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為何會衰落於二戰終結時?有幾個原因

經濟方面打不起

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為何會衰落於二戰終結時?有幾個原因

英國在二戰中雖然始終維持著勝利者形象,並且是劃分戰後勢力範圍的三大國之一,但是由於二戰的衝擊,損失慘重。戰爭期間,英國的軍費開支幾乎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國家預算的 4/5 被用於軍事需要,這樣還只滿足戰爭需要的 70%,其餘部分都依賴其自治領、殖民地和美國的援助。為支付軍需供應,英國不得不出賣大部分海外投資,黃金儲備幾乎枯竭。丘吉爾對此曾在波茨坦會議上承認,英國“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者走出這場戰爭的。”

殖民地分配不均勻

1929年的時候,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全球經濟大危機,產品滯銷,堆積如山,失業成群,人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成了很多國家的選擇,比如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有的則選擇了基建,比如美國,而英國則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四處滅火。以維持其“日不落”的聲譽。

二戰的爆發,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殖民地再分配”的問題。而這場史無前例,波及全球的大戰徹底打掉了英國最後一絲維持“日不落”地位的心思。二戰結束以後,全世界迎來了“獨立潮”。在這個潮流下,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統治徹底崩盤。從曾經的世界第一,一躍成為了美國的小跟班。並持續至今。英國的衰落,始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二戰時崩盤只是它無力維持對殖民地的控制的結果。

美國的崛起

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為何會衰落於二戰終結時?有幾個原因

歷史的輪迴

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為何會衰落於二戰終結時?有幾個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英帝國的衰落也是必然的。與其說大英帝國衰弱於二戰,倒不如說二戰加速了英國的衰弱。從宗教改革到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這幾個第一都發生在英國。率先擺脫羅馬教廷,率先進入更先進、更文明的社會,率先掌握了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就像大航海時代成就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而後荷蘭從西班牙獨立出來,又取代了西班牙成了海上霸主。這就是歷史的交替,輪迴。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屹立不倒,而大英帝國也不例外。二戰的結束,象徵著衰弱的開始。

總的來說,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經濟、政治、軍事、商業等徹底衰落,並且一蹶不振,只能成為一個地區二流國家。從那以後,只能是美國的小跟班,“日不落”帝國的雄風一去不復返。雖然說英國崛起於大海時代,而衰敗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是歷史大勢,但是具體而論說英國其實是敗亡與美國之手也確實是客觀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