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早年遊學,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為什麼就能預測他成為皇帝?

醉墨客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三位布衣起家的皇帝,他們分別是西漢的劉邦,東漢的劉秀,和明朝的朱元璋。而朱元璋,是最被漢人認可的布衣皇帝,被認為得位最正,崖山海戰以後,元朝滅了南宋,陸秀夫帶領10萬軍民跳海殉國,情景之慘烈,讓人扼腕嘆息,朱元璋滅元的壯舉,總算為漢人出了一口惡氣。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出生於安徽鳳陽,他的父親名叫朱五四,他的名字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投奔郭子興以後起的,說到這,大家或許有些奇怪,這名字怎麼都帶個數字呢,原來元朝規定,平民是不允許有名字的,他們的名字只是一個代號,起代號的規律是按照出生年月日,或者按照父親年齡加母親的年齡,生他的時候,他父親四十五,母親年齡四十三,那他的名字就叫八八,因為叫朱八八不好聽,就改稱朱重八。


元朝的時候還有一個規定,就是封戶制,把老百姓的職業都給固定了,種菜的子孫就只能種菜,打鐵的子孫只能打鐵,賣豆腐家的後代,只能賣豆腐,老朱家被規定為淘金戶,可金子並不是那麼好淘的,所以為逃避懲罰,從他祖父朱初一開始,就開始舉家搬遷別處,後來他爸又輾轉來到鳳陽,租了幾畝薄地,才勉強過上農民的生活,朱重八的童年就是在鳳陽度過的,主要工作就給地主放牛。

話說有一天,朱元璋放牛的時候,被暖暖的陽光照著,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另一位主人公出現了,他就是劉伯溫,劉伯溫在元朝考中進士,因為元朝時,漢人被視為末等公民,因此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只被點為一個縣丞,就是八品的縣官助理,就一個八品官,劉伯溫也沒有當長,因為他性格耿直,得罪了當地的豪紳。


劉伯溫被罷官以後,在回鄉的路上,看到了一個牧童,頭靠著牛,四肢伸開,仰面朝天在睡覺,他那個睡姿,活脫脫就是一個“天”字,毋庸置疑,那個牧童就是朱元璋。

劉伯溫見他的睡姿可愛,就故意逗他,撓了一下他的腳心,牧童的身體翻動,變成了側臥,雙手抱頭、手裡放牛的鞭子,慢慢地移到腰處,形成一個“子”字,劉伯溫見了,吃驚非小,於是他細細看了朱元璋的面相,發現他腦門上紫氣翻騰,似有龍在盤旋,果然是天子之相!

於是就拜請朱元璋出山,最終將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王朝。


據說朱元璋在起義時候,時間定在陰曆的八月十五,為了防止消息洩露,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策,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放在一個小餅裡,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後,為了紀念那個發跡的日子,於是就規定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慶祝,並將當年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小餅,命名為“月餅”,賞賜群臣分食,就這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實這只是民間傳說,類似的民間傳說還有很多,比如“泥馬渡康王”,事實本來是金國大兵壓境,北宋答應金兵的條件,以親王為質,趙構就是康王。宋欽宗答應後,趙構就被質到金國,可金兀朮見到趙構,怎麼看也不像個親王,就懷疑宋朝弄虛作假,就讓他回去了,因為趙構是被放回來的,根本就沒有什麼追兵,更沒什麼兇險。

可人家趙構卻硬生生杜撰出一個泥馬渡康王的故事,描述他機智勇敢地,從金國逃回來,夜宿判官崔鈺的廟裡,金兵追來,情況非常兇險,崔判官把他叫醒,指派泥馬馱他過河,擺脫追兵化險為夷。

這個故事就是為了烘托強調趙構的君權神授高逼格。有好事者,專門分析了他回來的路線,發現他這故事編得根本驢頭不對馬嘴。

還有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說什麼啊赤帝之子斬了白帝之子,這故事還被司馬遷收錄進史記,其實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這故事也是編造的。

