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疫情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开学时间不断延迟,教育部鼓励各所学校落实“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疫情中应该怎样开展网课教学?我们认为,疫情中的网课不应给学生增添额外的负担,但却应该利用这一机会开设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适合于亲子互动的游戏活动,开展能够增长身心健康知识的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利用“停课不停学”的时机,全国各地有多所思维型教学基地校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打造了融合思维元素的网络课程,借助网课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构建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价值。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即日起,思维智汇特别推出了“疫情中的思维课”教育专题,将这些学校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或能给学校“停课不停学”的部署工作乃至整体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本文为“疫情中的思维课”教育专题第一篇。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一场疫情让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以下简称“育新学校”)陷入了忙碌之中,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学校领悟了“停课不停学”的深层内涵,系统思考、设计了育新思维微课程,将这场疫情中的各类讯息化作课程资源,充分实现育人价值。

“551”思维课堂是育新学校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疫情期间,育新学校小学部自主研发了育新思维微课程,将“551”思维课堂的精髓融合其中,结合疫情的社会背景,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部教研主任王京波看来,这场疫情是一个“活”的教材,应该充分利用延时开学的契机,抓住共同经历灾害的时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自主学习教育

在第一阶段,学校共录制了约160节微课,涵盖了各门学科,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每一节课都控制在10-15分钟。


为了不给家长和孩子增加负担,这个系列的微课程大多以教师线上指导、学生线下自主学习为主,关注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过程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更加减少网上授课的内容,代之以活动体验式的课程内容。

三个领域进阶设计,落地核心素养


育新学校充分利用防控病毒这一社会大课堂将课程分为我与生命、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中对应了核心素养的若干要素:“我与生命”领域对应的是健康生活;“我与自然”领域对应的是科学精神;“我与社会”对应的是责任担当、人文底蕴。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在这三个领域中分别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体育、信息、劳动及华夏智慧等各门学科的课程。
整套课程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自我管理、责任担当,增强人文底蕴,利用特别的教育契机,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比如,“我与生命”领域包含心理、劳动、体育三门学科,对应的内容有:

1.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 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2.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
3.每天坚持适当的家务劳动。


每一门学科都有具体的课程主题。语文、英语学科主要开展了经典诵读和绘本阅读课程。数学学科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则重点结合时事进行创作。比如美术学科围绕我和我的城市、我和我的国家、我和我的世界、我和我的地球等主题,用艺术创作表现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焦点事件。通过视频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生活并进行艺术实践。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课程内容与疫情进行了紧密结合,

例如:

欣赏抗击疫情绘本,并针对这次冠状病毒疫情思考:①这次疫情为什么会爆发?
②什么叫做冠状病毒?
③疫情期间我们都需要注意什么?
④在这次疫情中对你印象最深的感人事迹都都有哪些?
⑤你觉得未来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欣赏和制作“武汉加油”电子明信片;
通过观看冠状病毒绘本,运用科技小报知识设计制作关于预防冠状病毒的宣传小报。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与此同时,每一门学科的课程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了进阶设计。比如科学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中高三个年级分别设定了课程目标:

低年级从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入手,以科学小实验、小视频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在科学实验中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引导孩子能用科学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中年级通过科学小游戏、小实验、短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动手的兴趣。从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用数据验证猜想的科学思维体系,并逐步完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正确的科学实验观。

高年级通过学生动手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能自主搜集证据,整理证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得出科学的结论。


5大特色,融合思维课堂内核


育新学校的“551”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设计要体现5个基本环节: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辩思、训练反思、回归拓思

创境启思表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自探静思表示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认知建构;合作辩思表示师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辩证思考;训练反思表示通过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回归拓思表示回归到生活情境中将知识运用拓展。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育新思维微课程融入了这5个基本环节,并在冠状病毒疫情的背景下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创境启思”对应的含义是防控病毒社会大课堂。这场疫情堪称一场巨型的“社会实践课”,每个人都身临其中,媒体上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各种防护知识等,都是很好的“教材”。课程抓住共同经历灾害的契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自主学习教育


“自探静思”对应的含义是引发学生对于珍爱生命的思考。课程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虽然身患渐冻症,但仍坚守在抗击病毒第一线,即使同为医生的妻子确诊也没时间去看望,就为了与时间赛跑多挽救一些患者的生命。通过课程让孩子感受到,每个人的生命既是自己的,也是别人的

