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如何憑藉一首詩氣死了丈夫趙明誠?

天際繡絨的文化驛站


只能說,趙明誠這輩子活得窩囊。他無論文采還是氣節,都與妻子李清照,不可同日而語。



天設的一對,地造的一雙。古時男女婚配,講究門當戶對。趙明誠,當朝宰相的公子,太學在讀,那叫一個風流倜儻;李清照,官宦之家的淑女,文采飛揚,那叫一個綠肥紅瘦。常言道佳偶天成,公元1102年,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年長3歲的趙明誠。



人比黃花瘦,羞煞枕邊人。話說趙明誠的風流才子的雅號,也不是浪得虛名。他一早就知道,妻子的文筆絕佳,但他又有點僥倖的心理。一次,他搜腸刮肚、冥思苦想,將自己的幾篇作品與一首李清照的詞混在一起,請朋友陸德夫鑑賞。


不料,陸得夫慧眼識珠,認為只得三句絕佳。哪三句呢?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鬱悶之餘,趙明誠不由得臉紅氣短。因為,無論如何,還是妻子李清照佔優呀。李清照的《醉花陰》全詞如下: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不肯過江東,氣死趙明誠。當然,說氣死是誇張了。公元1127年,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恥”,北宋二皇以及大批民眾被掠去大金,宋室被迫南渡。此時的趙明誠,臨危受命,被授以建康知府。



書生就是書生。有天晚上,城裡發生叛亂,趙明誠驚慌失措,擅離職守,竟然選擇了棄城而逃。這一舉動,使得外柔內剛的李清照,對日夜廝守的丈夫大失所望。面對此情此景,李清照悲憤難當,不由得才思泉湧,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位弱女子口中的鏗鏘詩句,也是那樣的驚天地而泣鬼神!在國家危難之際,審視每個人的氣節,可謂是高下立判了。試想,尚存良知的趙明誠,如何能夠面對妻子的怨懟,還安心苟活於人世呢?果不其然,由於國破家亡、顛沛流離,再加上內疚鬱結於心,不久之後,趙明誠就溘然病逝了。



明誠不見得剛強;清照不見得心冷。為了恢復丈夫趙明誠的名譽,李清照曾經做過最大的努力。這一對才子佳人,不但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愛情的佳話,留下了他們的優美的詩詞,更在我們的心中,豎立了一面人性的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看到世態的炎涼,也可以揣摩出人心的懦弱與剛強。


俚言雜談


其實,不能說是李清照用一首詩氣死丈夫趙明誠的。趙明誠之所以在48歲那年病故,原因很複雜。而這首“氣死”趙明誠的詩,應該是李清照的這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李清照之所以寫這首詩,是因為趙明誠擔任江寧知府時發生的這件事:

靖康二年春,趙明誠從青州南下金陵,擔任了江寧知府,一年後,有一個叫王亦的江寧御營統治官准備叛亂,此事被王亦的一位屬下察覺,並向趙明誠做了彙報。但趙明誠乃一介書生,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因此沒有做出相應的防範措施。王亦的那位部下警惕性很高,他開始在暗中佈陣,以備不時之需。入夜後,王亦發動造反,很快就被那位下屬擊敗了。天亮後,下屬前去找趙明誠報告時,卻發現他早就從城牆上拽著繩子逃出城去了。平亂後,趙明誠很快就被朝廷革了職。

李清照雖然是一名弱女子,但自小就懂得“大丈夫”應該是保家衛國的,因此這件事,讓李清照對丈夫的形象大打折扣。趙明誠的這種做法,在李清照眼中,無疑已經成了十足的小人所為。她為丈夫臨陣脫逃的行徑感到無地自容,從此便開始和趙明誠保持著距離,往日的歡笑與恩愛一去不復返了。

不久,趙明誠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後來,金兵不斷入侵,1129年,李清照和趙明誠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各懷心事、相對無言。到了烏江時,李清照想到了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後不肯過江東而凜然自刎的情形。面對滔滔江水,她心潮難平,隨口吟出了這首《夏日絕句》,希望天下宋人都敢於擔當,早日收復被金兵掠去的國土。

趙明誠聽了卻羞愧難當、如坐針氈,他對自己當初懦弱的行為後悔不已。從此之後,趙明誠便心事重重、鬱鬱寡歡,不久便病發而亡。

所以,說李清照一首詩氣死丈夫的這種說法是欠妥的。趙明誠壯年病故的真正原因在於以下兩點:

