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承認學習主要靠天賦,而強調努力和方法?

你的名字已存在


1.一個故事

很多人都聽過下面這個故事。

一個乞丐在街邊乞討,小明的媽媽帶小明經過時,對小明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你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夠幫助這樣窮苦的人。”

而此時小紅的媽媽也帶小紅經過,小紅她媽媽對小紅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和他一樣。”

事實本身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不同的人卻得出了不同的解讀,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人,在對同一件事情進行解讀時,往往會帶有自己的價值觀,而不同的人價值觀是不一樣的。

小明的媽媽的價值觀是,一個人之所以貧窮,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運氣不好、身體殘疾,再或者是家庭遭到重大變故等。

而小紅的媽媽的價值觀中,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子。在她看來,社會和自然界一樣遵循優勝劣汰,這個人之所以比較貧窮,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別人,而在於他自身。借用曾經某個紅極一時的自媒體大v的話來說,就是:“窮是及其可恥的。”

2.學習成績確實和天賦有關係,這是事實,但你是選擇努力還是相信天賦,關鍵在於你如何解讀這個事實。

學習肯定是和天賦有關係的。

2015年是北大的某個知名教授曾經發過一篇文章,文章的重要觀點就是“上清華靠智商”,他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智商平均在125以上。

暫且不論這些數據準確不準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個人如果腦子比較聰明,那麼學習的效率就會比較高,學習速度就會比較快。和普通人相比,他學的內容就會更多。

但這種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全社會的批評。

這種觀點引起了全社會的批評,並不是因為這些觀點不科學,並不是因為大家不願意承認學習成績和智商有關係。

而是因為這種觀點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並且也傷害了很多人樸素的價值觀。

魯迅的一篇雜文,講了下面這樣一個故事。

某家人生了一個男孩,全家都非常高興,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客人自然少不了要說一些祝福的話。

一個人說:“這個孩子將來肯定要發財”。

另外一個人說:“這個孩子將來要做大官”。

最後一個人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死。”

最後一個人,被這家人暴打了一頓。

明顯第三個人說的是真話,為什麼還遭到了這家人鄙視?就是因為第三個人說的是正確的廢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如果一個人告訴你,學習成績是靠天賦,靠智商,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認為你自己屬於聰明人的範疇,那可能你的想法就是既然學習靠智商,我努力不努力關係都不是很大。

而如果你覺得你自己的天賦不高,那麼,此時你會怎麼想?你肯定會想,我努力也沒有任何用處啊。

3.“傷仲永”故事的一個教育心理學解釋。

如果一個人總講,學習靠天賦,這個人要麼是比較壞,要麼是比較傻。

比較壞是因為,他在給別人灌輸一種觀念——你努力也沒有任何用處。比較傻,是因為他相信,自己努力沒有任何用處。

另外,現在腦科學對於什麼是“聰明”,如何判定一個人是不是聰明?以及智力水平是不是一成不變的?等等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定論的。

如果一項科學研究都還沒有定論,別人就信誓旦旦的告訴你結果,你應該選擇隨便聽一聽呢?還是選擇相信?

在教育心理學上有兩個著名的實驗,第一個是跳蚤實驗。

如果把一隻跳蚤放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中,蓋上透明的蓋子。開始的時候,這隻跳蚤,還不斷的嘗試跳出瓶子,但在一次次跳起,一次次又被彈回的過程中,這隻跳蚤跳的高度越來越低。

當實驗者把透明玻璃蓋子拿走時,這隻跳蚤也不願意進行嘗試了。

在教育的過程中,如果一個老師或者家長,經常會給這個學生貼標籤,說這個學生比較笨,說他不是學習的料,那麼有較大的可能,這個孩子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

因為當他學習遇見困難時,他的頭腦之中,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別人的看法,他可能覺得我成績不好,就是因為我比較笨,當這名學生覺得自己比較笨時,他就不會努力,而後他的行為,又驗證了別人的說法,就這樣,這名學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同時過分的強調天賦,不僅不利於不太聰明的學生成績提高,而且對於比較聰明的學生也非常不利。

如果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是依靠天賦,或者是天賦佔主導作用,那麼就不會有傷仲永之類的故事了。

斯坦福大學的德維克教授,在他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夠屢敗屢戰,不斷的去嘗試克服困難,而有些孩子會輕易放棄,甚至不敢迎接挑戰?