他們之所以熱衷編造這些故事,無非是為了美化自己,證明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合理性,是老天爺的安排。 朱元璋的這個故事也一樣,誰都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名號甚至比諸葛亮還要響亮,民間一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這樣的能人一眼就看出來朱元璋小時候就能當皇帝,那結果還能錯嗎!由些推斷,朱元璋雖然出身布衣,但卻是真命天子下凡,當上皇帝也是理所應當。


歷來現實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上不起學,由於營養跟不上,現代眼光來看長得有點醜。古代又窮又醜所以父母就跟他找了份事,就是跟地主放牛。

故事1,朱重八天意使然,小時候和很多小孩假扮皇帝,輪流扮皇帝,輪到朱重八,當時他要斬犯重罪的罪臣,別的小孩都不聽話,突然一支樹枝斷了,剛好打死扮罪臣的小孩,所有的小孩都跪在地上喊萬歲。後來朱重八在小孩裡的威望很高。

故事2,朱重八膽肥心眼多,他和別的夥伴一起跟地主放牛,當時由於天災人禍,牛在當時是不準殺,更別說吃牛肉,但朱重八和夥伴們想吃,於是朱重八就想了個壞主意,他和夥伴把牛殺了,把整條牛尾留下,吃飽後,他讓夥伴拿著牛尾站在崖邊,他故做慌張的向地主報信說牛跌下崖,夥伴正拉著牛尾,結果地主帶人去,夥伴說牛已經跌下去了,牛尾拉斷。

故事3,朱重八天子之象,朱重八放牛期間,有一天劉伯溫路過,朱重八頭枕扁擔,四肢張開睡著,劉伯溫遠看是個天字,走近叫他,沒叫醒,朱重八謎糊之間又換了個姿勢,身體彎曲,把扁擔放在腰間,劉伯溫一看是個子字,頓時把劉伯溫驚呆了。

故事4,朱重八經徐達介紹加入明教,當時明教教主張無忌愛美人不愛江山,朱重八在明教五行旗做小頭目,慢慢做大,並打敗當時在丐幫的陳友諒,後來一統天下。好累啊,瞎扳累死人了。


小迷徒359


劉伯溫在早年的時候四處遊學,有一次,他在一片草地上碰到了朱元璋,而當時,朱元璋正躺在草地上,嘴裡叼著一根草在看星星。

那時候的朱元璋對未來生活充滿了迷茫,是一個沒有什麼志向,只想著解決溫飽的普通青年,劉伯溫看到他後,卻立馬大驚失色起來,認為朱元璋必定是這個國家未來的皇帝。

為什麼,劉伯溫僅僅只是看了一眼,就斷定朱元璋是未來的天子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劉伯溫這個人

比朱元璋大17的劉伯溫,他在歷史當中十分的出名,是一個其才智能夠和諸葛亮媲美的大軍師。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被村子裡的人稱之為“神童”,劉伯溫12歲大學畢業(中秀才),23歲博士研究生畢業(中進士),施耐庵跟他同年中進士,不過施耐庵比他大一輪。

作為博士後的劉伯溫,年紀輕輕就入朝為官。劉伯溫的看人的眼光也很獨特,不僅能夠輕易的分辨一個人的好壞,還能夠預知他們的未來。

當他首次見到朱元璋時,已經遊歷兩年,已有25歲了。

接著我們說說劉伯溫首次見到朱元璋的傳說

話說,青年劉伯溫離開了不喜歡的官場,四處遊歷,而少年朱元璋則仍然放著自己的牛。一天,二者相遇了,此時正是響午,日頭高照,萬里無雲,劉伯溫帶個草帽,手握摺扇行走在鄉間小路上,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一棵幹壯葉茂的大樹,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劉伯溫此時正好有些炎熱,熱汗直流,汗流浹背,於是便想走到這顆樹下,乘乘涼,歇一歇。但是又走著走著卻看到樹底下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衣著破破爛爛,嘴叼著一顆稻草,四仰八叉的呈大字躺著,雖然一看就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是好一生富貴樣。