  • 李清照寫那首詩的初衷,不僅僅是埋怨丈夫的懦弱,而是希望大宋的朝廷和將士、百姓,都拿出大無畏的精神和金兵抗戰,才能把失去的家、國奪回來。但是,性格決定命運,趙明誠內心的格局不夠大,他只感到羞愧,從此就對號入座地鑽了牛角尖。

相比之下,李清照的格局比趙明誠大得多。趙明誠若是能從李清照的詩句裡得到一些激勵,能想著去有一番作為的話,也不至於這麼早就病故了。

  • 趙明誠的這個悲劇,責任也不全在他。朝廷當初在任命官員的時候,也沒有考察出這個有才華的人是否具備管理的才能。如果朝廷能對官員多一些考察,也不會輕易把一些難負重任的人推上去當官了。

趙明誠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官宦人家,父親是左僕射趙挺。在《金石錄》序言中記載:他從小才華橫溢,對金石、書法頗有研究;喜歡收蓄前代石刻及文物、古籍,知識非常淵博。因此,趙明誠最適合的職業是做文化、歷史方面的研究,而不是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官員。

不知朋友們對趙明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名人史海觀心閣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當一代才女李清照,將這首千古絕句吟出口之後,她那膽小怕事的丈夫趙明城,便覺得羞愧難當,心中泛起了深深的自責,於是不久之後,就病逝了。

那為什麼李清照作了《夏日絕句》這首詩,其丈夫便心中不安了呢?原因大概是這樣:

在公元1129年的時候,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做了一年多的江寧知府之後,又得了上面的調令,讓他去湖州任知府,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壞事,但是,正在他辦理交接手續的時候,卻又接了了一個緊急情報:“御營統制官王亦,準備陰謀叛亂。”

按理來說,還沒有正式離任的趙明誠,應該馬上調遣所能掌握的兵力,去盡力平亂。即使自己快離開了,不想再管這樣的事,但至少也應該報告上級,按排好平亂的準備才好。可是他對這事的所作所為,非常不地道,他竟然作了“逃兵”,與另兩位官員一道,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顧,各自只帶領自己的妻小家眷,偷偷地“縋城逃走”了。

幸虧有一個下屬,有膽有識,人家自己組織人馬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亂,保住了江寧全城百姓的安危,也保住了李清照辛苦多看而收藏的諸多詩畫與文物等。後來,朝廷得知此事,便罷了趙明誠的官。

這時候的李清照,雖然跟丈夫一起“逃走”,但她卻非常痛心與羞愧,她不明白自己那個平時總是口口聲聲為國為民的丈夫,在這件事情面前,為何如此貪生怕死?尤其是當他們逃到江西,又船行到了烏江鎮的時候,李清照忽然想起了當年“項羽兵敗自刎烏江”之事,這時面對滾滾的烏江之水,她的心裡不由得百感交集,想想當年的項羽與自己的丈夫,一個豪情萬丈,慷慨大義,一個貪生怕死、豪男人的擔當與大義之感,於是她情不禁地吟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

此時趙明誠,正在李清照的身後,當他聽到妻子吟出了這樣的詩句之後,知道她是在諷刺自己不顧大義,而怕死逃跑,頓時漸愧不已。從此,他便背上了心理包袱,鬱悶不安,每天都經受著良心的煎熬,於是此後居然一病不起,一命歸西了。

那麼,由此說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之死,確實和其妻李清照不無關係。但這也不能

說是李清照氣死了丈夫,但主要因素還是趙明誠氣量狹小,沒走出心中的陰影。所以,只能說是李清照的詩詞與正義之感,讓趙明誠感到深深的內疚,導致他良心不安,從而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超能博士


收藏3跟貼

李清照太刻薄了,一首詩氣死了自己的老公

2018-06-25 01:56 點子小妹

趙明誠,著名的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出生於名門望族,父親是當時著名的宰相趙挺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朝有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世家,父親李格非是當時的文學家、藏書家,所以李清照從小就接受家庭的薰陶。

