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主義、金戈主義、薩德主義、越山主義……是什麼意思?

你也許非常熟悉以下這些“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理想主義、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可你知道什麼是寂靜主義、金戈主義、薩德主義、達達主義或越山主義嗎?這裡有 18 個詞條,分別解讀英文單詞中以(ism)結尾的十六種“主義”。

寂靜主義Quietism

接受事物本來的面目,但更多的是指基督教神秘的靈脩神學,訴諸冥想和斷念。該詞源於西班牙牧師米格爾·德·莫利諾斯(約1628-1696)的學說,其教義不注重天主教的禮儀和權威,1687年被教皇英諾森十一世譴責為異端。

斯多葛主義Stoicism

毫無怨言地漠視困難或疼痛。更具體地說,斯多葛主義指的是出生於塞浦路斯島季蒂昂的芝諾(公元前335-前263)在雅典所教的哲學。斯多葛派的名字來自Stoa Poikile(指柱廊裡有繪圖的門廊,芝諾講課的地方),認為美德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美德就是與命運和諧相處,接受命運的安排。因此,它信奉人應該從自己的情感中解放出來。作為一種哲學(儘管不是作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斯多葛學派在希臘羅馬世界蓬勃發展長達數個世紀。正如住在羅馬(原先是奴隸)的希臘斯多葛派哲學家埃皮克提圖所言:

“不是通過滿足慾望去保衛自由,而是通過消除慾望去保衛自由。”

達達主義Dadaism

起源於1916年蘇黎世的一場文化運動,是對野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抗議,認為傳統的“資產階級”藝術是那場戰爭的同謀。達達主義的追隨者認為那是一種“反藝術”,達達主義吸引瞭如法國的馬塞爾·杜尚(1887-1968)、德國的馬克斯·恩斯特(1891-1976)等一批藝術家。其影響也擴散到文學領域,例如德國作家庫爾特·施威特斯(1887-1948)創作了“有聲詩”,一些作曲家譜寫了“達達”音樂。就許多方面而言,達達主義是超現實主義朋克的先驅。

越山主義UItramontanism

羅馬天主教會的一種學說,指在信仰和紀律的問題上,教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諸如高於地方當局和主教的權威。這個詞源自拉丁文ultra和mons,意為

“超越”和“山”,原本在中世紀用來描述一個來自 “山那邊”的非意大利籍教皇,“山”指的是從北部將意大利半島與歐洲大陸分割開來的阿爾卑斯山。在法國,經過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之後,這個地理學詞語被顛倒過來,用來形容居住在意大利的教皇權威,其含義是教義的追隨者比法國天主教徒更不愛國一一一主張限制教皇權力的法國天主教徒宣稱,教會應與君主共享權力。

本本主義Literalism

死摳一個詞或短語字面的確切含義,絲毫不考慮詞語的隱喻或語境。因此,如果有人說“數以百萬計的人在等車”,這個說法有時候會導致一定的混亂,但幾乎沒有人會誤解這句話的意思。

伊壁鳩魯主義Epicureanism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所教導的一種生活方式,認為快樂是生活的目的,因為沒有來世。這種觀點常常被解釋為“既然明天我們會死,那就吃喝玩樂吧”。但事實上,伊壁鳩魯並不提倡這種享樂主義的方式,因為其帶來的後遺症正是那些人們想要避免的痛苦。相反,他強調

以節制適度的方式,達到安寧、幸福和免於恐懼的自由。

李森科主義Lysenkoism

烏克蘭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特羅菲姆·鄧尼索維奇·李森科(1898-1976)的思想和政策。李森科信奉拉馬克關於獲得性狀遺傳的進化理論,反對正統的遺傳學,他卻從1940年至1965年間擔任蘇聯科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是蘇聯農業的主導人物。他許諾以更好的方式以及更少的花費來提高農作物產量,其他生物學家卻表示難以置信。他曾一度聲稱,如果環境合適,小麥會產出黑麥種子——這相當於說,狗在野外可以生狐狸。李森科的命運隨政治氣候變化而沉浮。1964年赫魯曉夫(1894-1971)倒臺後,李森科的學說被推翻,蘇聯承認了正統的遺傳學。

波希米亞主義Bohemianism

用來形容一種隨意的、標新立異的生活方式,不受主流社會的束縛。該詞的最早使用與十九世紀的法國藝術家和作家有關,暗指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一般認為他們來自歐洲中部的波希米亞地區。更為現代的波希米亞主義可以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世界的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身上看到。法國後來出現了布波族(bobo)——布波族是布爾喬亞和波希米亞(bourgeois bohème)的縮寫,表示矯揉造作,在舉止和著裝方面充斥著大量的波希米亞風格。