為此他做了大量的實驗。

比如,讓三組學生分別去做題在做完題目之後,實驗者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真的比較聰明“。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真的很努力,第三組不做任何表揚和批評。

然後,試驗者繼續讓這些學生去做題,最後的結果發現,第1組被表揚聰明的學生,在接下來會更容易選擇比較簡單的題目,而被誇獎努力的學生,此後有較大的可能,會選擇一個難度比較大的題目,繼續挑戰。

這就是後來被很多心理學家所熟知的,成長性思維模式和固定性思維模式。

如果你相信,一個人的智力、能力、品質等都是先天決定的,後天努力的結果非常小,那麼你有較大的可能在遇見困難和挫折時,就不願意去挑戰。

與此同時,你的基本價值觀,很有可能有帶有強烈的“宿命論”的成分。

因為如果你比較聰明,你挑戰失敗了,那就證明你其實並不聰明。如果本身你不太聰明,你挑戰失敗了,此時你更加相信,你就是一個笨小孩,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同樣一個事實,關鍵是看你怎樣解讀。

而作為一名成熟的老師、家長,之所以一直強調方法強調努力,主要是因為他們知道,強調智商,對於學生學習沒有任何用處,甚至會害了學生。

而強調學習方法和努力,原來不太聰明的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之後,也有較大的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成就。

最後,用《阿甘正傳》中的一句經典臺詞來結尾。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升學與考試


真實案例,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他讀書的努力真的無人能及,我相信什麼懸樑刺股,鑿壁偷光的故事人物和她相比,也不算什麼,她是我唯一一個聽說是看書看到嘔吐的學生,但是她的天賦真的不好,平庸中的平庸哪種,最後高考當然成績也十分一般,就英語稍微偏上少少,其它成績就連我們普通學生都比她好,那你說天賦重不重要?我不是吹的,如果我有他一半的努力。。。。。。呵呵呵!

另外一個真實案例,我初中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基本上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壞學生,逃課,泡妞,賭錢,偷家裡錢,學校打架基本都全了,平時基本也不聽課不做作業的。有一次在數學精英班裡,他一直在睡覺,老師說了一個奧數比較難的題目,很多年級精英都回答不出來,後來老師看見他睡覺,故意整他,就叫他回答,結果他看了沒多久就粗略地把思路說了出來,雖然結果沒對好,但是過程基本正確,就是某個步奏有誤差而已。這就是天賦!


你條粉腸被佔用


我講一個真實的身邊事,你就知道能不能確定有沒有天賦。九十年代,我有兩個張姓同事,我們就分別稱“大老張”和“小老張”吧。當年的兩同事的孩子都是畢業班,大老張的孩子從每天早晨六點起床開始,一直學習到凌晨兩點左右。而小老張的孩子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八點整時睡覺,從來不復習,中午也不看書,該玩的還是玩。畢業考試分數出來了,大老張的孩子只能上大專,而小老張的孩子是650分,當年的650分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分數線。這裡還要再說明一點,小老張的孩子從唸書開始一直都是全年級一,二名,這是不是天賦?幹啥事都有天賦。本人認為沒有天賦的人只能靠努力和方法。


夕陽忽西下64


就像強調努力和方法一樣,強調天賦本身也是有問題。

一、不同階段,天賦和努力、方法佔比是不一樣的。

從實踐來看,從小學到初中,只要使用努力,不必過多動用天賦,大部分的學生還是能夠應付得過去,但是到了高中,考得好的基本上和天賦都是緊密相關的。

我問我兒子,你能不能向你班上能考入清華北大的同學學點招?我兒子大笑:向他們學什麼,他們這些人基本上是各個班級最不用功的同學,我同桌被文言文只要讀三遍就可以。

而我見到更多的孩子,學習很努力,投入在學習上的時間非常多,有的我都懷疑他們這樣讀書精神上是不是已經有所扭曲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覺得如果沒有讀好書,他們的人生已經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意義了。但是我看到他們成績非常差,非常差,差得我有時候都不忍心告訴這些學生,但這些學生已經改變不過來了,他們總是認為我還可以更加努力。

可如果我告訴他們,除了增加時間,你還應該留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他們卻沒辦法,老師基本上也沒辦法改變他們思考的模式,這畢竟需要很大的學養和耐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不是那麼容易,在集體授課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條件做到這些。

二、為什麼要強調努力和方法

強調努力和方法的人大部分的老師和家長,因為你總不能告訴學生和孩子說,你沒這個天賦,那麼,你學習上就沒戲了。這樣學生會崩潰的。事實上,極有天賦的學生考他211和985,而一般學生之間還要競爭一般的學校,那麼,努力和方法好的學生當然就佔了優勢。

先進了大學,有了一個新的平臺,然後大學畢業之後,走上了社會,社會對一個評價並不是和學校的評價完全一致,有的人因此就轉敗為勝,進入了一個柳暗花明新天地中來。


門前海藍藍


天賦不天賦的我就不說了!我說個最簡單的,同樣的一首詩,別人念兩遍就會背了,我念十遍百遍才會背,即便當時記得,過後就忘了!一道數學公式,有些人聽老師講一遍就會了,有些人聽一百遍也不會,也記不住!

