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英國最強大的時候,當屬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那時候的英國,控制著百倍於自身的領土以及佔全世界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人口。英國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一個可以獨立作為一個洲的澳大利亞,一個幾乎佔了一半北美的加拿大,一個小小的南太平洋島國等等,這些地方都歸英國統治。對於英國龐大的殖民地,有人曾說道:“大英帝國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總有一部分領土能夠直接面對太陽神阿波羅,大英帝國成了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但正所謂盛極而衰,曾經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也迎來了它“日落斜陽”的時刻。那麼,曾經強盛的英國是如何從神壇上跌落下來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一、成也戰爭,敗也戰爭

曾經的英國,因戰爭馳騁於世界若干個世紀,同樣也不得不因戰爭退出歷史舞臺。而迫使其退出歷史舞臺的戰爭,則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戰的爆發,對英國來說,是始料未及的,因為它將會成為英帝國走向衰落的轉折點。隨著一戰的大規模爆發,英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像一個無底洞似的,永遠都填不滿,而勝利的曙光卻遲遲未到。

一戰期間,隨著英國大量的投入,國內的工業體系生產速度已經跟不上戰爭擴張的速度,為了維持並取得戰爭的勝利,英國在獲得美國援助的同時,還要依靠其統治下的各殖民地和保護國的支持,這為後來各殖民地的獨立,埋下了伏筆,導致了英國控制下的殖民地離心傾向。

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同時,由於戰爭的長時間、大規模消耗,導致曾經世界第一的英國工業體系不斷萎縮。戰後英國又面臨崛起的新工業化國家對它這個老牌工業國的衝擊。戰後,由於缺乏大量的資金去建設更新原始資本,英國的煤炭、鋼鐵、紡織、機械製造等工業部門開始走向衰落,從而使英國整個工業體系開始衰落。而依靠著從工業革命建起來的工業體系在一戰中被打的大傷元氣,從而導致了整個英國的衰落。

如果說一戰是英帝國走向衰落的轉折點,那麼二戰則使得英國徹底走向了衰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有了離心傾向並不斷脫離英國的統治,英國此時已經有了衰落的跡象。但是,英國人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帝國正在瓦解,他們仍然將其視為一個世界強國。然而就在此時,經歷一戰失敗的德國正在養精蓄銳,試圖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英國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反而側重於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英國人不會想到,戰爭的炮火將再次洗禮這個外強中乾的帝國,他們的龐大帝國將進一步衰落。

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政治上,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英國強迫其統治下的殖民地參戰,隨著英國剝削的日益加重以及當時全球的革命浪潮,使大多國家脫離英國紛紛獨立,導致英國的實力大打折扣,話語權進一步縮小;經濟上,二戰期間,英國的軍費開支幾乎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國家預算的五分之四被用於軍事需要,源源不斷投入的戰爭經費使英國從工業革命以來攢下來的資本基本上被打的一乾二淨。除此之外,還要依靠美國的援助,導致其在經濟上更加依賴美國,從而為後來美國從經濟上控制英國埋下了伏筆;軍事上,作為曾經的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被消耗殆盡,從而無法控制其廣闊的殖民地。

綜上所述,英國在二戰中雖然是以勝利者的形象,並且是劃分勢力範圍的三大國之一,但由於二戰的衝擊,損失慘重。戰爭使英國由債權國作為債務國,丘吉爾對此說道“英國是揹負著世界上最大的債權走出這場戰爭的”。因此,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英國作為老牌帝國主義的強國的雄風已經蕩然無存,不斷變化的國際局勢衝擊著世界格局,英國走向衰落已經成為了必然。

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二、自由放任政策的終結

所謂“自由放任”,也指“自由貿易”,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在商人貿易的過程中不進行干預,讓商人自由地進行貿易。而英國之所以強大,自由放任政策可以說立下巨大的功勞,成為了英國強大的重要思想基礎和保證。因此,“自由放任”成了英國興起的金科玉律和立國至寶。

但是,到19世紀下半期,由於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自由放任”的政策已經過時了,國家干預經濟開始出現。作為對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英國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放棄自由放任的理論與實踐,轉而實行國家干預經濟與市場相結合的做法。而“自由放任政策”在英國的終結,則是其丟掉強國地位的根本原因。

雖然“自由放任政策”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但任何政策不可能永恆不變,隨著時代的變化,政策也必須發生變化。隨著其他國家的崛起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英國已經逐漸失去了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地位,它已經無力再堅持“自由放任政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英國自由主義政策的終結,標誌著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徹底喪失。

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三、 “從搖籃直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早在20世紀初,英國就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福利制度。因為那時候英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位於世界前列,具有相當雄厚的財力基礎。因此,當英國工黨贏得大選時,他們承諾要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提供養老金,要為英國人提供全民醫療系統。

但後來,隨著一戰二戰的爆發,英國人的福利制度並沒有享受多長時間。二戰之後,英國成立了戰後重建委員會,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恢復戰前福利制度,一位英國的經濟學家威廉·貝弗裡奇在成為委員會主席之後,便出臺了一項名叫《貝弗裡奇計劃》的承諾,要為國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務。

從“日不落帝國”到“日落斜陽”,英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隨著英國二戰的勝利,全國上下都沉浸在戰爭勝利的喜悅之中,包括英國政府,他們沒有關係促進戰後工業效率的提高,反而熱衷於建設福利國家。英國的福利制度雖然好,但其所表現出來的弊端也是極為明顯的,就像上面所說“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直接減少了人們的生活壓力,人人都想不勞而獲。可以說,英國的福利制度養了一群懶漢,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因此,這也是英國地位衰落的一個原因。

總結

英國的霸主地位的衰落,是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二次世界大戰直接削弱了其在世界的影響力,導致“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一去不復返;“自由放任政策”的終結,使其再也沒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過度完善的福利政策,導致了英國人的惰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