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谭正岩的艺术水平?

蜂言蜂语态度哥


谭家七辈辈辈儿好人,这是定论,不接受任何的反驳。

谭正岩最为人诟病的,统称来说是唱功问题。但其实细究是音色问题,软、细、亮,像没倒过仓,少年音的一个小亮嗓。这种嗓子,你把它放在哪,都不能说是难听的,除了老生。

而且,比较要命的是,谭正岩这种嗓子应该是天生的。因为,至少从目前为止,我所听到的评价,尤其是他身边的,没人说过谭正岩不练功或练功不认真。

但是,我真的不觉得,这个嗓音是无可救药的。他现在已经比他二十来岁那会儿,要好多了,所以大概这个问题需要时间。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收音设备的问题。现场听的是嗓子挂不挂味,这个电视转播就很难听出来。

谭正岩的嗓子其实是挂味的,我听过他两出现场戏,失空斩和碾玉观音。失空斩让你觉得,这嗓子是七代泡出来的,味是正的。

还有就是,仅说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京剧电视录出来的音,和现场听的音不太一样。我找过谭正岩这一次失空斩的录音,坦白讲,差距蛮大的。

比如,“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这一段二六,录音版会觉得尤其的发尖,甚至亮音觉得刺耳,而且有的地方还有疑似冒喉。但是现场听这段就没有,虽然声音还是嫩,但是不出戏。

总体来说,谭正岩的唱其实是个在同年龄同资历里,中等偏上的水平。

再说做功,谭正岩,你再不待见他,也能夸一句身上利索,幼功扎实。不张嘴能叫下好来。

硬靠戏,同年龄同资历里,不敢说是最多最好的,也是前面的,排的上数的,而且应该算是武生戏演的最多的。

有一点比较可贵的是审美比较好。

就拿一个动作来说一下,四郎探母的吊毛,他一辈的演员都是助跑加双脚起跳,甚至他上一辈其实也都是。按说,他就这么学,其实也没谁诟病他。

但是谭正岩没有,他学的是他爷爷的,旱地干拔单腿吊毛。好多人说这是谭派特色,但是坦白讲,宗谭的不少,我至今也就看过这爷孙俩是这么翻的。

元寿老是当今中国老生身上第一人,谭正岩很多动作跟他爷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谭正岩的做功,同一辈里,他能算的上佼佼。

至于扮相,稍微提几句吧。谭家人都是一副好相貌,大少更是公认一副好皮囊。

甚至不少人说,谭正岩叫座,靠的就是那张脸。

而且184的身高确实有争议,但是一米八的赵云,是无可争议的好看。不然,香港也不会叫出“活赵云”。

总的来说,同一辈的演员,综合来看,你在前面巴拉手指头数数,其实是能数到谭正岩的。




古戏新说


谭正岩是谭元寿孙子,谭孝曾的儿子,是谭派第N代传人。他一米八以上的身高,扮相俊美。舞台形象和表演都不错。只是嗓子不太好,细、尖、不够高。比他父亲、爷爷都差距不小。影响了他的发展。记得十年前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谭正岩演出。一听唱就觉的不具备专业演员的嗓子。后来,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提高了不少。但是,水平仍然不高,这个是𠆤人先天遗传因素所致。也就这样了。但是,谭正岩给我的印象就是自己非常努力,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错了。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才三十多岁。以后的路还很长。


用户7151017515589


谢谢题主的提问。有幸不止一次在现场听过谭正岩的戏,比如《龙凤呈祥》、《四郎探母》、《定军山》等。本没有资格评价谭正岩的艺术水平,但作为一枚京剧迷,还是忍不住斗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谭正岩作为谭派老生第七代传人,自己还是很喜欢他的艺术风格的。

首先说唱功。很多人对谭正岩的唱功评价不高。个人觉得谭正岩的嗓音特点属于先天使然,不必过多苛责。而且据关系比较好的票友介绍,谭正岩在台下还是非常刻苦的。私以为,谭正岩的唱功在同龄同资历中至少属于中上水平。

