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譚正巖的藝術水平?

蜂言蜂語態度哥


譚家七輩輩輩兒好人,這是定論,不接受任何的反駁。

譚正巖最為人詬病的,統稱來說是唱功問題。但其實細究是音色問題,軟、細、亮,像沒倒過倉,少年音的一個小亮嗓。這種嗓子,你把它放在哪,都不能說是難聽的,除了老生。

而且,比較要命的是,譚正巖這種嗓子應該是天生的。因為,至少從目前為止,我所聽到的評價,尤其是他身邊的,沒人說過譚正巖不練功或練功不認真。

但是,我真的不覺得,這個嗓音是無可救藥的。他現在已經比他二十來歲那會兒,要好多了,所以大概這個問題需要時間。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收音設備的問題。現場聽的是嗓子掛不掛味,這個電視轉播就很難聽出來。

譚正巖的嗓子其實是掛味的,我聽過他兩出現場戲,失空斬和碾玉觀音。失空斬讓你覺得,這嗓子是七代泡出來的,味是正的。

還有就是,僅說我自己的感受,我覺得京劇電視錄出來的音,和現場聽的音不太一樣。我找過譚正巖這一次失空斬的錄音,坦白講,差距蠻大的。

比如,“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的這一段二六,錄音版會覺得尤其的發尖,甚至亮音覺得刺耳,而且有的地方還有疑似冒喉。但是現場聽這段就沒有,雖然聲音還是嫩,但是不出戲。

總體來說,譚正巖的唱其實是個在同年齡同資歷裡,中等偏上的水平。

再說做功,譚正巖,你再不待見他,也能誇一句身上利索,幼功紮實。不張嘴能叫下好來。

硬靠戲,同年齡同資歷裡,不敢說是最多最好的,也是前面的,排的上數的,而且應該算是武生戲演的最多的。

有一點比較可貴的是審美比較好。

就拿一個動作來說一下,四郎探母的吊毛,他一輩的演員都是助跑加雙腳起跳,甚至他上一輩其實也都是。按說,他就這麼學,其實也沒誰詬病他。

但是譚正巖沒有,他學的是他爺爺的,旱地幹拔單腿吊毛。好多人說這是譚派特色,但是坦白講,宗譚的不少,我至今也就看過這爺孫倆是這麼翻的。

元壽老是當今中國老生身上第一人,譚正巖很多動作跟他爺爺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譚正巖的做功,同一輩裡,他能算的上佼佼。

至於扮相,稍微提幾句吧。譚家人都是一副好相貌,大少更是公認一副好皮囊。

甚至不少人說,譚正巖叫座,靠的就是那張臉。

而且184的身高確實有爭議,但是一米八的趙雲,是無可爭議的好看。不然,香港也不會叫出“活趙雲”。

總的來說,同一輩的演員,綜合來看,你在前面巴拉手指頭數數,其實是能數到譚正巖的。




古戲新說


譚正巖是譚元壽孫子,譚孝曾的兒子,是譚派第N代傳人。他一米八以上的身高,扮相俊美。舞臺形象和表演都不錯。只是嗓子不太好,細、尖、不夠高。比他父親、爺爺都差距不小。影響了他的發展。記得十年前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譚正巖演出。一聽唱就覺的不具備專業演員的嗓子。後來,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提高了不少。但是,水平仍然不高,這個是𠆤人先天遺傳因素所致。也就這樣了。但是,譚正巖給我的印象就是自己非常努力,現在的水平已經不錯了。希望他能夠繼續努力。才三十多歲。以後的路還很長。


用戶7151017515589


謝謝題主的提問。有幸不止一次在現場聽過譚正巖的戲,比如《龍鳳呈祥》、《四郎探母》、《定軍山》等。本沒有資格評價譚正巖的藝術水平,但作為一枚京劇迷,還是忍不住斗膽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總體來說,譚正巖作為譚派老生第七代傳人,自己還是很喜歡他的藝術風格的。

首先說唱功。很多人對譚正巖的唱功評價不高。個人覺得譚正巖的嗓音特點屬於先天使然,不必過多苛責。而且據關係比較好的票友介紹,譚正巖在臺下還是非常刻苦的。私以為,譚正巖的唱功在同齡同資歷中至少屬於中上水平。

