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项鸿祚?

秋雨520


问题:怎么评价项鸿祚?


前言

前人评价项鸿祚,最好的应该是谭献(1832~1901)的这一句:

“莲生,古之伤心人也。《复堂词话》

比谭献年轻十岁的冯煦(1842~1927)在《蒿庵论词》中,也曾经说过:

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淮海是秦观、小山是晏几道。二人是北宋婉约词人中的大家。

一、 古之伤心人也

项鸿祚被人称“伤心人”,除了词风以外,他自己也认为

忆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抑亦伤心之极致矣。《忆云词甲稿自序》

项鸿祚(1798-1835年),字莲生,所以我们在文章中常常见到的是“项莲生”这个名词。

项莲生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的中举 ,项莲生可惜考进士两次名落孙山。

项莲生家据说作盐的买卖,原是巨富。在他成人以后,家境渐渐没落,似乎又遇到火灾。他和母亲一起去京城的路上,母亲和亲戚落水身亡。项莲生科举不成,谋生无术,不久愁病而死。年仅三十七岁。

二、伤心之词

项莲生据说自幼“束发填词”,而且颇为自负:予词可与时贤角一日之夕“。

生活中的郁结与苦闷,展现在项莲生的词中,可以看出这的确是一个“古之伤心人”。他的用一个字来说其特点,就是”愁“。

《太常引·客中闻歌》云: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这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又如《临江仙》

有限春宵无限梦,梦回依旧难留。泪珠长傍枕函流。书来三月尾,灯尽五更头。
见说而今容易病,日高还掩妆楼。桃花脸薄不禁羞。瘦应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注:瘦应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化用史达祖“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

又如《菩萨蛮》云:

如今不合江南住。江南处处多风雨。烟雨晚霏霏。冶游人未归。犀株防胆怯。玉箸柔蓝?。愁似暗潮生。自生还自平。

三、分鼎三足?

谭献在《箧中词选》中评价蒋春霖的时候说:

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杜老。

谭献评价蒋春霖为词人中的杜甫,但是这个”杜甫“和纳兰性德、项莲生却三足鼎立。

为什么谭献认为这三个人三足鼎立呢?谭献说出了原因:

阮亭、葆馚一流,为才人之词。宛邻、止庵一派,为学人之词。惟三家是词人之词。

王士祯、钱芳标,是有才气的人;张琦(张惠言的弟弟)、周济是有学问的人,这两类人的作品,过于逞其才气与学问。而成容若、项莲生、蒋春霖三个人才是真正的词人之词。

四、王国维的贬低

不过,王国维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人间词话》中说:

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惟存气格。《忆云词》精实有馀,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然视皋文、止庵辈,则倜乎远矣。

王国维认为蒋春林的《水云楼词》、向莲生的《忆云词》都不足以和纳兰性德比。不过比起张惠言、周济要好得多。

王国维似乎特别偏爱纳兰容若,曾经评价其: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在现代人眼里,地位如此之高,王国维的影响非常大。如今没有王国维这样的人物,向莲生估计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结束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大家觉得,向莲生的词和纳兰比如何呢?

结束时,再录入他的一首《太常引》:

野桃开后柳飞绵。长是负春妍。费尽买花钱。禁多少、风天雨天。 碧城十二,红桥廿四,往事总凄然。梦也不曾圆。只檐月、看人自眠。”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项鸿祚(1798-1835年),清代著名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的举人,之后多次考进士未中,进而郁闷多情穷愁而死,年仅三十八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非常惋惜。

他的祖上是个特别富裕的家族,到他这一辈家道中落,从他写的那些词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拈花恋月、愁多成癖的落魄公子!

他写的词多表现抑郁、伤感,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与蒋春霖、纳兰容若,在大约当时二百年间时间里在词的成就上分鼎三足,不分伯仲!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词中多有伤心之意,愁苦之音,是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

写作新手,望多多指教和鼓励!!!!

下面让我们欣赏他的词吧!看看他多么的多愁善感!词也通俗易懂,读的时候我是感觉就有伤感!

【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恬,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太常引.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漂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萧声过墙。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

罗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

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三十年人间


项鸿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把一生投入到他热爱的诗词文字中,为后世创造了不朽的经典杰作。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壬辰举人,春官不第。越二年卒,年仅三十八岁。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其《忆云词》享誉甚高。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