  

劉伯溫走著走著來到了少年的面前,看其一番好生自得的樣子,起了興趣,想要逗一逗這個孩子,於是順手摘取了一個狗尾巴草,用來撓這個少年的腳心。但是這個少年並沒有醒,而且由於比較癢,懶洋洋的翻了一個身,這一翻可不好,劉伯溫一下子愣住了,並且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原來是起初這個少年仰殼呈大字躺著,這一翻身,少年一雙手放到身前,一隻腳伸直,一隻腳掄到身後,這不正是一個子字嗎!而其睡覺的時候碰巧將鞭子橫放在了頭上,那豈不是不是大而是天子,這一結合豈不是“天子”,

此少年竟然具有帝王之氣,將來可了不得,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天子。但是劉伯溫雖然驚歎,但是自知要順從天意,時機未到,不可逆天而行,於是便悄悄的離開了。


現在來看看正史記載以後的事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和劉伯溫一同的還有葉琛、宋濂、章溢。劉伯溫見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當年的小牧童。又見朱元璋出口不凡。

《明史》記載:太祖勞基等曰:

“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溢對曰:

“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者能一之耳。”

劉伯溫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當了朱元璋的謀臣。他提出一個讓朱元璋為之奮發的建議,那就是剿滅元朝,建立新國!

那麼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呢?

第一,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這件事。

1360年,劉伯溫才加入朱元璋的團隊,併成為其謀士,之前兩人並無交集。假設那個傳說是真,以古代朝廷記錄歷史的作風,再加上又是開國皇帝和功臣,肯定會大書特書,以刻畫朱元璋的光輝形象。然而,正史的記載並未提到,只有傳說,甚至傳說也沒說清具體何年何月。

第二,這個傳說在邏輯上說不通。

劉伯溫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早年一直想報效大元朝廷,如果看到朱元璋這種將來會取代大元的皇帝,肯定會將他提前清理,以圓自己報國之志。

即使劉伯溫重名利,看到未來的天子,他為什麼不提前押寶下注,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經發展起來再加入?

現實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但這也只是通過對孩子性格特點的觀察,來大致評估將來發展的上限與下限,還不足以支撐孩子具體的發展軌跡,更不能提前預

判出一個普通“放牛娃”將來會成為皇帝。

劉伯溫成功了,後人不去思考他為什麼成功,只是為他增添更濃厚的神話色彩,將其包裝成天意,以此寄託自己對成功智慧的嚮往。

這種傳說,在歷史上已經見怪不怪,幾乎所有的皇帝和厲害人物,都會被冠名各種“天文異相”,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司馬遷也沒少幹這種事。


總結:朱元璋年幼時與劉伯溫相見的那個小故事,都只當作故事看看就行了,自然沒有什麼相信的必要,劉伯溫的傳說大多都比較神奇,因為他能掐會算,所以不少人對他的一切都添油加醋,神話了這個人物。劉伯溫固然是一個奇才,但卻並沒有傳說裡那麼神奇,很多傳說都是杜撰出來的,連正史都未必就是真實的,何況民間的一些傳說故事呢?


路之意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一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能。


劉伯溫早年間曾在元朝廷為官,當時官場腐敗、正義難伸,劉伯溫心情十分鬱悶,所以他決定辭去官職,遍遊天下。

當他在徽州遊玩時,聽聞歙縣有一仙人洞,洞裡住著一個瘋和尚,嘴裡老是念叨一句話:“朱劉和天下,只等有緣人。”但周邊鄉鄰沒人知道他的來歷。劉伯溫很是好奇,決定一探究竟。

這一日,來到了仙人洞,只見一和尚盤坐於一青石之上,微閉雙目。劉伯溫開口道:“學生青田劉伯溫,特來拜見大師!”