趙明誠21歲的時候,在家庭的安排下,與李清照成親了。趙明誠比李清照大三歲,對李清照非常好。趙明誠知道李清照喜歡寫詞,兩人就一起吟詩作對。相傳有一次,李清照寫了一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把這首詞寄給在外出差的趙明誠。趙明誠看了之後,覺得非常好,就也想寫一首詞,超過自己的妻子。趙明誠寫了三天三夜,終於寫了五十首《醉花陰》,加上李清照的一首,放在一起,共五十一首,拿給他的朋友看。朋友看完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這五十一首詞,我看來看去,只三句最好,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聽了之後,心悅誠服,終生不再寫詞。李清照知道趙明誠喜歡收集金石古畫,兩人就一起致力於名書名畫的收集整理工作。兩人的生活可謂是琴瑟和諧。

公元1127年發生了“靖康之恥”,宋室南渡,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有天晚上,城裡發生叛亂,趙明誠不僅沒有指揮軍隊平亂,反而棄城而逃。李清照雖然是一個弱女子,仍覺得趙明誠的這種行徑不是大丈夫所為。在他們逃到烏江的時候李清照想起了項羽,想起了項羽不渡烏江的義舉,與趙明誠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心有所想,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時的趙明誠跟在李清照後面,看著自己的妻子吟出了這樣的詩句,面露愧色,深深自責,不久就病逝了。



江蘇阿洋


話說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營統治官王亦叛亂,身為江寧知府的趙明誠不但不指揮平定叛亂,確自己先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逃脫感到羞愧,夫妻間便少了往日的魚水和諧,他們在逃跑行至烏江,站在西楚霸王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隨口吟出了這首另男子漢大丈夫汗顏的千古名作,丈夫趙明誠自然能聽出其中的奧義,不覺羞愧難當,從此一蹶不振,不久便撒手人寰。


徐光59


說趙明誠是被李清照一首詩氣死,不如說是被自己羞愧而死更恰當。

李清照大才女是兩宋之交年代的婉約大詞人,號易安居士。有名的就是那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據說這是對自己丈夫趙明誠的揶揄。他的丈夫趙明誠因妻子李清照被世人所知。

古人也如同我們,喜歡八卦,更喜歡美女明星八卦,尤其喜歡美女明星的感情八卦。李清照大美女被認為是當時“詞家一大宗”,在那個重男輕女被老夫子思想禁錮的年代,那是毫無爭議的才女星了。在狗仔隊的深挖之下,感情生活逐漸被世人所知。

要說兩人都是官二代,也算門當戶對。趙明誠的父親是當時朝中的吏部侍郎,李清照的父親也是京官,剛開始幾年兩個人也都是互敬互愛,日子美滿幸福。可惜好景不長,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倡議打擊元佑黨人,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就是元佑黨,殘酷的政治鬥爭牽連到了李清照,據悉李清照回到了孃家定居。

如果說雙方家庭矛盾波及了兩人的感情,只是其一。其二是,李清照嫁過去幾年的時間一直沒有為趙家生孩子。封建社會,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明誠在父母壓力之下,就要納妾生子,這讓一向清高的大才女李清照如何接受,這就為兩人感情埋下了深層矛盾。

後來,趙明誠得到南宋朝廷重用,任命為建康知府。次年趙明誠下屬發動叛亂,趙明誠嚇的連夜棄城而逃,連老婆孩子都沒帶,隻身逃走。這太不爺們了,簡直不算個男人,就是現在這個社會老婆也無法接受,更別說過去。這一點和元朝末年的元軍元帥王保保形成了鮮明對比,讀明史,看到元朝王保保的二十多萬軍隊被大明元帥徐達包圍夜襲時,王保保聽到炮聲感到不妙,第一個反應就是搶了一匹馬,帶上老婆和孩子逃走,追兵追到黃河邊,眼看無處可逃時,人家蒙古元帥當機立斷,砍倒一棵樹,讓老婆孩子坐到樹上,自己推著大樹遊過黃河,逃之夭夭,明軍追兵看得目瞪口呆。看到這裡真為人家王保保點贊,真爺們!

