着地

这个问题其实不冲突,因为跑步分为两种,冲刺跑和慢跑。冲刺跑为了追求速度所以要让小腿时刻保持弹性,所以在跑步过程中始终是前脚掌接触地面,两脚不断交替。慢跑并不需要很快的速度,更希望的是时间的持久,所以跑步过程中会先让脚跟着地然后过渡到前脚掌,以此交替时跑步中腿部肌肉均匀受力、休息达到长时间持续的效果。

所以前脚掌着地还是脚跟着地对没问题,主要是看你所进行哪种跑步方式,再去选取合适的跑步方法。

二、跑步主要靠腿发力

很多人觉得跑步主要是靠腿发力来完成的,从而出现了膝关节疼痛的时候就会觉得是腿部肌肉不发达所导致的,拼命的练腿却发现膝关节痛还是不好。其实跑步腿部肌肉会发力是没错,但是主要发力肌肉绝不是腿部,而是髋部,臀大肌主要发力、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辅助发力,完成每一次腿部的蹬伸。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跑步时臀大肌不会很好的发力,那么此时腿部的肌肉就会代偿发力,长时间下去腿部肌肉因为过度代偿发力而紧张,此时膝痛可能就会产生,所以解决问题的地方更多的在于髋,而不是膝关节本身。

三、跑步穿什么鞋都行

跑步是一种双脚会离开地面的运动,那么再次接触地面的话就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身体会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力会从脚跟向上传导,如果你的鞋子很硬,那么缓冲性就会很差,长期跑步可能对于下肢关节就会造成损伤。所以你会发发现市面上的跑步鞋的鞋底后会比较软,而且脚跟的部位会很厚,目的就是时跑步中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缓冲,使下肢的受力变小,保护我们的关节。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们,然后后台私信哦~

耗时三年干货累计,25.6G健身干货资料包免费送~关注并私信回复“资料包”,免费领取25.6G健身资料包!

如果你足够努力,这个资料包绝对能让你从小白变身“大牛”!快来领取资料包吧!


赛普健身学院官方账号


跑步是脚尖着地还是脚后跟着地,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网上关于这个跑步姿势的小小差别,真的是众说纷纭。

其实,关于跑步的脚掌着地的姿势,应该是自然就好。

跑步与其说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技能。走路,跑步,这些行为的在我们学会之后,会刻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我们并不会学到错误的跑步姿势,或者说跑步姿势本来就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跑步这个动作,本身就是身体倾斜,双腿不断发力让身体前进。双腿这时要承受非常大的冲击力,假设你本能中的跑步姿势是错的,那么你在小时候就已经会受伤了,并且永远没办法正常跑步。

只要你能跑步,并且跑完后不会受伤,那么你的跑步姿势就已经是基本正确的了。虽然O型腿,X型腿这些腿型不正可能需要纠正一下,也可以适当学习一下发力技巧来获得更好的跑步效果。但是所有的普通人,是真的不太需要刻意纠正跑步姿势的。

所以脚尖着地与脚后跟着地并不是跑步时的正确答案。如果你是快速冲刺,那么你自然就会脚尖着地;如果你慢跑速度比走路还慢,那么你自然也会脚后跟着地;如果速度不快不慢呢,那会全脚掌着地。

绝对不能刻意为了所谓“正确的跑步姿势”而刻意控制脚后跟或脚尖着地。说起来惭愧,我以前误以为脚尖着地是正确的,结果在配速6分钟的慢跑中,刻意踮着脚尖跑步。跑步的姿势蹦蹦跳跳的,跑了一个礼拜之后,我受伤了,休养了一个多月。

同样快跑时刻意脚后跟或脚掌着地也是不行的。这个动作归属于潜意识控制的,真的不要可以控制。

希望你能安全跑步,越跑越健康。


健身让你健康


跑步时应该全脚掌着地,单纯脚跟着地也不对,冲击力很大,脚后跟会受不了的。脚尖着地虽然跑的快但不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对跟腱要求很高,容易引起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对小腿也是个考验,基础不好的人不要用这种方法跑步。

最安全的姿势是全脚掌着地,可以减少对膝盖和脚踝的冲击,落地稳才能减少受伤几率。跑步应先从跑步姿势学起,正确的姿势不仅优美还能保护身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