和尚聞聲雙目微睜,打量了一番劉伯溫,開口道:“來了就好,來了就好。”劉伯溫十分納悶,正欲開口,和尚接著說:“我乃周顛,在此等候你多年。現傳你一本奇書,輔佐新主平天下。元神俱滅,龍興鳳陽!”


說完這句話,和尚化作一縷青煙,飄然而去。只見青石之上留有一本書,劉伯溫拿起一看,書面寫著“六甲天書”四個字。接著劉伯溫回味了一下和尚最後一句話,應該是說元朝要滅亡,而新的真龍天子在鳳陽。

劉伯溫下了山,當即啟程趕往鳳陽。但鳳陽那麼大,如何尋找真龍天子呢?一般真龍出現都會天生異象,劉伯溫決定從“異象”開始下手。

劉伯溫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探得一朱姓農民家的兒子朱重八,出生時有與常人不同之處:朱陳氏在臨產前一天晚上,夢見一位神仙給自己吃了一粒金光閃閃的仙丹。

結果第二天就生了孩子,分娩當天之時臥室忽然充滿了紅光,鄰居們都以為老朱家著了火,紛紛前來幫忙滅火。

劉伯溫此時並不能確定朱重八是否就是他要找的人,於是他決定當面觀察一番。經打聽後得知,朱重八在後山幫地主劉德家放牛。


當劉伯溫趕到後山時,只見是一個放牛娃頭枕一條趕牛鞭,四仰八叉躺在草地上睡覺,劉伯溫仔細一看,這個姿勢象煞了一個“天”字。

劉伯溫看著這個姿勢很好笑,不禁童心大發,他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放牛娃腳板底下撓起了癢癢。放牛娃腳底被撓的難受,不覺翻了一個身,側睡在草地上,一雙手放到身前,一隻腳伸直,一隻腳掄到身後。

劉伯溫再一看放牛娃的睡姿,不覺大吃一驚,這不是一個“子”字嗎?聯想到剛才看到的那個“天”字,合在一起,正是“天子”兩個字。

此時劉伯溫確信這個朱重八就是他要找的人。於是他什麼都沒說,直接回到了家鄉青田。他後面要做的就是苦修《六甲天書》,等候真龍天子召喚。

多年以後,朱元璋高舉義旗,劉伯溫前來輔佐,朱、劉合璧得以和天下。

以上內容乃民間傳說,勿當正史解讀。



花木童說史


話說劉伯溫是天神下凡,是玉帝派其來到人間尋找真命天子,並對其進行輔佐,重塑乾坤,再續天下,因此劉伯溫自帶天神光環,具有識別世間萬物的本領,再加上朱元璋本身就是真龍天子,具有真龍之氣,以及他那“不一樣”的睡姿,二者相遇,便見分曉。當然,這隻能當故事聽。

青年劉伯溫與少年朱元璋

話說二十多歲的劉伯溫雖考取功名,但是仕途不順,原來是劉伯溫生性高傲,為人清廉正直,有崇高的理想,是一個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但是他的同僚卻都是一群久居官場的老油條,吃著俸祿卻不做事,整日花天酒地,儘想著如何沾花惹草,逍遙快活。因此劉伯溫與眾同僚們雖然同為朝廷官員,卻顯著格格不入,絲毫無法融合進去,顯著涇渭分明,劉伯溫對比卻空有一番熱情,卻無處著力,又不想隨波逐流,最後只好選擇退出,另尋一番天地。


而此時的朱元璋還僅僅是一個少年,一個不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寬,只知道想要填飽自己的肚子,做著每天都能夠吃大燒餅的夢的一個放牛娃娃。朱元璋此時談不上理想,也談不上抱負,只能談做夢,做一個吃的飽飽的夢。其一天的生活就是,放牛、吃飯、餓肚子、睡覺。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就是這樣的一個娃娃,以後竟然會主宰天下,不,只有劉伯溫知道。

劉伯溫遇到席地而躺的放牛娃,為何預測其未來能夠成為真龍天子?