如果大才女李清照和河趙明誠草草離婚,簡直太便宜他了。看看李清照文人是如何誅心的。據說逃到烏江的時候,趙明誠走在李清照的後面,美女作家想起了楚漢相爭的大英雄項羽,隨口吟出了那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趙明誠羞愧難當,越想越窩火,不久就病逝了。


弘源界天星命理風水


相傳氣死趙明誠的這首詩就是著名的《夏日絕句》:“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作於建炎三年三月,趙明誠讀後羞愧不已。八月份,趙明誠赴任湖州,途中染疾,不久病逝於健康。

那麼,一首詩何以讓趙明誠氣死?這件事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

《夏日絕句》創作背景

建炎三年二月,時任江寧知府的趙明誠,接到下屬的密報:御營統制官王亦有叛亂的可能。趙明誠此時已經接到調令,即將赴湖州上任,正準備啟程。所以,他沒有對下屬的彙報放在心上。

果然王亦造反了,好在下屬有擔當,提前做了準備,沒有造成大損失。下屬平定叛亂後,去向趙明誠彙報工作,卻得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果:趙明誠用繩子從城牆上垂吊逃出了城外!

事發後,趙明誠受到了撤職處分。三月份,李清照與趙明誠乘船從蕪湖前往當塗,路過烏江。她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李清照創作心境探析

很顯然,李清照對丈夫的臨陣脫逃行為感到不恥,這首詩顯然是在諷刺趙明誠沒有擔當,缺少大丈夫該有的英雄氣魄。趙明誠也不可能讀不懂李清照的心思,羞愧也是必然的。

不過,我們不能將李清照的創作心境,單獨作為看做是個人對丈夫的失望,倘若如此,以李清照的氣節,斷斷不是一首詩就能了結此事的。

這首詩創作的時間是建炎三年,靖康之變剛剛過去三年,新成立的南宋朝廷,對外辱所變現出來的懦弱與退縮,才是讓李清照氣鬱難平的根結。

建元元年十二月,李清照將青州老宅收藏的金石古器,挑重要的裝了十五車,一路水陸兼程,運送到建康以避戰亂。剩餘的收藏品,留在青州,整整裝滿了十間屋子,結果全部毀於戰火!

國破山河歲,百姓顛沛流離,李清照也飽受了國難給自己帶來災難。可恨的是,南宋朝廷偏於苟安,一味退縮。李清照曾經寫下:“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這樣的詩,來諷刺趙宋王朝的懦弱。

退縮、苟安、懦弱、逃跑、投降,似乎成了南宋朝廷的標配字眼,趙明誠的表現,其實就是那個大背景下,官場的一個縮影。當看到一個人失職時,你可以憤怒,當看到所有人都是如此時,還有憤怒的力氣嗎?除了悲哀就是心死!

所以,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不光是諷刺趙明誠,更多的是在諷刺南宋朝廷,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呼喚!

趙明誠果真是被氣死的嗎

毫無疑問,趙明誠是不稱職的官員,也是沒有擔當的男人。和平年代,人人道貌岸然,戰爭與災難之下,人性畢露。

趙明誠讀到《夏日絕句》會是什麼感受呢?羞愧恐怕是少不了的,不過,在整個朝廷官員醜行畢現的大環境下,趙明誠是不是因此就會被氣死,恐怕是個大大的問號。

趙明誠被免職後僅僅五個月,就被再次啟用,說明社會已經墮落到對這種行為見怪不怪的程度。李清照在她的《金石錄後序》中,描繪了趙明誠赴任時,雙方告別的場景,趙明誠“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這副神情,分明是春風得意,哪有一點被氣死前的影子?

分別前,李清照擔心家鄉遭遇兵禍,衝著已經離岸的船問趙明誠:“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我該如何處置?”趙明誠答道:“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

不得已的情況,先棄輜重,再舍衣物,再次舍書畫,再次捨棄古器,只有一樣東西,你必須與它同生共死——《趙氏神妙帖》!

由此可見,趙明誠作為官員,其實就是尸位素餐,他把金石看得比命還重要,至於官員的責任義務,盡不在其中。對他棄職逃跑的行為,他會有慚愧,恐怕不會很深,更不會被氣死。更何況,《夏日絕句》李清照針對的也不僅僅是趙明誠。

尾聲

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親寫祭文,其中有一句:“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感慨趙明誠死得其所,獨獨留下了自己,依然要在這個混亂汙濁的世界掙扎!趙明誠的喪事辦完後,李清照大病一場。

當年十一月,金軍攻破洪州,李清照只能攜帶少量書帖逃離,輾轉其間,平生所蒐集的文物基本喪失殆盡!趙明誠倘若活著,他恐怕真的要氣死!

