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既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又顾及他人“面子”,怎么办?


支招:既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又顾及他人“面子”,怎么办?


引发了微友对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有的微友坦言,工作中确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单位的流程出了问题;有的微友认为是赵处长欠缺沟通意识;也有的微友直言是王副局长的格局不够、心存嫉妒;还有不少微友留言说,特想知道这个问题咋解决……


这样的情况,你身边是不是也有发生?在当前抗疫的特殊时期,急稿任务明显增多,不少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特别是在岗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更可能会碰到类似问题,那么,究竟怎么处理呢?来,听听嘉宾代表和故事作者怎么说~


【嘉宾视角】

支招:既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又顾及他人“面子”,怎么办?

“尊重领导‘面子’,考虑平级的‘面子’,保护下级的‘面子’。”


邓立松(海南海口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故事中,赵处长加班加点辛苦改稿却让王副局长丢了面子,吃力不讨好,读了不免让人有些无奈和感慨。机关工作不仅要讲能力、多付出,也需要多照顾上上下下的“面子”,这样的干部在事业上往往能走得更顺、更远。


得尊重领导的“面子”,做到事前多请示、事后勤报告。记得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因分管文字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出差,单位一把手直接让我起草一份材料。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机会表现一番干劲更高了,连续几天熬夜奋战交出了稿子。办公室主任回来后,对此事有点不高兴,我也不得要领,直到有位同事好心提醒才知道自己接活忘了报告,写完了也没征求主任的意见。实际上,这位主任写作能力很强,如果自己先汇报,不仅能让材料更完美,而且也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


得考虑平级的“面子”,注意多通气多协调。工作几年后,我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有一次与某业务部门领导分别准备单位一把手交派的会议材料。可能办公室“笔杆子”比较多,很快就完成了材料写作任务并上交给一把手。一把手当即表扬了办公室,同时,批评了那个业务部门。这件事发生后,与该业务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有一段时间总是怪怪的,两个部门的配合也不太融洽。反思起来,如果交稿前给这位领导提个醒、“通个气”,或者稍微等一等对方再交稿,是不是效果会好些?


得保护下级的“面子”,敢于担当责任多帮助。受到上级领导批评时,不要“责任下卸”;下属出现失误时,要进行帮助式批评;下属工作质量不高时,要多指点提醒。单位有位部门领导威信很高,他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推功揽过”,成绩归于部门同志,挨批评时自己先扛起来。他批评下属时,不是为了发火、泄气,而让人觉得他是真心诚意在帮自己。这样的领导,下属怎么会不拥护?


尊重和保全他人的“面子”,是工作的技巧、处世的艺术,其实也是情商高的一种体现。人们常讲: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当然,我们所讲的情商并不是指在拉关系、聚人脉上做文章,八面取巧,到处逢迎,做“顺风草”,当“滑泥鳅”,搞无原则的迁就或庸俗的小圈子,而是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多触摸他人的情绪,多体贴他人的诉求,在处事方法、工作作风、待人接物等方面更谦虚、更圆融一些。机关单位的“笔杆子”大多思维敏锐、能力出众、兢兢业业、受领导青睐,但有时也不免锋芒毕露,协调沟通不足。相信只要注重在情商上修炼一番,必能为个人事业发展安上助推器!


支招:既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又顾及他人“面子”,怎么办?

“更有探讨价值的,还是应当细细品品‘面子’下的‘里子’。”


钱世荣(管理学者):


“赵处长眼睛红红,脑袋蒙蒙,总算把王副局长写的总结报告修改好了”,尽管李局长非常满意,总结大会上还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没想到王副局长却始而“怒气冲冲”地当面责难,继而“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并“摔门而去”,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两人之间关系疙疙瘩瘩。


我们可以由此批评王副局长心胸狭隘、官职升了领导水平并没见长;不过,更有探讨价值的,我觉得还是应当细细品品“面子”下的“里子”:


“里子”之一,属于“有中国特色的‘面子’”的隐秘内涵。

这一话题,相信“作者视角”中有精彩阐述,期待各位读者更多地着眼于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


“里子”之二,属于领导科学与智慧的如何“用人”。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办公室主任,一般来说应该“文武兼备”——既是“大手笔”,又是“协调、办事”高手;如果正职在驾驭文字材料方面还欠把火候,配备副职或其他成员时往往就更多地考虑在驾驭文字材料方面恰能辅而佐之,这就叫“合理配置”。案例中的这个局,在办公室干部配备上显然存在着“硬伤”,此其一。


其二,在上述“硬伤”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作为局主要领导的李局长,习惯性地让信得过的“大手笔”赵处长一次次地“越俎代庖”,乃至于让“局里的人都琢磨出其中的道道来”,造成了赵处长在局里“独霸文坛”的非理性局面,这显然累积成局里两个平行部门及同级正职间矛盾冲突的隐患。可见,要根除这类问题,还是要着眼于完善制度,从科学配备和使用干部等方面入手。


“里子”之三,属于管理活动中的有效沟通。就李局长来说,在“年终总结大会明天即将召开”而总结报告“还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局办公室一时又无人能按要求迅速修改完毕的紧迫情况下,可不可以建议新上任并分管文秘工作的王副局长直接通知赵处长来帮着润色润色?这样是否比李局长自己把修改任务交给赵处长更合适亦更有远见些?王副局长分管文秘工作后,焉知不会效仿李局长向赵处长“借力”,而赵处长焉能不一如既往继续“献力”?


就赵处长来说,此前其他部门“拿着自己起草的材料”让他“过目”时,都“热情”而“有求必应”,这是有全局观念、有协作精神并乐于奉献的表现,理应作为“正能量”大力弘扬;但他在殚心竭虑修改王副局长写的总结报告时,根本“想不到”王副局长会感到好没“面子”,在总结大会现场响起阵阵掌声时,他也没有发现王副局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就多少显露出他在人际认知乃至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短板”了。


其实,赵处长在李局长把修改总结报告的任务交给自己时,完全可以在一如既往地接下任务的同时,委婉地提请李局长考虑:是否与“分管文秘工作”的王副局长“通个气”?这类看似不起眼的建议,既是一种沟通艺术,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作者视角】


张传禄(解放军防化学院原政治部主任):


面子这个词是一个群体复合名词。它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体面”的意思,还有“情面”的含义。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面子是一种尊严。提倡让人保住面子,就是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让人保住面子,实际上是满足人的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被人尊重。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使人觉得有尊严、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所以,“面子”历来为国人所看重。外国有位学者对此曾有独到的描述:“面子就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特点的号码锁。”


我曾有过一次与赵处长极为相似的经历。一次筹备会议,机关各部门抽调“笔杆子”组成材料组,集中起来搞会议文件。我被分工起草领导讲话,另一位职务高我两级、年龄长我十岁的老同志负责起草总结报告。我起草的领导讲话交稿即顺利过关,那位老同志起草的总结报告反复修改,领导就是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就把总结报告交给我修改。我对领导说,老同志起草的东西,我修改恐怕不合适。领导说,没关系,都是为了工作,能者为师嘛,放开手脚修改。见没了退路,我只好给领导建议:活我可以干,名我不能要。您就跟老同志说,他起草的总结报告基础很好,通过了,让他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老同志心情愉悦地撤离材料组。我利用两天两夜修改总结报告的事,直到现在他也毫不知情,自然就没有丢面子的痛苦记忆。


让人保住面子,既是处事方法,更是处世艺术。它要求人们说话办事不简单从事,不一厢情愿,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害,把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选择好,以求取得最佳效果。譬如说真理是宝石,如果直接把宝石扔到人的脸上,就可能造成伤害;如果用精美的礼盒把宝石包装好,恭敬递到人的手上,就会大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