“合作辩思”对应的含义是引发学生进行责任与担当的讨论。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可供讨论的话题,比如“目前的疫情的确不可乐观,很多人人心惶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引发学生的讨论。课程引导学生有效管理情绪,科学甄别各类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在纷繁的信息中为自己的判断找准依据。同时,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比如从我做起,养成戴口罩和勤洗手的习惯。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训练反思”对应的含义是引发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反思。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是体现了我们人类与自然的生存之道,课程结合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展开我与生命、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的反思。比如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回归拓思”对应的含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通过各种信息用心观察世界。同时观察身边的人,了解社会各界如何抗击,身边的人如何互助互爱等等,借此引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动力,给学生布置了各类特色作业,比如专题的采访、绘制海报、开展“疫情”数据分析等实践性活动。


系统研发跟进,保障课程落地


为了保障课程开发的专业和系统性,以及后续课程的有效实施,育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校思维“微课程”思路,制订本学科、本年级的教研计划,确定教学的主题,避免随意的授课方式和零散的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微课录制的质量,学校进行了层层把控。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录制,不得随意调整内容和录制的节数。教研组长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微课把第一道关,学科主管进行二次把关,录制好的微课统一由信息部进行后期制作。


同时,学校分年级制订切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学习指导计划。教师有意识地留存过程性资料(图片、文字、视频),以做学业成果展示、学业质量评价跟踪记录。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关注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差异,对于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学校积极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制定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案。

学校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学生进行及时跟进关注;对家庭有困难,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在疫情防控一线确实无人照顾的学生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整套思维微课程的实施收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良好反馈:

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课程将疫情和各门学科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排解孩子无法外出的烦躁情绪,还能拓展课堂知识,让孩子有了丰富的收获。


六年级的一名学生表示: 我懂得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学习资源,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通过学习变强了,中国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像今天一样了。


除了面向校内,思维微课程的影响力还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课程中体育学科的节奏操和火焰杯入选了疫情期间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手册》,在歌华有线播出。

"551"思维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从八年前开始,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就意识到了思维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012年,学校开展调研,发现学生上学不爱读书,读书不爱思考,思考不深入的现象广泛存在。基于这一现象,在陈国荣的带领下,学校申请了“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
陈国荣认为,知识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通过知识来体现的,课程知识表层下面,隐藏了丰富的思维内涵。知识是一条明线,思维则是一条暗线,教师要把学科知识中的思维暗河凸显出来,交给学生。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接触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该理念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学校的课改方向不谋而合

读懂“停课不停学”内涵,这所学校将疫情转化为核心素养大课堂

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学校的课改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也指明了方向。在不断探索之后,学校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构建了“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551”的具体内涵是“五有五思一核心”

“一核心”指的是教学设计的归宿,思维型教学理论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而“551”思维课堂也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核心。思维品质包含五个层面: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


“五有”指的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它参照了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构建、元认知和应用迁移。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五大理念:

有序(清晰课堂环节、引领思维节奏)
有趣

(设置思维动点、激发求知欲望)
有效(注重问题教学、加强思维训练)
有情(增强师生互动、提升思维品质)
有用(延展思维路径、链接现实主题)

“五思”指的是教学设计的五个教学环节。依据思维型教学所倡导的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具体包括:

第一步,创境启思,强调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思维课堂要将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原有经验相联系,通过不断创设新知识或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
第二步,自探静思,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宁静思考。思维课堂通过搭建教学活动平台和设计好的教学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学习过程。


第三步,合作辨思,强调小组师生合作,辩证思考。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调查、分析、评价,提出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思考,掌握过程和结果,从而引发内在驱动力。

第四步,训练反思,强调课堂练习落实,反馈思考。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教给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步,回归拓思,强调回归生活场景,拓展思考。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因此,要精心选择与设计回归生活场景的需要,感受实际问题解决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实施“551”思维课堂教学以来,育新学校的教育生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内在动机得到了激发,在课堂上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提升,教学成果屡屡获得北京市和国家级的奖项。


育新学校遵循“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宗旨,以学生为本,以思维课堂教学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如今的育新学校已经成为海淀区高中示范校、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