話說,青年劉伯溫離開了不喜歡的官場,四處遊歷,而少年朱元璋則仍然放著自己的牛。一天,二者相遇了,此時正是響午,日頭高照,萬里無雲,劉伯溫帶個草帽,手握摺扇行走在鄉間小路上,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一棵幹壯葉茂的大樹,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劉伯溫此時正好有些炎熱,熱汗直流,汗流浹背,於是便想走到這顆樹下,乘乘涼,歇一歇。但是又走著走著卻看到樹底下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衣著破破爛爛,嘴叼著一顆稻草,四仰八叉的呈大字躺著,雖然一看就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是好一生富貴樣。


劉伯溫走著走著來到了少年的面前,看其一番好生自得的樣子,起了興趣,想要逗一逗這個孩子,於是順手摘取了一個狗尾巴草,用來撓這個少年的腳心。但是這個少年並沒有醒,而且由於比較癢,懶洋洋的翻了一個身,這一翻可不好,劉伯溫一下子愣住了,並且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原來是起初這個少年仰殼呈大字躺著,這一翻身,少年一雙手放到身前,一隻腳伸直,一隻腳掄到身後,這不正是一個子字嗎!而其睡覺的時候碰巧將鞭子橫放在了頭上,那豈不是不是大而是天子,這一結合豈不是“天子”,此少年竟然具有帝王之氣,將來可了不得,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天子。但是劉伯溫雖然驚歎,但是自知要順從天意,時機未到,不可逆天而行,於是便悄悄的離開了。


很顯然,這是一個民間故事,劉伯溫未追隨朱元璋之前,二人從未謀面,更沒有這番經歷。劉伯溫確實很有才華,為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又為官清廉,正是平民百姓們所追捧的影響,因此百姓們有意突出自己所喜歡的影響,甚至將其神話,為其塑造無數個有血有肉的故事。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等等故事,大部分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在很多版本的書籍中提到早年間劉伯溫在遊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放牛娃在樹下熟睡,劉基通過察言觀色,看這名放牛娃睡姿,大吃一驚,甚至從馬背上跌落下來,認為這個放牛娃就是真命天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劉伯溫早年遊學

劉伯溫少年時期非常聰穎,古文雖然非常繁雜,但是其能夠過目不忘,吟詩作賦,文章詩詞,無所不通,而且能夠知天文懂地理,因此被鄉里人公認為“神童”,以至於他的名聲流傳非常廣泛,引起元朝重視。

劉伯溫在考試上節節勝利,被委任為官員。但他對於蒙古人的驕橫跋扈與民族欺壓的政策,失望透頂,因此不久之後決定辭官回鄉,到處遊學。

當時的老百姓都沒有什麼知識,而對引經據典、卜掛推算的劉伯溫非常的崇拜,認為劉伯溫就是傳說的神仙。基於此,劉伯溫在當時定然是一言九鼎,說話非常有分量的。

2、劉伯溫與童年朱重八相遇故事簡介

據說,劉伯溫早年遊學到鳳陽縣,發現了一個牧童,在大樹下酣睡。劉伯溫騎在馬上,分析牧童的睡覺的姿勢以及他的神態,大吃一驚,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真命天子。而這個在樹下酣睡的孩子就是朱元璋。

但是深度分析這個孩子之後,於是搖搖頭,說這個孩子命比較苦,與佛家結緣,與乞丐結緣,其父母在他年幼之後,定然會先後去世。從劉基分析與朱重八此後的人生經歷完全符合。但是這裡面有很大的玄機,與其說劉基神機妙算,不如說故事背後存在著魔術。

3、劉伯溫預測朱元璋的原由分析

他之所以預測朱元璋將來能夠成為皇帝,其真實性存在著的很多疑問。劉伯溫在元末明初以及名滿天下。其給予人們帶來的印象就是高深莫測,如同道人與神仙。當事人們都是非常迷信的,對於遊學、善於的卜掛的人,可以說是深信不疑的。