其次是做功。譚正巖身上利索,幼功紮實。就拿硬靠戲來說,大體而言,在同齡同資歷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第三是扮相。譚正巖身材修長,長相俊朗,顏值很高。這一點在業界也應該沒有什麼爭議,他的扮相還是深受戲迷喜愛的。

很多人拿譚正巖與裘繼戎比較,個人覺得兩人並沒有什麼可比性。譚正巖先天條件的確不如他的祖父,但他畢竟還很年輕(在京劇藝術領域中來說),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且,譚正巖在年輕人中不遺餘力的推廣京劇藝術,這一點同樣值得敬佩。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譚正巖生在譚家,祖輩裡一個京劇宗師譚鑫培,一個後四大鬚生譚富英,兩座高山在前面,想得到觀眾認可比其他老生更難上加難。最要命的是他的基因裡面像媽媽閻桂祥的比例太大了,模樣長的像媽媽,嘴巴大,個子又這麼高,雖然生活中是個大帥哥,但是父系的基因太少了,再現譚派的輝煌是比較困難了。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拋去譚姓的因素,他的老生、武生水平和努力程度還是有一定可觀性的,個人感覺如果在武老生和武生方面發展還是很不錯的,純唱工老生方面就比較難藏拙了……


京梆兩下鍋


譚家七輩輩輩兒好人,這是定論,不接受任何的反駁。譚鑫培慈禧跟前最紅的角兒,持家之謹嚴、對人之寬厚是後人難以想象的,他官居四品(慈禧封的)月俸十餘兩賞賜無數,一生七成收入卻是在公益事業。更不要說藝術上對整個京劇都有著翻天覆地的巨大影響。程長庚所說的亡國之音,不過如此,以一人的藝術足以讓整個國家滅亡,我認為譚鑫培絕對有這個影響力。

譚小培譚富英持家之謹嚴也是我們後人難以想象的,譚富英身為四大鬚生,也是我個人最喜歡最崇拜的京劇藝術家,解放初期掙1650塊,僅次於馬連良的1700塊,一生卻沒有經手過錢,要多少拿多少,吃一頓九毛錢的飯被譚小培罵了一個狗血淋頭。譚小培更是為自己的兒子奉獻了一生,譚富英可以說一輩子除了藝術沒有擔心過任何其他的事情,我現在聽老唱片,譚小培的嗓子和唱腔如果持續發展雖然達不到四大鬚生的級別,但絕對也是當時的頭路好角,但是他一生為了兒子付出,斷然放棄了在藝術上的進一步追求,這對長期跟隨伶界大王譚鑫培的譚小培來說絕對是巨大的犧牲。

譚元壽譚孝曾跟著譚小培譚富英長大的,家規也是很嚴,譚元壽老生身上第一人,六十歲高齡演打金磚,秒殺於院之流。說道譚正巖這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總覺得他是為了讓爺爺開心、為了傳承譚家的技藝而走上這條道路的。他和裘繼戎一樣,裘繼戎更可悲,他一生和父親相聚的時光太少,裘少戎先生英年早逝,裘繼戎在藝術上缺乏人的指點,才導致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譚正巖在這方面幸運的太多,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根本不愛京劇。

譚不離裘,兩家從譚富英和裘盛戎先生開始一直是世代交好,但是譚正巖和裘繼戎都說過一模一樣的話,裘繼戎說,他年青的時候在戲校扮上戲之後很多老師看到之後突然就哭了,他當時不明白為什麼。當然了,我認為他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只有真正愛裘盛戎先生,愛裘派藝術的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然而我認為裘繼戎不理解,如果他理解,他就不會走上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人各有命,不可強求,裘派藝術現在已經瀕臨滅亡了,譚派也是。譚正巖說過,他小時候就被街坊朋友老師洗腦,他認為他天生就是幹這個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譚家後代,如果說侯耀華是中國相聲界的貴族,那譚家就是中國京劇界的皇室,而且是毋庸置疑、血統純正、代代流傳、至今不滅的皇室。然而小小譚自己沒有這個天賦、也並不真心愛這門藝術,他愛的是他的家,然而這已經足矣了。我衷心的希望譚正巖有一日能夠在藝術上開竅,或者乾脆乾點別的去,也挺好的。


