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裡有些人喜歡早起做飯?

農家華哥


作為一名不論嚴寒酷暑,七點之前吃飯的農村人,想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家在湖北恩施的一個小山村,不僅僅村民都喜歡早起做飯,而且我們這邊過早(吃早飯)吃的還是米飯,不像很多地方吃的是麵條、包子、米粥等。這邊做飯大多數還是用的柴火灶,早上也不是簡單的對對付,會將一天的菜都炒出來。中午、下午再只要簡單的熱一下即可。

有時候明明地裡的活已經幹完了,鄉親們還是會早早地起床做飯,所以不能單純認為農民起早是為了土地,得多層次的進行分析。


  • 幾千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

農民們在幾千年的土地生活中,形成了勤勞致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就好比說話、呼吸空氣一樣無法擺脫掉。為了能夠搶抓到農忙時機,在土地上獲取到更高的收益,所以農民們一直選擇著早早地吃飯,然後去地裡幹活。我們覺得只要多在土地上付出一份,土地就回多回報我們一分。

我爺爺今年已經快七十歲了,還是每天早早地起來,先用灶火燒好一天要用的開水,然後爸爸接著把一天的飯菜炒出來。吃完後我爸爸去別人家做事,而爺爺則到地裡去幹活,或者給豬子扯點草,或者種點小菜,總之就是閒不住。

  • 方便一天的行程安排

這是針對那些孩子正在上學的農村人來說的,因為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在鄉鎮上或者縣城裡上學,日程安排十分緊湊。為了照顧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一般都是早早的起來給孩子和家人做好飯,吃完後將孩子送到學校,然後自己再去做其他工作。

我的鄰居家,孩子在縣城裡讀書,他的奶奶照顧著。據說孩子早上八點就要上課,而奶奶在餐館裡做事,八點之前需要報道。奶奶一般都是六點半左右給孩子吃飯,然後將孩子送到學校,自己再趕到餐館裡做事,這樣兩邊都不會耽擱。

  • 城市壓力朝農村的轉移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農村合村並鎮的進行,城市裡生存的壓力也向著農村轉移。於是原來自給自足的生活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需求,大家也就開始更快、更勤的節奏。這樣的大環境下,也使得原本不願意起早床的一部分人開始早早的起床吃飯。

其實不止是農村,城市裡的人也是早早的起床吃飯,只不過很多城市裡的人選擇的是在外面花幾塊錢吃。所以說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有著生活上的不易,都應該好好的過自己的生活。

我是愛茶者九號,想要了解更多農村資訊,瞭解農民想法,請關注我,期待和您的再次交流!

愛茶者九號


首先,誰都希望水懶覺,但是農村沒工作,沒娛樂,只能早睡早起。

第一,起早要幹農活,不能選擇在太陽大的時候幹農活。

第二,在東北起早要燒炕,燒炕正好做飯。

第三,東北老人睡的早,起的就早。

第四,有雞鴨鵝大牲畜要餵養,人要先吃飯。

不知道誰能問出這麼,沒營養的問題。農村沒工廠,自家家事也不少,自然天天早起早睡,天天都有活。


思琪聊情感


我是農村的,要知道農村以前條件不好,村裡根本就沒有賣吃的,就是有一般家庭也不會天天去買,因為每天買早飯一家人可是一筆不少的開銷,能省則省吧。所以人們上班之前都要做好一天的飯,早上吃一頓,用飯盒裝一頓去上班,剩下的晚上吃,晚上下班回來已經累了一天就不做飯或者隨便炒個菜就湊和一頓。

我是90後,我家在農村,我表妹家在縣城,小的時候家裡窮我們家從來不會出去買早飯,都是媽媽起來做。我們村五天一個集,那一天人們會拎著籃子去趕集買夠一集用的東西。那個時候一碗五毛錢的豆腐腦一個五毛錢的燜子火燒或者一根五毛錢的油條對我來說都是奢侈,那是村裡有錢人家才享受的待遇。而我縣城的表妹經常吃這些。記得有一次家裡只有一盤菜,爸爸媽媽下地去了,我和弟弟還有表妹在家玩,我那時候還小,不會做飯,表妹可能吃了,一個人就吃半盤菜,我想著爸爸媽媽還沒吃飯呢,我就瞪著她不准她吃了,她就哭著要回家。

我十歲的時候我們村收的糧食每家還有一部分要交公糧,城市人們沒聽說過吧?公糧就是國家給地讓你種糧食,你收了要交一部分給國家,由村裡代繳,相當於是租金吧!