而明朝初年,流傳劉基預測朱重八能夠成為皇帝的故事,非常有可能就是造勢。正如當年劉邦斬殺白蛇,正如隋朝末年,李氏取天下等,這是都是人編造出來的,就是造勢,就是上天讓劉邦與李淵等人成為新朝的皇帝,這對於糊弄沒有什麼知識水平的老百姓是非常有用的。

劉伯溫在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固然是非常崇高的,因此元朝末年流傳劉基在早年間預測朱重八能夠成為皇帝,實質上就是為他登基造勢,使人民信服,只有朱重八才是真命天子,這對於朱重八獲得天下人的支持,以及奪取談下提供幫助。

因為當時除了碩大的元朝之外,還有陳友諒以及張士誠,而朱元璋輔助的小明王也死的非常蹊蹺。如果他直截了當的登基,很難使人信服。

基基於劉基在天下威望非常大,朱元璋完全可以藉助劉基的嘴,說早年間劉伯溫為自己卜掛,或者劉伯溫第一眼看到自己,就認為他朱重八是真命天子。

因此,劉伯溫在早年遊學時,預測朱重八能夠登基,也許是完全杜撰的,甚至劉基根本沒有見過在樹下熟睡的朱元璋,這也是古代君王取天下的慣用的伎倆。


小小嬴政


10歲的朱元璋在給地主劉德家放牛,這天晌午,他又累又餓,躺在樹蔭下發呆,不由得想起爹孃經常給自己講的家族逃難史。

聽父母講自己家世代農民,祖籍是江蘇句容縣(今南京市句容縣)通德鄉的朱家巷。

父親和爺爺像蝸牛似的,搬家搬家再搬家

爺爺朱初一被地主和蒙古統治者剝削的無法生存,帶領全家老小背井離鄉,逃到了淮河岸邊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墾荒種地。自己爺爺死後,家裡更是一貧如洗,老爹朱五四又四處遷移,歷盡艱難。他50歲時,才在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的東鄉定居下來,就在這裡他臨到了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喜得是老來得子有了兒子朱重八(朱元璋),憂的是家中貧寒,食不果腹,該怎麼養活朱重八。從出生那天起,朱重八就沒吃飽過。

朱元璋到了10歲時,其父親朱五四為了躲避元朝沉重的苛捐雜稅和徭役,再次搬家。全家來到太平鄉的孤莊為地主劉德種地,這時的朱元璋就為劉德家放牛。


朱元璋放牛

在放牛的生涯中,地主的打罵是少不了的,餓肚子,就是家常便飯。幸好有徐達、湯和、周德興等小朋友和朱重八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要不朱重八的童年該有多灰暗。此時的朱元璋聰明伶俐,鬼點子多,很有號召力。有一種遊戲是他最愛玩的,每天都樂此不彼,那就是“當皇帝”,皇帝的扮演者永遠都是朱重八。他往高處正襟危坐,讓這些小朋友跪在自己面前,高呼“萬歲”。

這天他玩累了,徐達、湯和等小朋友也都回家了,只有朱元璋還在放牛。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照在朱元璋的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覺他睡著了,就在他睡著的過程中,被劉伯溫遇見。

劉伯溫初遇朱元璋

劉伯溫自幼聰明好學,12歲就考中秀才是個“神童”,他看書過目不忘,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擅長看天文觀天象,能掐會算。《明史》記載,

“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

他青年時是個“學霸”,23歲考中進士,26歲在元朝為官,位居正八品。他忠於職守,執法嚴明他常常深入民間,在明察暗訪中,處置了許多的貪官汙吏。


這一天,27歲的劉伯溫騎馬遊訪,來到朱元璋放牛的地方,看到一個頑童睡的正酣,睡相讓人震撼。只見這小牧童頭枕一扁擔,雙臂伸直,兩腿叉開,身體成“大”字與那根扁擔合為一體,劉伯溫打眼一看這是一“天”字。他正想掐指一算,遠處的黃牛“哞”的叫了一聲。也許是小牧童的職業習慣,他抓起身邊的牛鞭,把身子側向一遍,好像要起身的樣子。可是他竟沒有睜開眼睛,只是把牛鞭棍橫放在腰間,兩隻小腿膝蓋彎曲,腳趾指向正後方,也許是太累了,他又酣睡過去。劉伯溫一看驚的差點跌落馬下,這姿勢分明是一個“子”字。合起來為“天子”。劉伯溫近前仔細觀看這小牧童面相,牢牢記在心裡,輕輕策馬遠去。