夢蘿人


我覺得太難為這孩子了。譚正巖小夥子外型不錯,只是嗓音比起他祖輩和父輩差太多。我只看了兩三次訪談,聽到這孩子嗓音達不到標準,譚元壽譚孝增的嗓音都很洪亮,高亢,而譚正巖好像氣口太小,出不來那麼大的音,這也是先天造成。唱京劇必須有一副好嗓子,否則吃不了這碗飯。我想,做為家長不能為了傳承硬逼孩子幹這行,俗話說行行出狀元,說不定幹其他行業能是個了不起的人才。一家之見,不到之處敬請原諒。


小水滴213269177


譚正巖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他的唱功,我覺得這是他本身嗓音的問題,不怪他。但不能否認,譚正巖的水平一直在進步,而且進步的相當明顯。

譚正巖的老生和武老生扮相是真不錯。

譚正巖長相上的缺點就是嘴大,但好在戴上髯口就擋住了。

譚正巖做工和靠把戲挺出色,記得電視上看過一次他的短打武生戲,也是有模有樣的。比起他的同輩的京劇演員出色。我覺得這可能來源於譚元壽老先生的要求。家裡有個明白人就是不一樣。像他同輩的楊少彭,凌珂,傅希如,藍天等人可能唱功上都比他強,但是這方面就不如他。

他年輕的時候演過《戰馬超》,這是正兒八經的武生戲。雖然演的中規中矩,不太出彩,但是也比同輩的演員好太多了(在當時他同輩的演員沒一個人能拿起這樣的戲),也證實了譚家武生開蒙傳統所言不虛。

最讓我震驚的是,去年看他演過一次靠把戲,水平比當年《戰馬超》高出了不止一個層次!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他一直在勤加努力練習。

按說像他這樣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不用這麼努力,憑著爺爺和爹媽的勢力在這一行裡也吃的開,可是人家不但投胎投的好,還是一個努力的人。因為武生最好是在一米六左右,太高的個頭兒影響發揮,可是譚正巖一米八多,武戲一直在進步,可見他下了多大的苦工。

按說世家子弟中,天賦最好的算裘繼戎,可惜他無意於京劇。譚正巖尚可,但是人很努力。最難以接受的是方旭,方旭天資有限(不光是悟性,還有嗓音),最近幾年水平竟然越來越差,還不如年輕的時候了,唉。


和尚法號牛屎900


正巖就別唱了,搞一搞文藝理論方面的,嗓子是天生的,正如你的名字一祥向山中石頭,就別費勁兒了,如你再堅持唱你就把譚家唱沒了,把京劇徹底給唱死了。


言吉2


譚派在中 國京劇歷史上是一個份量很 重的門 派,譚派先人所創造的譚派唱腔及舞臺藝術造詣史無前 例,譚派唱腔挺拔,高昂,脆亮,陰陽頓挫老道,特別是拖腔激昂,板眼十分到位,叧者譚派舞臺表演風格講究一招一式到位,動作不含糊不拖泥帶水,舞臺表演準確講究動作細膩,譚派京劇獨特的風格成為京劇舞臺的一面旗幟,成為京劇門派的長青樹,引導京劇藝術不斷前進。譚派至今歷經九代傳人,譚正巖為譚家最年輕的譚派後生,直言講譚正巖儘管刻苦努力去継承譚派藝術,但從他從藝歷程來看和先輩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嗓音條件表現更為突出,這可能是客觀條件所至,譚派藝術是屬於京劇大家庭範疇,絕不能把繼承和發展譚派藝術僅僅看成是譚家的事,因此不能責備譚家後生,要鼓勵譚正巖刻苦學習譚派藝術支持譚正巖藝術生涯,讓他在寬鬆的舞臺環境中磨練和提高自己,使他的譚派表演水平更上一層樓。戲迷期待譚派藝術長青,經典迴歸。


yaya


不是生在譚家,地方劇團都沒有要他的,現在譚家不自知,反而真認為一家子天生都是藝術家了,譚六天天以京劇大師自居,不知漢字有一個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