其次是做功。谭正岩身上利索,幼功扎实。就拿硬靠戏来说,大体而言,在同龄同资历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第三是扮相。谭正岩身材修长,长相俊朗,颜值很高。这一点在业界也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他的扮相还是深受戏迷喜爱的。

很多人拿谭正岩与裘继戎比较,个人觉得两人并没有什么可比性。谭正岩先天条件的确不如他的祖父,但他毕竟还很年轻(在京剧艺术领域中来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谭正岩在年轻人中不遗余力的推广京剧艺术,这一点同样值得敬佩。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谭正岩生在谭家,祖辈里一个京剧宗师谭鑫培,一个后四大须生谭富英,两座高山在前面,想得到观众认可比其他老生更难上加难。最要命的是他的基因里面像妈妈阎桂祥的比例太大了,模样长的像妈妈,嘴巴大,个子又这么高,虽然生活中是个大帅哥,但是父系的基因太少了,再现谭派的辉煌是比较困难了。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抛去谭姓的因素,他的老生、武生水平和努力程度还是有一定可观性的,个人感觉如果在武老生和武生方面发展还是很不错的,纯唱工老生方面就比较难藏拙了……


京梆两下锅


谭家七辈辈辈儿好人,这是定论,不接受任何的反驳。谭鑫培慈禧跟前最红的角儿,持家之谨严、对人之宽厚是后人难以想象的,他官居四品(慈禧封的)月俸十余两赏赐无数,一生七成收入却是在公益事业。更不要说艺术上对整个京剧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影响。程长庚所说的亡国之音,不过如此,以一人的艺术足以让整个国家灭亡,我认为谭鑫培绝对有这个影响力。

谭小培谭富英持家之谨严也是我们后人难以想象的,谭富英身为四大须生,也是我个人最喜欢最崇拜的京剧艺术家,解放初期挣1650块,仅次于马连良的1700块,一生却没有经手过钱,要多少拿多少,吃一顿九毛钱的饭被谭小培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谭小培更是为自己的儿子奉献了一生,谭富英可以说一辈子除了艺术没有担心过任何其他的事情,我现在听老唱片,谭小培的嗓子和唱腔如果持续发展虽然达不到四大须生的级别,但绝对也是当时的头路好角,但是他一生为了儿子付出,断然放弃了在艺术上的进一步追求,这对长期跟随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谭小培来说绝对是巨大的牺牲。

谭元寿谭孝曾跟着谭小培谭富英长大的,家规也是很严,谭元寿老生身上第一人,六十岁高龄演打金砖,秒杀于院之流。说道谭正岩这里,我就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总觉得他是为了让爷爷开心、为了传承谭家的技艺而走上这条道路的。他和裘继戎一样,裘继戎更可悲,他一生和父亲相聚的时光太少,裘少戎先生英年早逝,裘继戎在艺术上缺乏人的指点,才导致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谭正岩在这方面幸运的太多,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根本不爱京剧。

谭不离裘,两家从谭富英和裘盛戎先生开始一直是世代交好,但是谭正岩和裘继戎都说过一模一样的话,裘继戎说,他年青的时候在戏校扮上戏之后很多老师看到之后突然就哭了,他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当然了,我认为他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只有真正爱裘盛戎先生,爱裘派艺术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心情。然而我认为裘继戎不理解,如果他理解,他就不会走上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人各有命,不可强求,裘派艺术现在已经濒临灭亡了,谭派也是。谭正岩说过,他小时候就被街坊朋友老师洗脑,他认为他天生就是干这个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谭家后代,如果说侯耀华是中国相声界的贵族,那谭家就是中国京剧界的皇室,而且是毋庸置疑、血统纯正、代代流传、至今不灭的皇室。然而小小谭自己没有这个天赋、也并不真心爱这门艺术,他爱的是他的家,然而这已经足矣了。我衷心的希望谭正岩有一日能够在艺术上开窍,或者干脆干点别的去,也挺好的。


