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的濫用,正在為腎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藥物是把雙刃劍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洩器官,不僅要負責機體代謝產物的排洩,還要承擔藥物的排洩工作。而且,腎臟的血管數量極多,當藥物隨血液快速流經腎臟時,會使腎小球、腎小管等腎組織暴露於藥物中,從而增加了損傷腎臟的機會。


藥物的濫用,正在為腎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能引起腎損傷的藥物種類有很多,包括中藥、西藥及其各種劑型和品種,用藥途徑也多樣化。研究發現,導致腎損傷的藥物類型包括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及解熱鎮痛藥、利尿劑和脫水劑、造影劑、中藥或中成藥等。有一些藥物會引起梗阻性腎損傷,如磺胺藥物會使尿液中出現結晶,堵塞輸尿管;造影劑可使腎小管分泌的蛋白形成“管形”,阻塞腎小管;抗凝劑則易引起出血,然後形成血塊,引起泌尿道梗阻。

慢性腎臟病患者更需慎重使用藥物


在我國,10%的成年人患有長期腎臟病,而大多數人並不自知,往往忽視藥物的不良反應和使用風險。當合並腎功能不全時,藥物經腎臟分解、濾過排出受限,若使用藥物不當則可導致體內藥物增加,從而損傷機體。


當合並腎功能不全時,要格外慎重使用以下幾種藥物:


01

止痛藥: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建議使用如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類的非處方和處方止痛藥,使用麻醉性鎮痛藥可導致藥物積聚,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02

抗生素:多數抗細菌藥物、抗真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都由腎臟清除,當腎功能減退時,要根據腎功能水平調整用藥,以確保治療過程中安全用藥。


03

降糖藥:胰島素以及其他降糖藥需通過腎臟清除,當腎功能下降時,要根據腎功能水平調整用藥及劑量,以確保用藥安全。


04

降脂藥: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調整他汀類藥物的用藥劑量。


05

抗酸藥: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該類非處方藥,有可能引起電解質失衡。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前應充分詢問醫生是否可用該藥物。


說明

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定期複查血肌酐,以評估藥物使用的獲益和風險,避免用藥不當,造成進一步損傷。

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


有人認為,西藥對腎臟的損傷比較大,中藥就不會有什麼損傷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我們一定要遵循“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的原則,因為中藥使用不當同樣會給人體造成巨大損害。

中藥中的蛇膽或草魚膽會引發急性腎衰竭,藥用時必須經過特殊炮製才能清除它的毒性;有些中藥裡都含有馬兜鈴酸等腎毒性的成分,不僅會傷害腎臟,甚至還會影響整個身體。

“是藥三分毒”。中藥本身就是通過其“偏”性來治病的,所謂“偏”性,就是像補陽、滋陰、祛溼等等這些功效,如果運用得當,可以用來調理陽虛、陰虛、溼濁的體質;如果運用不當,比如補陽的藥物用在正常人或陰虛體質人的身上,那就會表現出毒性來,也即是出現了副作用。


正確使用中藥首先要“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華,也是中藥運用的基本原則,只有經過準確辨證後,才能正確地開具中藥處方,因此,開具中藥處方時一定要由正規醫院的中醫師根據具體病情診治開藥,不可亂服所謂民間驗方或者網絡妙方。

藥物的濫用,正在為腎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中藥不可過量服用。中藥講究“中病即止”,也就是藥物一旦起效,疾病痊癒,就要適時停藥。不然長期不恰當地服用中藥,可能導致副作用累積,造成嚴重後果。因此,服用中藥一定要遵循醫囑,痊癒了便不再吃藥;如果吃完藥後還需繼續治療,不可貪圖方便自行到藥房抓藥,連續服用原方,要請中醫師重新調方,才能有效減少副作用。

綜上所述,正如古文所說:“藥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不論西藥還是中藥,這種“毒”性正是它的治療原理所在,運用得當,便能治病,運用不當,其“毒性”便成了副作用,一定要慎重使用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