但現在農村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不比城市過得差,人們養成了早起做飯的習慣,還是要起來做飯。自己做的吃著健康比較放心。





吃貨小蝸牛


作為一個一年365天每天必做早飯的農村人,我來說說。

座標廣西桂北,在我們當地農村大多數家庭早上是吃米飯配炒菜的。通常是早上六七點鐘,煮上全家人吃的米飯,然後再炒上一兩個青菜、雞蛋等簡易快速的菜,這就是全家人的早飯了。

以前農村一般都是燒柴做飯菜,比較耗費時間。因此,一些人家就會把早飯的分量做大一點,除了早飯外,留下一部分飯菜作為中午的午飯。

農村沒有外賣的早點,要想買到現成的早餐吃,至少得跑到鎮上,很多農村地區偏遠,距離鎮上一二十里的路程。如果家裡不做早飯的話,那麼只能全家人餓肚子。因此,不做早飯是不現實的。

農村裡農民乾的農活都是體力活,體能消耗較大,需要補充能量也大。就像農村人常喜歡說的,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早起做早飯吃完之後,再安排幹一天的農活,才能保證體力。

除了青壯年勞動力幹活需要吃早飯之外,農村家裡有孩子上學的,也需要吃了早飯之後在8點鐘之前趕到學校上課。農村小學不像城裡學校給學生提供早餐,農村孩子都是家長早早做好早飯給孩子吃了才去上學。

農村晚上很安靜,勞作了 一天的人們,天黑左右就吃完晚飯休息了,沒有夜生活,也沒有夜宵。但是農村人晚上睡得早,早上也起得早。起得早做什麼,當然是做早飯吃了,然後再開始新一天的勞作!


田園漫記


在我們北邊農村,一天三餐一般情況下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早餐。現在好多年輕人寧肯躺被窩裡玩手機也不吃早餐。但是,大人已經早起把早飯做好了。

並不是說農村裡有些人喜歡早起做飯。早起做飯是我們這裡農村人的習慣。我上學時,學校比較遠,早上六點起床,奶奶五點鐘起來已經把早飯做好了。夏天吃個早飯沒什麼感覺,冬天早餐來碗粥,吃兩塊噴香的蔥花餅,渾身熱乎乎地,然後和同學一起沐著清晨的陽光向學校走去。打發我去學之後,奶奶開始剁菜,剁碎後拌上穀糠餵雞。星期天不去學,我和父親、媽媽早早吃過飯,父親和媽媽扛上鋤頭去地裡鋤草,我跟在後面把鋤掉的草撿好放一堆兒,多了的時候用袋子一裝背到路邊倒掉。不吃早飯,肚子餓的咕咕叫,怎麼有心情幹活是吧。



正因為要上學,下地幹活,還有大人早起趕路,空著肚子不行吧。小時候又沒有小吃店、早餐店什麼的,早起做飯已成農村人的習慣。現在村子裡到處是早餐店,農村主婦照樣早早起來燒個稀飯,煮個雞蛋,烙個餅,先讓孩子吃好送到學校,然後自己一吃,家裡家外一收拾,“人是鐵、飯是鋼”,吃飽了早飯,該上班上班,該幹活幹活。新的一天開始了。


聊聊雙色球


為什麼農村人喜歡早起做飯,回答是,小孩吃了好上學,大人吃了好出工,農村離集鎮遠,買不到吃的,就是有得買也沒有錢,捨不得,不自已做飯吃就會餓肚子,自己做飯不要花錢,經濟實惠。

在新中國剛成立初期,清晨的農村,家家雄雞高唱,戶戶炊煙裊裊是人們想往的幸福場景。我老家蘇北農村,早飯晚飯習慣吃稀飯,每天早晨五點,母親會定時起床,兩口大鍋同時生火,大鍋裡燒的是一天的豬食,中鍋裡燒的是早上吃的稀飯,偶爾還會在小鍋裡再炕點山芋。



六點鐘左右,一家人都會起床吃早飯,爸爸,哥哥,姐姐吃了出工,我吃了上學校。吃完早飯還要幫媽媽做一點家務,套瓜花,摘豆角,割韭菜,餵雞餵鴨等等,做好這些趕緊上學去。


農村人早晨自已做飯吃,這已經是一種生活習慣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主要是為了自己方便,吃得舒服,早晨不吃早飯不利身體健康,早睡早起,自已做飯,是農村人的一種樸素作風,值得當今年青人的傳承。


百花爭春我為先


真的不是有些人而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目前的農村不像以前那樣年輕人很多現在基本都是留守婦女、老人、小孩這些了,基本沒什麼太多的娛樂節目,要不就是打打麻將這些癮大的可能通宵了,其他的人基本都是晚上9點多就睡了。

農村來說比較安靜白天還好一到晚上就基本沒什麼人了,除了坐在那裡看會電視就沒有什麼事做了這個時候很定就睡覺了,早睡很定早起所以很多人都是很早就起來做早飯吃,沒什麼農活的就就家裡的東西整一下中午再睡個午覺基本就這樣過去了。

