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三個原則

前兩天在抖音上看到一段好玩的視頻,孩子哭著對媽媽說:病毒我看不見,我迫不及待的想出去和病毒一起玩。很多家長看完後都覺得孩子就是孩子,一臉天真,說的話都好玩的不行。我老公說,看把孩子憋成了啥,估計大部分家長看後都是笑笑,感嘆孩子被關了太長時間。

最近恰好在看《兒童心理學》這本書,看到了孩子思維的發展過程,才明白了,孩子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病毒一起玩,不是孩子無知,而是由孩子的思維運算過程決定的。

皮亞傑認為,2-7歲的孩子思維屬於前運算階段,之所以孩子會說:我迫不及待的想和病毒一起去玩就是前運算階段的思維特徵決定的。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運算往往表現出很多侷限性,比如孩子對病毒的認知不夠,他會認為病毒也是有生命的,所以才會說出想和病毒一起玩的話。這就是前運算階段的萬有皆有靈的特徵。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三個原則


瞭解前運算階段的特徵,明白孩子想和病毒玩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很難溝通,其實是家長不瞭解孩子的思維特點,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說了好多遍,孩子就是哭鬧不止。通常家長會遇見這些問題:

  • 不是說了有病毒嗎?你怎麼就是不知道聽話呢?(潛意識裡孩子不聽話)
  • 想和病毒一起玩,這是孩子想出去玩的理由。(潛意識裡是孩子在找理由)
  • 不要哭了,你怎麼總是無理取鬧。(潛意識裡孩子是故意哭鬧的)

很多家長估計都是這樣的想法,只能說家長是真的錯怪孩子了。

首先,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皮亞傑做了一個實驗叫三山實驗。他在學齡前孩子的面前擺放了三座山的模型,給孩子們看了從不同角度拍出來的一些照片,要求孩子找出與自己看到的相同的一張照片。在模型的另一端放一個娃娃,要求孩子找出與娃娃所看到的相一致的照片,孩子們會再一次指出與自己看到的一致的照片。

這個實驗證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無法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孩子意識不到別人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樣的景色。

所以,當家長告訴孩子外面有病毒的時候,孩子看不見,他不理解媽媽說的有病毒,更不能從媽媽的角度來看待病毒。所以孩子的意識中會認為自己是看不到病毒的,所以媽媽應該也是看不到病毒的。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三個原則


其次,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認為萬物皆有靈

皮亞傑認為學齡前的兒童還不能辨別哪些東西是有生命的,哪些東西是沒有生命的,孩子們會把有生命的物體特徵加到無生命物體上。這被稱為“萬物皆有靈”。在前運算階段,最初任何物體都會被看出是潛在有意識的;接下來孩子會認為只要會動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比如自行車;知道最後,孩子才能意識到生命只存在於人和動物身上。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就不難理解,孩子總是喜歡和布偶說話;總是會自言自語;孩子會說我想和病毒一起玩,這是在他的意識裡,病毒也成為了一種生命載體。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三個原則

第三,前運算階段孩子的思維具有刻板性

皮亞傑做了一個實驗,給孩子們看一隻小狗,當問孩子們這是什麼動物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回答對;過了一會給小狗帶上小貓的面具,再去問孩子這是什麼動物,很多孩子會回答小貓。也就是說在孩子的思維意識中,孩子只能看到事物外在的變化,不能夠進行內在的聯想。也就是說,孩子的思維中,只有自己能看到的,沒有自己看不到的。這被稱為刻板的思維。

所以當媽媽說了很多遍有病毒的時候,在孩子的思維中依然是我看不見,孩子不能通過看到的外在形象進行聯想,更何況是看不見的病毒。所以父母說了很多,孩子仍然不會聽。

如何溝通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病毒

皮亞傑認為兒童對環境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想要探索研究,但是孩子並不會隨意去做,孩子們會去選擇與已有的心理結構相一致的經驗,因此,孩子的知識是被構建起來的,這種構建就是對物體或想法的探索。

那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如何來探索世界的。

第一步,符號思維創建經驗

孩子能夠使用符號思維,就是把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符號化,從而進行思考、聯想,既然我們想要孩子認識病毒,就要幫助孩子建立關於病毒的經驗和符號。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圖片。

只有在孩子的大腦中有了關於病毒的經驗,在實際的探索中,孩子才會主動的去搜索關於病毒的信息進行加工和重組。所以讓孩子認識病毒的第一步,是給孩子看關於病毒的圖片或者紀錄片。當我們給孩子看關於病毒的圖片的時候,才能在孩子的大腦中建立起第一個關於病毒的符號,這是孩子積極探索積累經驗的第一步。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三個原則

第二步,語言可以加深經驗的聯想

語言可以告訴孩子更多的經驗,這就是為什麼三四歲的孩子就像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會通過不斷的發問,來建立自己的經驗,構建自己的知識。

所以當孩子建立病毒的概念之後,我們應該幫助孩子瞭解更多關於病毒的知識。比如,病毒是怎樣來傳播的;比如怎樣才能夠預防病毒;再比如,病毒傳播的時候我們會怎麼做;父母可以通過繪本來給孩子講解,同樣也可以不斷通過回答孩子問題或者激發孩子體溫來讓孩子瞭解。

我們家有一本關於為什麼要洗手的繪本,有一天我女兒找出來,主動跑過來說媽媽這本書和你講的病毒一樣,你給我講一講,這就是孩子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當他們大腦有了符號,會主動搜索環境和經驗中的相關信息進行組合。

第三步,假想遊戲會內化這些經驗和知識

學齡前的兒童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們都喜歡玩假想遊戲,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玩假想遊戲是沒有意義的,任何假想遊戲都是孩子在把經驗進行內化的過程,如果家長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的假想遊戲幾乎都取材於自己的經驗或者自己聽過的故事、看到的經驗。

比如我女兒前兩天看到了爸爸理髮,回家後就會給自己的動物們開始理髮,她的理髮是有程序的,要先洗頭,在理髮,在吹乾,動物們還需要排隊。這一系列故事,其實是來自於還的經驗,通過假想遊戲這經驗會被在大腦中經過加工,變成孩子的認知。

所以想要孩子理解病毒,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假想遊戲,在遊戲中融入病毒的特徵,比如會傳播,會讓人生病等等,把經驗轉化成認知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三個原則


和學齡前兒童溝通記住這幾個原則

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要讓孩子換位思考多讓孩子從自己角度出發,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換位思考,所以我們儘量不要讓孩子換位思考,多讓孩子從自己角度來思考。比如我們孩子不願分享,不是自私,只是他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了問題。

不要給孩子講長篇大論,孩子理解不了,幫助孩子用符號、語言、假想遊戲,建立起認知;

學會利用假想遊戲,把教育孩子融入到假想遊戲中,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孩子的思維特徵決定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很多父母即使大吼、打罵甚至威脅孩子都不聽話,不是孩子倔強,是父母沒有用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