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收養烈士遺孤

宋哲元是西北軍的“五虎上將”,曾經掌握十幾萬人的部隊,屢立戰功。1930年中原大戰西北軍失敗,馮玉祥下野。西北軍各派系潰敗下來的軍隊聚集在山西運城。當時,大家都不願意解甲歸田。宋哲元、張維藩、馮治安、張自忠、趙登禹、李文田、何基灃、蕭振瀛等8人共議集合力量,重新創辦一支新的軍隊。大家推舉宋哲元為領袖。

張學良收編宋哲元

在新軍成立之時,宋哲元對此前的軍事生涯進行了檢討,認為自己“前半生打內戰是錯誤的,所以大家決議就是今後不再打內戰,軍人的天職是以保家衛國為本”,從此樹立了新的方向。當時,重新組織的軍隊只靠閻錫山每月撥給的16萬晉鈔難以維持,經商議,由蕭振瀛代表新軍謁見張學良,請求張學良收編。

張學良久慕宋哲元的指揮才能,隨即決定收編,並贈宋哲元一把將軍指揮刀,刀柄上刻有“張學良贈”的銘文,新軍改稱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委任宋哲元為軍長,下轄兩個師,馮治安為第一師師長,張自忠為第二師師長。

“東北易幟”後不久,南京國民政府統一編制,宋哲元所部被編為第二十九軍,下轄3個師,即馮治安的三十七師、張自忠的三十八師和劉汝明的暫編第二師,全軍共兩萬人左右,分駐晉、察二省。

宋哲元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練兵經驗。他將部隊訓練分為戰技訓練與思想教育兩種,指導部隊積極進行體能訓練和射擊訓練,並在全軍開展愛國教育。

在體能訓練上,宋哲元經常命令部隊夜間開拔,進行急行軍。據記載,一晝夜行軍最遠達到180裡。宋哲元還確立了全軍生活上下一致的原則,冬天雖然經費困難,寧可軍官欠餉,也要給士兵每人置辦棉衣和兩雙鞋。由於沒錢置辦武器,有些部隊還使用清末時期的毛瑟槍。宋哲元開動腦筋,給每個士兵打了一把大刀,並且請了著名的武術家將“六合神拳”改編成“無極刀法”,日夜訓練近戰格鬥本領,大刀遂成為二十九軍的重要武器之一。

在思想教育方面,宋哲元提倡以愛國教育為主:每日早晚點名之時,長官必向部下發表包含了愛國思想和戰略要術的談話,使士兵銘記在心,並請人編輯愛國、愛民歌曲和“順口溜”,教給士兵傳唱。所以宋哲元在山西練兵兩年,訓練出了一支軍紀嚴明、能征善戰的隊伍。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宋哲元曾率領二十九軍將領發出抗日通電,表示:“哲元等分屬軍人,責在保國,謹率所部枕戈待命,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奮鬥犧牲,誓雪此恥”。1932年,日本在佔據我國廣大東北地區後,準備進一步鯨吞我國華北地區。在日軍攻陷山海關和熱河後,華北形勢危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集結華北地區的30餘萬軍隊,編成8個軍團進行抵抗。宋哲元被任命為第三軍團總指揮後,隨即率部趕往長城沿線,負責防守冷口以西經龍井關、馬蘭峪、羅文峪、城子嶺口、喜峰口、潘家口等約300裡的防線,其中最重要的是喜峰口和羅文峪。宋哲元任命馮治安率領三十七師以三屯營為中心負責城子嶺口—喜峰口—潘家口一帶的防線,張自忠率領三十八師負責龍井關—馬蘭峪的防線,劉汝明的暫編第二師以遵化為中心,負責防守羅文峪。在部隊開赴前線之際,宋哲元對全軍進行了戰鬥動員。他告訴每一個官兵:“這是我們軍人保衛國家的最好時機。”

二十九軍將士領命後,從當時的察哈爾省張家口出發,以多年來練就的晝夜急行軍火速開赴前線。二十九軍原定於3月10日接防萬福麟的五十三軍防守喜峰口,但因五十三軍已經於3月9日潰敗下來,宋哲元遂立即指揮修改作戰方案,調動全軍最精銳的三個旅(三十七師趙登禹的一跂九旅、王治邦的一一跂旅、三十八師佟澤光的一一三旅)奪回喜峰口,任命趙登禹為喜峰口前敵總指揮,王治邦為副總指揮,佟澤光協助之。三支部隊趕到喜峰口,迅速投入戰鬥。