梦萝人


我觉得太难为这孩子了。谭正岩小伙子外型不错,只是嗓音比起他祖辈和父辈差太多。我只看了两三次访谈,听到这孩子嗓音达不到标准,谭元寿谭孝增的嗓音都很洪亮,高亢,而谭正岩好像气口太小,出不来那么大的音,这也是先天造成。唱京剧必须有一副好嗓子,否则吃不了这碗饭。我想,做为家长不能为了传承硬逼孩子干这行,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说不定干其他行业能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一家之见,不到之处敬请原谅。


小水滴213269177


谭正岩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的唱功,我觉得这是他本身嗓音的问题,不怪他。但不能否认,谭正岩的水平一直在进步,而且进步的相当明显。

谭正岩的老生和武老生扮相是真不错。

谭正岩长相上的缺点就是嘴大,但好在戴上髯口就挡住了。

谭正岩做工和靠把戏挺出色,记得电视上看过一次他的短打武生戏,也是有模有样的。比起他的同辈的京剧演员出色。我觉得这可能来源于谭元寿老先生的要求。家里有个明白人就是不一样。像他同辈的杨少彭,凌珂,傅希如,蓝天等人可能唱功上都比他强,但是这方面就不如他。

他年轻的时候演过《战马超》,这是正儿八经的武生戏。虽然演的中规中矩,不太出彩,但是也比同辈的演员好太多了(在当时他同辈的演员没一个人能拿起这样的戏),也证实了谭家武生开蒙传统所言不虚。

最让我震惊的是,去年看他演过一次靠把戏,水平比当年《战马超》高出了不止一个层次!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勤加努力练习。

按说像他这样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不用这么努力,凭着爷爷和爹妈的势力在这一行里也吃的开,可是人家不但投胎投的好,还是一个努力的人。因为武生最好是在一米六左右,太高的个头儿影响发挥,可是谭正岩一米八多,武戏一直在进步,可见他下了多大的苦工。

按说世家子弟中,天赋最好的算裘继戎,可惜他无意于京剧。谭正岩尚可,但是人很努力。最难以接受的是方旭,方旭天资有限(不光是悟性,还有嗓音),最近几年水平竟然越来越差,还不如年轻的时候了,唉。


和尚法号牛屎900


正岩就别唱了,搞一搞文艺理论方面的,嗓子是天生的,正如你的名字一祥向山中石头,就別费劲儿了,如你再坚持唱你就把谭家唱没了,把京剧彻底给唱死了。


言吉2


谭派在中 国京剧历史上是一个份量很 重的门 派,谭派先人所创造的谭派唱腔及舞台艺术造诣史无前 例,谭派唱腔挺拔,高昂,脆亮,阴阳顿挫老道,特别是拖腔激昂,板眼十分到位,叧者谭派舞台表演风格讲究一招一式到位,动作不含糊不拖泥带水,舞台表演准确讲究动作细腻,谭派京剧独特的风格成为京剧舞台的一面旗帜,成为京剧门派的长青树,引导京剧艺术不断前进。谭派至今历经九代传人,谭正岩为谭家最年轻的谭派后生,直言讲谭正岩尽管刻苦努力去継承谭派艺术,但从他从艺历程來看和先辈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嗓音条件表现更为突出,这可能是客观条件所至,谭派艺术是属于京剧大家庭范畴,绝不能把继承和发展谭派艺术仅仅看成是谭家的事,因此不能责备谭家后生,要鼓励谭正岩刻苦学习谭派艺术支持谭正岩艺术生涯,让他在宽松的舞台环境中磨练和提高自己,使他的谭派表演水平更上一层楼。戏迷期待谭派艺术长青,经典回归。


yaya


不是生在谭家,地方剧团都没有要他的,现在谭家不自知,反而真认为一家子天生都是艺术家了,谭六天天以京剧大师自居,不知汉字有一个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