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1.“透露一點真相:人會死。”

人類怎麼可以如此醜陋又如此美好,他們的文字為何可以毀滅一切,又可以璀璨奪目?

——《偷書賊》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疫情有點嚴重,我們現在的生活還算穩定,但是國外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從鍾南山院士說“要控制輸出轉為輸入 ”,而某國外領導人依然堅定的拒絕口罩等防護措施,言之鑿鑿的說新冠肺炎病毒並不可怕的時候,我就知道,相比於我們這種平凡的人,做總統的人就是見過風浪能看淡生死。

在下佩服,這也許就是我不能成為總統的原因吧!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書籍中,關於死亡的故事很多。有很多作家因為把死亡描寫的深入人心,而一夕封神。

比如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個家族的人都死了;比如托爾斯泰,大文豪最擅長的領域就是關於死亡吧,不然也不至於有那麼多作品流傳於世。

你看《童年》的阿廖沙的母親,《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哥哥,《戰爭與和平》裡安德烈的妻子。

這些人物的生死離別,是面對死亡最嚴肅、最深沉的叩問。


今天要介紹的是另一本書《偷書賊》。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英雄都是被點燃的罪人,罪人都是被矇蔽的英雄。

2.有點簡短的敘述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二戰前夕,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上。在冷清的葬禮後,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這將是14本給她帶來無限安慰的書之一。這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納粹抓走,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在養父的引導下,她學會了閱讀。儘管生活艱苦,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

莉賽爾,這個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這本書被改編成了電影,於2013年上映,對於影片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以精良的質量反襯了劇情的冗長平庸”。儘管如此,我認為這本書依然是疫情期間不能錯過的作品。

因為偉大,因為震撼。

關於戰爭題材的作品大多具有反思的力量,居安思危是我們一貫的美好品質。

生活在安定的社會下的我們偶爾將目光放遠,在地球的上的其他國家,依然有戰爭有炮火,有流離失所的孩子。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3.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托爾斯泰對死亡的思考是一座山,馬庫斯筆下的死亡是一條河,婉婉地唱著明快的歌。

中國人很看重死亡的儀式感,古語也說,事死如事生,可是戰爭環境下,生死是最隨意的事吧!更何況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孩童,在那樣嚴峻的情況下,想要生存都是困難的事,更何況是自由的讀書。

可是書籍中描繪的是另一個世界啊!

和平、寧靜、平安,那是觸不到的理想國度,那裡沒有戰爭,只有散發香氣的靈魂和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偷書賊》這本書中,一個小女孩窺見書中的天地,儘管死亡的河流貫穿了時空,但是一條稚嫩的生命,如同夾縫中生長的小花,既柔弱又堅強。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這個女孩愛書勝過世上的一切,她的書和她尋求書的故事,成為她生命中的明燈,照亮身邊的人,也照亮整個黑暗的時代。書籍的主體是關於一個小女孩慢慢記錄自己的成長。

沒有波瀾不驚的劇情,也沒有高屋建瓴的議論。

儘管所有光明全部都會終結,生命最終回到黑暗的起點。然而,文字穿透死亡的力量,曾經點燃過的一切,會繼續在黑暗的時空下發光。


《偷書賊》——文字,雖然質樸卻能讓死神戰慄


4.請好好活著,要倔強的活著

人都會有死亡,生命短暫,做一個明亮的人。

不論是天災人禍,規避不了也不要太早的放棄希望,只要有一線生機,就一定可以創造奇蹟。

光明的種子會長出茂密的森林,嬌嫩的花朵在夾縫中也會明豔一方天地。

《偷書賊》一本關乎死亡,關於戰爭的小說,書中寫樸素的人性,寫殘酷環境下的脈脈溫情。文字滋養了“偷書賊”,滋養了我,願能滋養你。

希望這個特殊時期的人們,都能做一個明亮的人,讓死神顫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