二十九軍官兵憑藉步槍、大刀和手榴彈,對抗武器精良,又有坦克、火炮、飛機配合戰鬥的日軍的大舉進攻。雙方圍繞喜峰口外的幾個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二十九軍“雖遭受敵人之強烈炮火,亦不稍退……用手榴彈投擲較遠之敵人,較近者則揮大刀砍殺,殺聲震天,血光滿地。”連日的“白刃相接,血戰終日”,二十九軍官兵“奮不顧身,拔刀衝入敵陣,砍殺無算”,但也付出了很大傷亡。宋哲元等認為,日軍具有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若想取勝,“必須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後方。於是,二十九軍組織大刀隊,在趙登禹等的率領下,高呼“大刀大刀,雪舞風飄;殺敵頭顱,壯我英豪”的口號,兩次對日軍發動夜襲,砍殺了大批正在睡覺的日軍,並燒燬了日軍的輜重糧草,炸燬了敵人的火炮和裝甲車。戰鬥中,旅長趙登禹在受傷的情況下依然不下火線,親自率領大刀隊向敵人砍殺,在後續部隊的掩護下撤出了戰場。

二十九軍在喜峰口戰鬥中大獲全勝,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為之高漲,二十九軍大刀隊名震天下。上海青年麥新還為二十九軍大刀隊創作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歌詞通過《申報》主編史量才送到二十九軍軍部,從此代替了此前二十九軍的軍歌《滿江紅》在軍中傳唱。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大刀進行曲》更是傳唱全國。後來根據演唱效果和實際需要,《大刀進行曲》歌詞中的“二十九軍的弟兄們”被改為“全國武裝的弟兄們”,“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改為“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

大刀隊出發前,宋哲元曾詢問每位戰士的家庭情況並一一做了記錄。喜峰口戰鬥結束後,數百名大刀隊戰士中有一部分犧牲在戰場上,宋哲元除對陣亡將士予以紀念、表彰,還對犧牲將士的家屬給予撫卹。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場上殉國的班長侯萬山,不僅受到表彰,他的後人還與宋哲元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侯萬山,1897年生,北京市人,早年參加西北軍,在石敬亭的手下任排長。1931年,他隨宋哲元部在山西接受整編,成為二十九軍三十七師趙登禹旅的班長。在長城抗戰時,他響應宋哲元軍長的號召,自願參加大刀隊。侯萬山跟隨大刀隊爭奪被日軍佔領的喜峰口長城。部隊仰攻喜峰口敵軍陣地時,遭遇日軍的抵抗。經過激烈的戰鬥後,大刀隊員在陣地上休整。此時司務長揹著一大籮筐麵餅從後方登上陣地前沿給戰士們送飯,不料日軍的炮火再次襲來,侯萬山和司務長奮不顧身地站起來大喊,指示其他戰士隱蔽,但二人被敵人發現雙雙中彈犧牲。侯萬山是最早犧牲於喜峰口的大刀隊隊員之一,享年36歲。

侯萬山和妻子姚氏共育有子女7人,長子13歲,次子9歲,參加大刀隊前,因妻子剛生了一對雙胞胎,曾向軍長宋哲元託孤。長城抗戰結束後,侯萬山血灑疆場。為了照顧侯家,由二十九軍按時提供生活必需品。不久,宋哲元夫人常淑清到陣亡將士家慰問,並調查陣亡戰士家屬的情況。到侯家時,她發現侯家妻兒窮困潦倒,其妻因丈夫犧牲悲痛過度,精神恍惚,且身體消瘦,導致奶水皆無,新出生的雙胞胎已奄奄一息。常淑清馬上命隨行人員給侯家多留下慰問品,並將此事立即告訴了宋哲元。

宋哲元考慮後,決定收養這兩個孩子,以保證他們能夠活下來。隨後,宋夫人與石敬亭的夫人再次找到姚氏,經她同意,抱走了兩個孩子。宋哲元見後非常高興,給兩個孩子取名紀峰、紀峪,以紀念喜峰口、羅文峪之役。

(作者為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