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噁心的洗白和最噁心的抹黑

雖然煌煌青史上,“洗白”與“抹黑”都是並不罕見的套路,程度到“最噁心”的也有好多樁,但很值得一說的,卻是明朝的兩樁典型,不止過程讓人痛惜,更永遠有著警示的意義。

首先是一樁“最噁心洗白”的,當屬嘉靖二十七年(1548)的雙嶼島之戰。


如此“繁榮”,明王朝當然不能坐視,連窩在深宮裡練丹修道多年的嘉靖皇帝,這下都氣的坐不住,迅速調集各路精兵,由名臣朱紈冷靜統籌,對雙嶼島發起暴烈打擊。歷經浴血奮戰,終於攻克全島,掃平了大股血債累累的倭寇團伙,進而又沿著雙嶼島乘勝追擊,在浙江福建沿海鐵腕絞殺倭寇,是為明朝嘉靖年間,一場重要的抗倭勝利。

但對這樣的勝利,東南沿海的好些“大族”們,卻是坐不住了。

結果,當朱紈率領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奮戰時,那些“衣冠之盜”們“餵飽”的朝中御史言官們,開始了卑劣的“洗白”套路:兵科給事中杜汝楨與御史陳宗夔大咧咧“開火”,把被朱紈剿滅的葡萄牙海盜,竟說成是“和平入貢”的滿剌加國使臣。其實他們所說的“滿剌加國”,早已經被葡萄牙海盜滅國:沿海百姓慘遭截殺的苦難,倭寇的累累罪行,這兩位“精英”視而不見,只是紅口白牙,大肆洗白。


於是,在他們的顛倒黑白下,外加大批收了好處的言官們紛紛跟風,一番炒作下,輿論陡然轉向。這些倭寇團伙,就被成功洗白成了“和平商人”。為國血戰的朱紈?反而被扣了“殺良冒功”的大罪。朱紈的愛將盧鏜等人獲罪下獄,朱紈也要勒令進京接受訊問。性情剛硬的朱紈,不甘忍受這等羞辱,竟以自盡來證清白,更留下了一聲振聾發聵的遺言:去中國濱海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

朱紈死後,仍然是在這群“衣冠之盜”的縱容下,沿海倭寇死灰復燃,原本基本平定的海疆,又混亂了近二十年,才在戚繼光的打擊下回歸太平。可這“去中國衣冠之盜難”的教訓,卻依然警鐘長鳴。直到今天,類似的衣冠禽獸,依然需要我們擦亮眼睛辨認。

而比起這類“最噁心洗白”的事件,另一件明朝滅亡前夜,堪稱“最噁心抹黑”事件,也同樣當得後人一聲嘆息:盧象升之死。


但就是這戰功累累的浴血年代裡,勞苦功高的盧象升,也一直憤懣於朝中的暗箭。那個抹黑成習慣的明朝官場,以他自己的哀嘆說,朝中那些名聲在外的“清流”們,根本就不懂前線軍情,只知道覥著臉張嘴亂罵。以至於“不問難易,不顧死生,專以求全責備。”出生入死的背後,常見潑天罵聲。

可坦蕩為國的盧象升哪裡想到,他最終還是倒在了這樣的“暗箭”下。崇禎十一年,清軍再次迫近北京,忍著喪父哀痛的盧象升,毅然扛起護國的重任。可不曾想,堅決抗敵的他,竟被一心求和的晚明“名臣”楊嗣昌當作了眼中釘。為了讓盧象升打敗仗,楊嗣昌不顧國難當頭,玩命在背後拆臺:配屬給盧象升的部隊被調走,許諾的糧草軍械不兌現。可憐孤守慶都的盧象升麾下,就只剩了五千老弱,直面清軍數萬虎狼。


盧象升殉難了,可抹黑盧象升的鬧劇還在繼續:仗著崇禎寵信的楊嗣昌,扣押盧象升屍體八十多天不上報,嚴刑拷打相關的兵士,企圖誣陷盧象升臨陣脫逃。酷刑恐嚇下,卻沒有一個人昧著良心汙衊盧象升謀反。即使這樣,壯烈殉難的盧象升,其家人依然三年沒得撫卹。

把一個忠勇的英雄,逼迫到如此“抹黑”的地步,如此明朝,怎能有救?一個抹黑英雄成習慣的國家,必然,已失去了生命與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