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擁兵30餘萬的馮玉祥西北軍失敗瓦解,大多數部隊被蔣介石收編改編,僅有7萬殘軍北渡黃河逃入山西境內,靠著閻錫山每月16萬元的接濟勉強支撐。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第29軍1萬5千人編制,養活了3萬官兵

1931年1月,這部分殘軍被負責北方編遣任務的少帥張學良收編,先稱東北邊防軍第3軍,後依全國統一編制稱陸軍第29軍,宋哲元任軍長,雖然全軍僅給了兩個師1萬5千人的編制,但一番裁汰之後總共有3萬餘人不願離開部隊。無奈之下,在馮治安第37師、張自忠第38師之外,又組建了暫編第2師和兩個軍官團。很長一段時間,從軍長到士兵,一律只管吃飯不發薪餉。直到1932年8月宋哲元被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掌握了20多個縣的地盤,經濟拮据的情況才有所緩解。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29軍兵雖強,裝備卻很弱

若論兵員素質,第29軍官兵都是西北軍多年保存下來的百戰餘生,整編時又進一步裁強留弱,留下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但部隊的裝備實在太差,野炮、山炮加一起僅10餘門,重機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不足兩挺。士兵手裡的步槍大約1/3是“老毛瑟”槍;1/3是清朝末年張之洞創立的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還有1/3是第29軍自辦的槍械所製造或從孫殿英處買來的土造槍。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長城抗戰第29軍名聲鵲起

儘管裝備落後,但第29軍因陋就簡,為士兵每人打造了一把大刀,並請來了武術名家勤加教習。在1933年3月的長城抗戰中,第29軍血戰喜峰口、羅文峪等地,並組織大刀隊對日寇發動夜襲,斃傷俘敵近6千人,取得了東北三省淪喪以來抗擊日寇的第1次重大勝利,消息傳來,國人歡欣鼓舞。上海的《時報》、《申報》,北平的《世界日報》,天津的《庸報》等都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使得第29軍官兵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3萬東北軍的好裝備被全部留下

當第29軍獲得舉國讚譽的時候,駐守熱河省的省主席、第4軍團總指揮兼第53軍軍長湯玉麟卻在日寇進攻下不戰而逃,日寇百餘騎兵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省會承德。在全國上下一致聲討下,湯玉麟主動提出將所部交宋哲元收編,使宋部再增加7個旅3萬人槍。雖然湯玉麟的部隊長期缺乏訓練,士兵戰力低下,但作為東北軍的元老、張作霖的鐵桿兄弟,其部隊的裝備卻非常精良,不僅有大批戰馬和輕重機槍等數萬槍械,還有幾十門大口徑火炮,宋哲元採取“先收編、再精簡”的策略,大刀闊斧裁撤淘汰新收編各部,尤其是以軍紀渙散的聞名全國的湯玉麟部,更是幾乎盡數遣散,留下其武器彈藥使第29軍的裝備得到大幅改善。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抗日同盟軍精華編入第29軍

1933年5月,第29軍自長城撤至通州以東佈防。在其後方的察哈爾省,原西北軍首領馮玉祥組織領導抗日同盟軍運動,從四面八方彙集舊部和從東北撤出的各路義勇軍,組建了人數超過10萬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6月下旬至7月中旬,抗日同盟軍強勢出擊,相繼從日偽軍手中收復寶昌、沽源、多倫等地。但是,蔣介石擔心馮玉祥藉此東山再起、重掌一方軍政,因此對抗日同盟軍採取嚴厲打壓政策。為了保存抗日力量,也因為同盟軍糧餉無著,難以長期維持,馮玉祥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由昔日的老部下宋哲元接手同盟軍。由於第29軍剛剛取得的抗日英名,宋哲元的收編工作非常順手。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