劉伯溫在正八品官職上工作了五年,由於他的正直,執法嚴明,得罪了很多的權貴,這些人聯合起來報復陷害他,劉伯溫只好辭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9年後),元朝朝廷又起用他,工作了不到一年,看不慣內部官場的腐敗,又辭職。隱居了,就這樣反反覆覆。劉伯溫的確是個人才,被朝廷多次起用。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和劉伯溫一同的還有葉琛、宋濂、章溢。劉伯溫見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當年的小牧童。又見朱元璋出口不凡,《明史》,太祖勞基等曰:

‘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者能一之耳。”



劉伯溫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當了朱元璋的謀臣。他提出一個讓朱元璋為之奮發的建議,那就是剿滅元朝,建立新國!

文中劉伯溫遇見放牛娃朱元璋的片段,來自民間的廣泛流傳,大家當故事聽好了。其它的來自正史記載。祝大家閱讀愉快!


小姐姐講史


據說,劉伯溫早年遊離四方,有次途徑安徽鳳陽時,看到正在田裡放牛的孩子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在靠在牛身上睡覺,只見他仰面朝天,整個人呈一個“大”字型,劉伯溫看了很吃驚,心想:這不是一個“天”字嗎?

於是,劉伯溫又走近朱元璋身邊,抓了一把狗尾巴草,在他腳上撓癢癢。睡夢中的朱元璋覺得腳底有點癢,就下意識地轉了一個身,彎起了腳,弓起了身,一隻手在前,一隻手在後。劉伯溫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這不是一個“子”字嗎?

兩個字聯繫到一起,就是天子。劉伯溫當場就斷言,這孩子身上有帝王之氣,貴不可言,將來一定會成為皇帝。後來果不其然,朱元璋長大後,真就成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數百年來,這個故事被很多人傳得是神乎其神,但其實呢?這不過是標準的民間故事。



因為,劉伯溫比朱元璋大17歲,據史書上記載,劉基早年一直在家鄉浙江青田讀書,直到他17歲時,他因探訪程朱理學故里徽州,才來到安徽。而此時,朱元璋才剛剛出生,所以兩人不可能產生交集。而在探訪完徽州後,劉伯溫又繼續回到家鄉讀書,然後在他23歲的時候,到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

但是,因為當時正值兵荒馬亂,戰火連連,所以劉伯溫在考取進士後並沒有立馬當官,而是在家閒居三年。等到他26歲時,才被元朝廷授予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的職務,此後5年,他就一直在江西高安縣生活。換句話說,劉伯溫從23歲到31歲期間,他只待過三個地方,那就是大都、浙江青田和江西高安縣。

而此時的朱元璋,剛好是從6歲到14歲,卻一直呆在安徽鳳陽的某個村裡面,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伯溫並不存在所謂的到安徽鳳陽遊離,他和少年的朱元璋,也沒有任何交集。



再退一萬步說,如果劉伯溫真有遇到朱元璋,他還算出朱元璋就是未來的天子,那他為什麼不提前押寶下注,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經發展壯大,並下詔邀請他來南京時,他才來呢?甚至而言,既然他已經知道元朝將要被朱元璋取代,他為何還協助元朝鎮壓過農民起義,甚至還因為元朝想要招降起義軍,結果一怒之下而辭官,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呢,這個所謂的傳言,就和那些所謂的什麼你老媽被龍給姦汙,還有什麼你老媽生你時,夢到太陽入懷;什麼有人能從你頭上看到五彩祥雲;什麼神秘的老人,說你面相貴不可言;還有什麼十八子得天下一樣,都是御用文人為神話皇權而拍的馬屁,他們這樣宣傳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告訴世人,這些人之所以能當皇帝,那是命中註定。