如果你在農村住久一些你也會這樣,我會老家基本都是晚上9點多就睡了,早上6~7點就起來了,但是在城市不行沒有到晚上12點更本就睡不著覺,農村的寧靜很適合養心靜人,城市壓力較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回到農村的原因。


月球行


問:為什麼一些農村人喜歡早起做飯?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跟隨著父母在家幹農活,所以深知為何農村人喜歡早起做飯,下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農村一般三種早起的原因:

一、因農活而早起

農民遇到農忙的季節,一般都是在夏季,在夏季天亮得比較早,7點左右就出太陽了,所以農民一般在6點左右出門幹活,可以忙到9點左右,然後熱得實在受不了了就回家做飯。

二、要去集市上擺攤

去集市也要趕早,以前農村生活還不怎麼好,不少農民都會在家吃了飯再去集市佔位,一直要等到11點多才回家,如果肚子裡不墊一些東西,肯定受不了,在集市上也有吃粉的小館子,農民在家裡吃飯再出去也是為了節省幾塊錢。

三、農閒沒事做而早起

農民在農忙季節早起慣了,所以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是睜開眼就睡不著,而且農村事多,第一天就要想第二天的事情,還要想田裡的農作物是否缺水,是否長蟲子,擔心起晚了幼苗被悶死,家裡養的雞鴨要吃早飯等等,想得事情多了,第二天即使不要鬧鐘也能早早醒來。

而且起來後沒什麼事情幹,所以做飯就早一些,然後吃完飯,還有其他農活要做。

總之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即使天上掉餡餅也要趕早才搶得到,只有頭腦裡想事情才會起得早。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有興趣可點擊關注,或者在下方留言,不勝感激】

每日新況


【為什麼農村裡有的人喜歡早起做飯?】

我就撩你兩句,《早起做飯》 不是喜歡是無奈。

很多農村結婚生子過後的小夫妻,

出去打工把年幼的寶寶放在家裡給老人看管。

小孩上學一大早他們就得起來做飯,伺候這些小祖宗。送去學校晚上還得去接。

還有耕不完的地,做不完的家務,吃不完的苦,想想這是我們的父母嗎。

很多人都說孝順父母,卻讓他們更苦。

《睡得晚起的早》一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就像你們給他分配的任務必須的完成。

就是給你家做牛做馬的老人,居然是我們的父母,哇靠,真想給自己兩大嘴巴。

這些事又被更多的農村人【誤為理所應當】我見過做誇張的,一對老人帶領7個孫子。

所以:老人是長工,老人是奴隸,老人是保姆,老人是牛是馬!

好想給你要個關注, 沒什麼文采不好開口



鄉村銘國


為什麼農村裡有些人喜歡早起做飯?

農村裡有些人喜歡早起做飯是一種習慣,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天不亮就要起來做飯、還要給豬煮豬食,父母他們那個年代生活在農村很苦,自己生養孩子又多,上有老人,下有六七個孩子,母親成天忙碌著家務,還要去生產隊出工掙公分,那時是憑公分分口糧,因此母親只好早起做好全家人的飯後,才去上工……後來我們兄弟姐妹逐漸長大,母親把一些家務活讓我們分擔,(幫媽媽幹些力所能及的一些活,比如做飯、洗碗、打掃屋子)那時我們上學時,條件還落後,上學只能走路去,也就是在八十年代初,去鄉鎮上初中,而且離家十幾里路,(每天去學校要往返兩趟)每天必須早起煮飯,才能趕上開始上課時間,那時,家裡窮連個鐘錶也買不起,母親就以公雞打鳴的(次數)時間來叫我們起來做飯……


農村裡有些人早起做飯,是為了讓孩子吃了早飯去上學,(在農村,一些村莊沒有賣早餐、早點的,還有買著吃,價錢又貴,為了省錢,只好自家早起做飯,讓孩子吃了早餐去上學)在農村多數小學生、初中生不是住校生,為了不耽誤自家上學的孩子上學的時間,一般早起做飯,讓孩子吃完早餐去上學……

農村裡有些人喜歡早起做飯,主要是把白天的正常時間利用起來去地裡幹活,還有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都知道,農村家庭家務活比較多(比如養豬、羊、……)早起也是為了利用好時間忙於家中的一些家務活,把家裡的活忙完,才會有多些時間去田地裡幹農活。特別是到了夏天,由於夏天天氣熱,人們更要早起,早點去地裡幹活比較涼快……前些年,農民種植糧食全靠雙手去勞動,特別是農忙季節,忙於收割莊稼,我們的老百姓為了不誤收割時間,搶收搶種因此就要早起,有時天剛矇矇亮就要到麥田割麥子,或者去稻田割稻子……最近幾年農民種地技術逐漸提高,種植土地也機械化了,機器代替了人工,農民也沒有以前那麼辛苦、勞累了。

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他們勤勞、儉樸,為了生活只能起早貪黑去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