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

文字是語言的書寫符號,是人類記錄和交流思想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世界上現存的語言文字有成千上萬種,但女性專用的文字卻只有一種,那就是流傳在湖南江永縣一帶的女書。

江永古稱永明,位於湖南省南部邊陲,與廣西桂林為鄰,是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居住區。江永全縣25萬人口中,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近16萬,約佔全縣總人口的63%。瑤族聖地千家峒,就在江永縣城北11公里的千家峒瑤族鄉。女書主要流傳於江永縣東北部與千家峒相鄰的上江圩鎮及周邊地區,且僅限婦女使用,其中以漢族婦女居多,也有部分漢化的瑤族婦女。

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讀扇

與方塊形的漢字不同,女書文字呈長菱形,筆畫纖細均勻,似蚊似蟻,故民間稱之為長腳蚊字或螞蟻字。2002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女書字典》(周碩沂編),收錄了“女字”1800多個。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女漢字典》(陳其光編),收錄的“女字”則為3435個。女書的字符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畫,書寫時先中後右再左,形體多半有點傾斜。女書是一種表音文字,記錄的語言是當地方言永明土話,外人既看來懂也聽不懂,如同天書。女書的傳承方式一般是母女相傳或親朋相教,不傳男人。所以,即便是當地男人,對於女書常常也是一頭霧水,難解其意。

既然是自成一體的文字,必然會形成作品。女書作品的體裁大多是七言詩歌,可以朗讀,也可以吟唱。作品的內容涉及婚姻家庭、社會交往、幽怨私情、鄉里逸聞、歌謠謎語等諸多方面。這些作品除了書寫在紙張上之外,還大量抄寫在扇子、手帕、腰帶等載體上。此外,女書作品也經常出現在婚嫁、歲時節日、廟會等民俗活動中。

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書畫

關於女書的起源,民間有著許多美麗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九斤創造女書”之說。相傳很久以前,上江圩一戶農家生下一個女嬰,體重九斤,故取名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資聰敏,紡紗、織布、繡花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她繡出的花能招蜂引蝶,繡出的鳥能唱悅耳動聽的歌。由於這些曠世絕技只能傳給女性不能傳給男人,她便創造了女書文字,用於傳藝給同伴。此外,“盤巧創造女書”、“胡玉秀創造女書”等傳說亦流傳甚廣,但這些說法大都難以自圓其說。如盤巧被官府擄走後創造女書向家人報信、胡玉秀進宮後遭冷遇創造女書向家人傾訴等故事,即便確有其事,其家人也不可能讀懂這些文字,更不會代代相傳。所以,對於民間傳說,不能當真。

民間眾說紛紜,專家學者同樣莫衷一是。武漢大學中國女書研究保護中心主任宮哲兵教授認為,女書是借用和參照漢字楷書形體而建立的文字,產生於清代中期。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陳其光則認為,女書是瑤民起義為躲避官方迫害而創造的秘密文字,後來成為了女性專用文字。此外,還有女書是百越文字的變種、女書是舜帝時代的官方文字、女書是新石器時代的刻劃符號、女書是甲骨文的變種、女書是瑤族文字等種種說法。不過,這些說法都是猜測,缺乏真憑實據。總的來說,宮哲兵、陳其光兩位教授的觀點比較合理,但也並非定論。

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書畫

探尋女書的起源,還是要從史料和民俗中去發現蛛絲馬跡。現有史料中,最早記錄女書的文獻是1931年出版的《湖南各縣調查筆記》。該書記載:“每歲五月,各鄉婦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聲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書蠅頭細字,似蒙古文。全縣男子能識此種文字者,餘未之見。”意思是:每年五月,江永各鄉的婦女,會到花山廟去燒香拜神。婦女們手裡拿著寫著歌詞的扇子,一起誦歌祭神。扇子上所寫的像蠅頭一樣的細字,很像蒙古文。全縣男子中,沒有人認識這種文字。這種文字無疑就是女書。

花山廟又稱姑婆廟,廟裡祭祀的是唐代羽化飛昇的兩位女仙。清道光《永州府志》記載:“花山廟,(永明)縣西七里,相傳唐時譚姓二女採花仙去,香火極盛。”清嘉慶四年(1779年)的永明籍進士蔣雲寬,也在《近遊雜綴》中寫道:“層嶺之麓又有花山,山形如花,故名。唐時譚氏二女入山採藥蛻化,土人山巔如祠。山多菪石,石隙透一小徑,天然梯級,竹樹翳蔽,雲霧蓊蔚。每歲五月間土女多賽詞矣。”此外,清光緒《永明縣誌》中收錄的一首《花山行》詩作中,有花山廟會的描述:“巾扇年年逢五月,歌喉宛轉出山林。”

從上述記載可知,每年五月,永明各鄉的婦女都會帶著用女書寫成的禱文,成群結隊到花山廟求神許願,把禱文唱給廟裡的兩位女仙聽。唱完禱文後,大家還要聚到一塊唱女歌,祭祀兩位女仙。顯然,一年一度的花山廟會,是當地婦女約定成俗的盛會。

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荷包

那麼,祭祀兩位女仙的歌詞為何要用奇特的女書文字寫在扇子上呢?婦女們來花山廟燒香拜神的目的,無非是祈福消災,而使用女書文字書寫禱文和歌詞,必定是祭祀活動特定的要求或規則。比如,道士畫的符上,總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號,只有他們自己及同行能懂,而這些符號實際上是一種特定的文字。因此,用於書寫禱文和歌詞的女書,極有可能是花山廟歷史上某位道姑的發明創造。

任何一種文字的普及和流傳,都需要外在動力,而宗教和民俗則是文化傳播和傳承最有力的推手。女書得以流傳,應該與花山廟有著很深的淵源。正是由於花山廟會祭祀活動的推動,女書才得以在當地婦女中流傳,並逐漸形成了各種女書作品。

綜上所述,江永女書應當是一種起源於花山廟祭祀活動的特定文字。由於花山廟會僅限婦女參加,這種文字也就只在婦女中流傳。女書大約形成於清代中期,盛行於晚清和民國時期。1949年以後,花山廟會被當作迷信活動被禁止,花山廟也在文革中被毀,女書也因外在推動力的消失而逐漸失傳。

作為一種文字,女書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作為一種珍貴文化遺產,女書值得永久傳承和保護。2006年5月20日,“女書習俗”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謝志東)

女人的文字男人不懂?大膽破解江永女書起源之謎

女書流行地域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