說來說去,唉,都是混亂的世道作孽,來百姓都是風中落葉!


尋根拜祖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李清照是如何憑藉一首詩氣死了丈夫趙明誠?”

提起李清照,大名鼎鼎誰人不知!但是要說李清照一首詩能夠氣死丈夫,這也太誇張了吧!難道是李清照的詩詞太犀利,猶如利劍;還是趙明誠的度量太小,心胸狹隘呢?我覺得都不是!可是,為什麼會有李清照僅憑藉一首詩就將丈夫趙明誠氣死的說法呢?這到底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話說當年,趙明誠還是江寧知府的時候,夫妻二人還算是志趣相投,一起談詩論畫好不愜意。後來,也就是在1129年,夫妻二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為什麼呢?因為當年趙明誠接到了調令,讓他到湖州去任知府,可是在辦交接手續之時發生了意外,他接到了緊急情報:御營統制官陰謀叛亂。作為還沒離任的知府本應該調遣兵力平定叛亂,即使不想管也應該報告上級才是。但趙明誠卻只顧自己妻小家眷,不顧城中百姓安危,棄城而逃。

雖然李清照和丈夫一起“逃走”了,但她內心卻是矛盾的、羞愧的,她即愛眼前的男人,又為他的行為感到無地自容,作為男人卻如此貪生怕死。也正因此,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感情冷淡了很多,常常為自己嫁了個這樣的男人而自責。在他們逃跑的途中,路過烏江,此情此景,讓她想起了西楚霸王,於是吟出一首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也許是趙明誠在聽到李清照的詩句後,知道這是在諷刺自己,於是羞愧難當,從此背上了心理包袱。不久之後便一病不起,一命嗚呼了。據《金石錄序》記載,趙明誠是病死的。因此,我覺得趙明誠的死似乎和李清照的這首《夏日絕句》沒有太大的關係,趙明誠的度量不可能這麼小,只不過李清照的詩可能是一個誘因罷了!


大史官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詩人,她憑藉留下來的僅僅七八十首詩詞卻能跟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平起平坐。在讀李清照的詩詞時不難發現,李清照在前半生的詩詞中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幸福。而後半生卻道盡了心酸和悽苦。

在我們印象中,李清照在嫁給第一任丈夫趙明誠時,兩個人是志趣相投、相親相愛非常幸福的。但李清照有一首詩卻讓趙明誠羞愧難當。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和趙明誠在一起後兩人情投意合、夫唱婦隨可以說是完美的夫妻生活了。然而好景不長,金兵來襲 遭遇兵變,面對敵軍 作為當地地方官的趙明誠不僅沒有帶兵平亂,反而第一時間倉皇逃走,李清照作為妻子只能跟隨,但李清照心中卻並不認同趙明誠的行為。



以前兩人生活無憂無慮,興趣相投到顯不出來什麼,但面對國難當頭李清照雖為女子卻有著不輸男子的愛國情懷。兩人逃到烏江邊時,面對濤濤江水李清照想到了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於是吟誦了這首《夏日絕句》。意思就是人生在世就應該像項羽一樣當個大豪傑,即便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面對李清照的英雄氣魄,臨陣脫逃的趙明誠羞愧難當,心中一直鬱鬱不平,再加上接二連三的變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久就病逝了。

李清照這首詩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對丈夫此種行為的不滿,更是為了諷刺當時宋朝統治者們面對外敵入侵的懦弱無能。


歷史湮滅的足跡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開國皇帝之尊,坐上大宋天下的寶座後。他天天擔心武將們如法炮製學他,再造出一個新政權。於是他就用“杯酒釋兵權”的妙計,罷免了武將。

由於他開創了重文輕武的先例,導致後來國家戰鬥力下降。

於是在公元1125年,也就是北宋宣和七年,北方的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

宋徽宗見勢不妙,就把位子禪位於太子趙桓,就是後來被抓走的宋欽宗。

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了徽、欽二帝,導致北宋直接滅亡了。史稱“靖康之恥”。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於是他定都南京建立了南宋。

南宋政府成立後,重新啟用趙明誠擔任江寧知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南京市市長)。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密州諸城(今山東諸城龍都街道)人,他是宋徽宗崇寧年間宰相趙挺之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