也別說什麼努力不努力的,年年高考有多少如願以償?又有多少高考失利的?你能說如願以償的就一定比那些高考失利的努力嗎?你能說那些高考失利的一定沒有如願以償的那些人用功嗎?


此心安處是吾鄉5991


天賦佔很重要的比例,類似數學題,你再努力,彎轉不過來也解決不了。但是別人問起來你為什麼考得那麼好,永遠只能回答:努力!若是說這種題都不用想的話會另他們心生不滿,覺得你狂妄。我上課從來不記筆記,就是在老師講的時候把知識全記牢了,文科要背的也是在課上記住了,沒有刻意去背,就是記憶力好,我侄女現在才5歲,一整本書都背下來了,隨便抽查她也能記牢,難道她一個放學回來就看電視的人也在努力嗎?每逢考試我同學就抓耳撓腮的說抓緊時間背,抓緊時間解題,回到宿舍也是廢寢忘食的模樣,然後對比我就顯得懶散,接著成績出來之後他們就會話裡話外的抱怨。


沒有安徒生的童話


天賦!一定有!一定靠!但是靠天賦的人畢竟少!所以我們普通人戰勝的對手還是靠努力!我們不和天賦高的人做對手!

我說說我自己經歷吧,我初中時候,班級有個同學整天痴痴迷迷不見看書,但是次次考試都年級第一!我想也有人見過不學習成績牛逼的人!很少很少,有時候一個學校未必有一個!而我,也曾經有過那種學神的感覺!就是在英語上超過剛才提到的那個大神!不用學習看看就會!後來因為經歷一些曲折,精神受影響才不行了!到現在我英語看過深單詞都不會忘記!很多人說英語單詞不背就忘記,我是看了就不忘,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也許這就是殘留的天賦!

世界上登峰造極的人都是上帝的恩寵!天賦智商!所以沒有多少人把他們當作對手!如果把他們當對手,等於我們自取滅亡!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普通大學生只能算是幼兒園水平!

當然也有些天賦是環境所賜,而不是天賜!所成長的環境給他們造就了優別於他人,生來就含寶玉!這個就是算普通人當中的天賦!

我們不承認天賦,只是不想認命,不想放棄努力!這樣給大多數人希望,因為有了希望,才會努力,才會有夢,這世界才會美好!世界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世界!





民間自媒體


有的人天賦好不努力最後泯然眾人,而有的人沒什麼天賦但勤奮努力也能混箇中上層,天賦固然重要,但它不能成為人不努力的藉口,現在特別討厭那種動不動扯到天賦上的人,我爸媽沒一個上大學的,但我也能成為優秀的人,說白了,我沒天賦,除了上課認真,學習努力而已


吃貨喬妹專懟zz


我以前一直相信天賦的重要性,直到我考大學之後才發現,原來勤能補拙,努力過後我可以和天賦高的人一樣賽跑,並不是因為我聰明,是因為天賦再高後天也要努力!天賦高的人只是極少數,堅持和努力才是天賦高的基本條件!


peggymom


學習主要靠天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錯誤的觀點,為什麼要承認呢?


大部分人,還沒努力到拼天賦的程度。

舉個例子,有A、B、C,遇見三塊重一百斤的金塊。

A,身材魁梧,天生神力,不費吹灰之力就搬走了其中一塊。

B, 正常身材,自然是搬不動一百斤的金塊,可他不甘心,他使勁力氣想法設法找來工工具,也總算帶走一塊。

C. 也是正常身材,看見這麼大的金塊,抱了一下覺得太重了,感覺根本搬不動就放棄了,站那裡怨天尤人,說自己天賦不如A,老天不公平。

這雖是我臨時編的故事,但足以說明問題,搬一百斤的金塊就好比是考試考六十分,有天賦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到六十分,天賦一般的B,努力一下也是能到六十分的,而天賦一般的C,還都沒怎麼努力就說考不到六十分。


如果說是考到九十分乃至一百分,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拼天賦了,比如那個金塊到了三百斤,那任憑B怎麼努力,都是拼不過天賦比他高的A的。


在我們實際生活裡,你要知道,除了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外,大部分人的天賦是差不多的,基本在一個水平內,而這群人裡的一部分壓根還沒怎麼努力,然後就嚷嚷著說我的失敗,是因為我的天賦沒有那極少數的人高?那請問,你拼不過極少數的高天賦的可以理解,可你為何還拼不過和你天賦在一個檔次的人?


只有當你努力到無法再進一步的時候,你才能說天賦的重要性。


別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你敢說你努力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