我是趙帥鍋


據說,劉伯溫早年遊離四方,有次途徑安徽鳳陽時,看到正在田裡放牛的孩子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在靠在牛身上睡覺,只見他仰面朝天,整個人呈一個“大”字型,劉伯溫看了很吃驚,心想:這不是一個“天”字嗎?

於是,劉伯溫又走近朱元璋身邊,抓了一把狗尾巴草,在他腳上撓癢癢。睡夢中的朱元璋覺得腳底有點癢,就下意識地轉了一個身,彎起了腳,弓起了身,一隻手在前,一隻手在後。劉伯溫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這不是一個“子”字嗎?

話說二十多歲的劉伯溫雖考取功名,但是仕途不順,原來是劉伯溫生性高傲,為人清廉正直,有崇高的理想,是一個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但是他的同僚卻都是一群久居官場的老油條,吃著俸祿卻不做事,整日花天酒地,儘想著如何沾花惹草,逍遙快活。因此劉伯溫與眾同僚們雖然同為朝廷官員,卻顯著格格不入,絲毫無法融合進去,顯著涇渭分明,劉伯溫對比卻空有一番熱情,卻無處著力,又不想隨波逐流,最後只好選擇退出,另尋一番天地。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和劉伯溫一同的還有葉琛、宋濂、章溢。劉伯溫見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當年的小牧童。又見朱元璋出口不凡,《明史》,太祖勞基等曰:

‘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者能一之耳。”

劉伯溫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當了朱元璋的謀臣。他提出一個讓朱元璋為之奮發的建議,那就是剿滅元朝,建立新國!


零到無窮大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命運最為悲慘的一個皇帝,他的江山可以說真的是來之不易。早年的朱元璋不過是一個放牛娃,後來又經過一些列的挫折,當過和尚,當過乞丐。可是早年劉伯溫遇到朱元璋的時候就已經預言他17歲會家破人亡,在40歲的時候會成為皇帝,後來也果真應驗。是為何呢?


劉伯溫何許人也?元朝時期,23歲中了進士,他在民間被號稱是諸葛亮轉世,一個神一樣的存在。早年遊學的時候,劉伯溫在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遇到了當時正在放牛的朱元璋,朱元璋嘴裡面唱著《燒餅歌》,元朝末期,饑荒四起,所以朱元璋哼這首歌可能是因為太餓了。這時的劉伯溫在一旁吃著別人給的雞腿,一邊憂國憂民。

這時朱元璋走了上來,和劉伯溫說:“項橐七歲能為孔子師,我今年八歲不知道您可敢與我較量一番,就以雞腿為賭注。”劉伯溫一聽大笑起來,竟然八歲小兒敢於我做賭注,於是朱元璋假裝的掐指一算:“你叫劉基”。劉伯溫大驚,你是如何曉得?可是劉伯溫怎麼也算不出朱元璋的名字。於是劉伯溫便將雞腿分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吃過後往地上一趟,劉伯溫便問朱元璋如何知道自己的姓名。朱元璋便說:“我瞎蒙的,聽村中的大人說,將要來一個大人物,叫劉基。我見你氣宇不凡,於是猜了一下。”說完便閉上眼睛躺在地上,結果天上飄下來了一幾片鵝毛,劉伯溫見朱元璋所躺的姿勢呈現了天子二字。便趕忙問了朱元璋的生辰,劉伯溫掐指一算,算出朱元璋將是未來的皇帝。


於是他告訴朱元璋將來會有家破人亡的大災難,可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會成為一介皇帝,朱元璋也沒怎麼聽懂,只是說了以後可以不捱餓就好。劉伯溫也將24年後與朱元璋重逢共建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