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正在擔任江寧知府的趙明誠接到旨意,他被平調到湖州任知府。就在這時,他的手下急報,有一個叫王亦的守備司令準備叛亂謀反。

趙明誠畢竟是一介文人,從小養尊處優,一聽說有人要叛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去制止,而是在心裡犯起了嘀咕:這馬上就走了,擔這個風險不值,於是趁著黑夜,他和兩名負責江寧行政事務的官員從城牆上吊下根繩子狼狽逃走的,這種行徑真是猥瑣醜陋至極。

城裡邊的眾將士都還等著這位城主帶領他們上陣殺敵呢,他倒好早早溜了。

不過好在最後還是朝廷鎮壓住了王亦,及時制止了兵變。兵變這件事平息之後,趙明誠因為翫忽職守就被朝廷嚴肅處理,革職查辦了。

李清照聽到丈夫的行徑,感到十分的失望羞愧。她心想:這還是我認識的丈夫嗎?

趙明誠的貪生怕死、懦弱自私、毫無骨氣和沒有責任感的行為,給了李清照當頭一棒,她開始鄙視他。

在李清照的眼裡,趙明誠的叛逃不僅僅是簡單的逃命那麼簡單,他失去的是大宋文人的骨氣和尊嚴。

後來他們在去湖州的途中,行到烏江項羽自刎處,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他想到宋朝因為重文輕武而導致的國家懦弱,據說宋朝政府為了防止武官兵變,兵符都掌管在文人手裡,打仗時會派一文一武,文管掌管兵符,武官只負責指揮打仗。這樣做的結果最終導致武力削弱,國家滅亡。可是這能怪誰呢?這是國家最高領導層的決策。

又想到自己國家的皇帝竟被金人抓走百般凌辱,據說金太宗為了虐待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宋朝皇帝,特意發明了一項懲罰制度,那就是牽羊禮。

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脫掉身上的衣服,然後跪在地上,雙手綁上繩索,披上羊皮,作為一隻待宰的羔羊,從地上慢慢地牽著爬行。

金太宗用這種方式來虐待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他們的嬪妃和大臣,就是為了讓世人都知道,宋朝的君臣只不過是任人宰割的綿羊,毫無還手之力,其目的就是為了羞辱他們。

不過這裡面倒是有一個人寧死也堅決不肯受此等侮辱,她就是朱皇后。當時朱皇后只有二十六歲,路上就有很多金人企圖侮辱調戲她,她就拼命反抗,保住了自己的貞節,但在分配俘虜時,她毅然選擇了自盡,撞牆和上吊都被人救下後,她最後投水自盡。金太宗聽說後,嘆息說這個女人比兩個皇帝強,並賜給她一個封號叫“貞節人”。

再想想往日的丈夫趙明誠是多麼正義,多麼熱血,多麼有人情味,如今國家有難,他在金兵面前卻完全像個軟柿子,狼狽不堪。

她多麼希望丈夫活著就要像韓信、張良那樣平定天下,做人中豪傑。

死了就要馬革裹屍,為國獻身,要做鬼中的英雄。

當她想到那個至死都不肯過江東的項羽。

當年的項羽歷經雍丘之戰,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咸陽城分封諸侯,是當真無愧的蓋世英雄。

但在“楚漢戰爭”失敗後,項羽不肯上烏江亭長為他準備的救命船苟活江東,自刎而死,用自己的生命,以謝江東父老。他雖敗猶榮。

想到此處,李清照不盡脫口而出吟到:

《夏日絕句》 宋 •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可以說大義凜然,力透胸臆,直指脊骨!20個字就像一根厲鞭,瘋狂抽打著南宋的軟弱無能,同時也鞭笞在趙明誠的身上。

據說當她吟出這首絕句時,趙明誠正站在她的身後默默的傾聽,趙明誠也熟讀詩書,自然能聽出其中深意,不覺羞愧難當,無顏再面對她,總覺得在她面前抬不起頭來,從此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之後便病倒了,最後抑鬱而死。

我覺得李清照的這首絕句是導致趙明誠死因的一個因素,並不能說就是這首詩把他給氣死的。

試想,如果趙明誠是一個臉皮很厚,沒有羞恥心,也不知悔過,甚至是一個睚眥必報,心胸狹窄的人,那我覺得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恐怕李清照下半輩子的命運要改寫了。

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