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日本人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虽然岛国地处亚洲,他们却觉得自己是“西方人”。这种思想是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的,在那个历史时间点上,当相对先进的西方思想和制度与较为传统保守的东方文明碰撞时,不少日本高层大受震撼,他们彻底摒弃了千百年来对中国这个宗主国的崇拜,甚至话锋一转,觉得再把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一套揣着当宝贝,那么日本将没有未来。


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这种说法是确凿存在的,它基本来自有着“日本伏尔泰”之美誉的福泽谕吉的著作。作为颇具声望的大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不少言论却是十分极短,令人大开眼界。一部《脱亚论》就要日本彻底放弃之前所秉持的一切,实行全盘且彻底的西化,让小孩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特定的教育,让他们认为自己骨子里就是“西方人”。福泽谕吉们为日本带来了什么呢?1905年,日本初级教育已覆盖全国,同时期的对手——老牌列强沙俄仍是文盲遍地;30年后,日本又普及了初中教育,连当时的英法都未能做到。从这点来看,日本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它直接决定着后者的创造力、精神面貌和未来。有一说一,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明治维新绝不是全国百姓勒紧裤腰带一天只吃两顿饭,省出钱来买军舰大炮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民族从骨子里的转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一眼同时期的中国,发生着一些十分令人无奈的事情。


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明治维新运动开始7年后,清王朝终于也后知后觉地摆出姿态,打算向西方国家取取经。1875年,第一批驻外使节赶赴欧洲,他们承载着这个东方大国挽救颓势的沉甸甸的期待。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伙人似乎并不是去学习的,而是“莅临指导”的。当使节们看到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体系和其他稀罕玩意儿时,他们丝毫没有思考为啥清王朝会在历史发展的逆流中不断落后,相反,在他们眼里,啥都不如他们大清国,甚至当着西方人面大肆吐槽,弄得气氛十分尴尬。相比之下,日本派去的代表恨不得把所见的每个细节都记录下来,最终,清王朝策划许久的这次行动未能为老旧帝国来带一点儿变革,而日本则收获了一大批青年俊才,他们日后都成了西方问题专家,成了国家变革的顶梁柱。

事实上,极端的历史环境也将中国社会极端分化。举个具体例子:并非所有统治阶层都崇洋媚外,卑躬屈膝。东邻的飞速崛起引起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的重视,然而,这些人的主张却实在是难以恭维。原来,早在19世纪初期,欧洲就逐渐兴起了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简而言之就是把达尔文对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理论照搬到了人类社会之上,声称“强者理应淘汰弱者”,那些所谓的“弱者”,即便饿死也不值得同情。晚清时期,一部分统治阶层将这种理论又升了级,他们甚至想主动对整个国家来一场“自我清洗”,把老弱病残、文盲等社会底层暴力清除,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民族素质提升。


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令人背后发凉的是,这可不是极少数“邪教徒”的异想天开,这种想法一度十分风靡,甚至连维新派领袖梁启超都相当认同。那会儿的大清国就成了这副模样:底层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饱受官府盘剥,提国家还债;上层社会除了见了洋人就两腿发软,或是整天无所事事躲在家里抽大烟,选择自我放逐的,就是这些想着对同胞搞“种族清洗”了。由此可见,晚清的混乱并不完全是西方国家的入侵引起的,在西方势力冲击来临时,咱们自己就乱了。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前中期这段历史的新旧时代交接时期,外国人创造了“东亚病夫”这样一个很混账的词用来彰显他们的优越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896年10月17日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中,英国人用“Sick man of East Asia”来形容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西方人一度把中国人视为“白人”,在强盛的中原王朝的光环之下,西方人认为东方人优雅高贵而神秘,黄肤是他们高贵气质的象征。对于“日不落帝国”而言,能踩着昔日的东方超级大国敲骨吸髓这自然是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优越感,那么,“东亚病夫”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为啥偏偏专指中国人呢?


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首先,从地理上来看,“东亚”专指中国、日本、朝鲜(那会儿还没韩国)和蒙古,朝鲜和蒙古几乎没啥存在感,剩下的也就只有中日两国。实际上,由于日本人身材矮小与外形奇特,西方人最初更喜欢嘲笑日本人,这一点在二战时凸显得尤为明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专门出了一本册子,指导大伙儿辨认中国人和日本人,其中的核心便是“日本人相貌丑陋面容猥琐”;英国高层尤其看不惯日本人,就连日本的盟友德国,也有不少高层热衷于贬低日本人,希特勒就把其称为“一群只会在海边打鱼的渔夫”。然而,日本人的国际形象差,丑归丑,但他们却让西方人不敢将其与“病夫”二字联系到一起。

除了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一场变革,令整个国家和国民精神焕然一新外,日本人也曾用十分极端的行为令西方国家胆寒。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说是有群日本兵和在日本的法国人起了冲突,也有版本说是日本藩主出巡,被3名法国人指指点点,藩主一怒之下派人把那3人砍了头,总之双方爆发了激烈矛盾,惊动了法国。作为当时世界上的顶级强国,法国才不管日本搞了什么维新,当即打算出兵收拾这个不知好歹的东亚小国。惊慌失措日本政府连忙表态,表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平息事态。结果法国方面提了两点要求:除了赔钱,还必须要找出30名凶手,把他们全部杀掉。


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其实,此事的参与者远没这么多,无奈之下,日本政府向全国征召“勇士”。令人意外的是,有超过2000人自愿送死。为了羞辱日本,法国还煞有介事地搞了场赔偿仪式。结果在双方代表签字完毕后,30名衣着整齐的勇士走进会场,当着法国代表的面剖腹自杀。有2名法国代表当场吓昏,这个东亚小国的残忍和狠劲儿给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之下,清朝除了放狠话,剩下的就是屡战屡败和不断的妥协退让,甚至连偶尔一场胜仗后都要赔款割地。就怕人比人,“东亚病夫”落到当时的中国头上,这似乎并不难理解了。

其实,要把“病夫”这样的词视为“种族歧视”,这也稍微有点牵强。拿破仑曾把土耳其成为“欧洲一病夫”,其意是指土耳其为“欧洲弱国”。或许是晚清时期中国百姓精神面貌的萎靡,这才使“病夫”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嘲讽。


为啥日本很少被骂“病夫”?惹恼法国,30名武士当场切腹谢罪


时至今日,一切都大不同了,但我们必须坦然面对的是,西方人对咱们的偏见仍惯性地存在。然而,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在于是否需要他人承认,更不需要西方人点头,真正的强大是自内而外的。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待我们,而是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国家的自我认同,对咱们民族文化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