禁慾主義Asceticism

一種限制或避免塵世歡愉(如性愛和酒精)的生活形態。該觀點常見於許多宗教傳統,認為這種禁慾將有助於達到靈性目標(例如,佛教的禁慾尋求涅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禁慾主義(源自希臘“訓練”)起源於古希臘時運動員備戰奧運會的訓練體制,並沒有那麼高大上,而這種訓練在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中依然很流行,使許多俗世的拳擊手像僧侶一樣苦修。

Machiavellianism馬基雅維利主義

主張在追求或維繫權力時無道德可言的政治學說或一般行為(因此認為任何的不擇手段都是允許的)。該學說是意大利政治家、政治哲學家和佛羅倫薩共和國公務員尼可羅·馬基雅維利(1469-1527)在其專著《君主論》中提出的。作為指導一個新君王如何行使權力的例子,馬基雅維利寫道:

“一旦欲加害於人,一定要害到使其無法翻身的地步,這樣,就無需再去擔心他的復仇之念了。”馬基雅維利學說的另一個例子深得許多獨裁暴君們的歡心:“既然愛和恐懼無法共存,若我們必須二者之間取其一,那麼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更為安全些。”

“馬基雅維利主義”是十六世紀法國人出於蔑視意大利的一切事物,作為貶義詞首次創造的。 十六世紀的英國使用該詞也具有同樣的含義,如在克里斯托弗·馬洛(1564-1593)的戲劇中。《君主論》一開始由馬基雅維利私下發行,在其死後五年即1532年才出版。1559年,《君主論》和馬基雅維利所有其他作品均被列入天主教會的“禁書目錄”,一方面是因為馬基雅維利對教皇公然的蔑視,另一方面是此書讚美非道德。

作為心理學術語,馬基雅維利主義指為了個人利益操縱他人的一種行為傾向。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馬基雅維利本人顯然是一個正直的佛羅倫薩公民,對其家人而言,他又是一位仁慈寬厚的父親。

加爾文主義Calvinism

基督教新教的一套信仰,起源於十六世紀法國神學家和牧師約翰·加爾文的教義學說。加爾文主義有五個基本要點——“全然墮落”,意味著每個人都天生有罪; 上帝所揀選的“選民”是命定的;那些罪人需要贖罪才能得救(根據加爾文主義,基督沒有為拯救所有罪人而死);“不可抗拒的恩典”,意味著上帝的選民不能抗拒上帝的召喚;聖徒持續蒙受天恩,意味著那些被選擇得救的人將到達天堂。加爾文沮喪地指出,上帝預先註定了“自身沒有任何優點的一部分人類,卻被永恆救贖,而另一部分人,只是為了懲罰他們的罪,就受到永遠的詛咒"。

Shintoism神道教

日本的主要宗教,信眾大約有一億一千九百萬。起源於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是萬物有靈論和薩滿教的混合物,公元八世紀成為法典,名字取自漢字“神道”(神的道路),並將神性歸於統治的日本皇室(日本在二戰戰敗之後,才實現了政教分離)。神道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具有“四誓詞”——

傳統和家庭;自然的神聖性;潔淨;尊崇祖靈和超自然的力量以及被稱為Kami的神。

薩德主義Sadism

從使別人受苦和羞辱他人引發的快樂感,尤其是性快樂。 如果接受者心甘情願接受痛苦和屈辱,他們就是受虐狂,兩種行為都具有的被稱為施虐/受虐狂。這個詞是十九世紀後期由德國精神病學家理查德·馮·克拉夫特-埃賓(1840-1902)創造的,指的是薩德侯爵。薩德是法國一個貴族,他在一茶列色情小說中描述了自己的性變態行為,主張放蕩不羈,不受傳統道德約束。

金戈主義Jingoism

極端的愛國主義,往往表現出支持侵略性的外交政策。這個詞源自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英國面臨與俄國升成威脅時的一首音樂廳歌曲裡的短語“by Jingo”,該短語是"by Jesus”(天哪!)的委婉說法。1878年在俄土戰爭中俄國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這首歌唱道:

我們不想開戰,但天哪,若我們想打,

我們有船,我們有人,我們也有錢!

我們之前打過熊,我們是真正的英國人,

俄國人別想佔領君士坦丁堡。

“金戈主義”這個詞是由英國激進派喬治·霍利約克(1817-1906)在1893年3月13日致《每日新聞報》的一封信裡創造的。

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

1917年由提奧·凡·杜斯堡(1883-1931)創立的荷蘭藝術運動,杜斯堡在一份名叫 “風格” 的雜誌上傳播該運動的思想,因此“風格派” 是該運動的最初名稱。風格派是一個純粹的抽象,只使用垂直線、水平線以及黑色、白色,灰色和原色。

風格派後來被稱為新造型主義一一新的造型藝術或荷蘭語Nieuwe Beelding-一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他在1914年的一封信裡寫道: “我在一個平面上構建線條和色彩的組合,是為了用最大的意識來表達普遍的美麗。造物主激勵著我,讓我處於一種情緒狀態中,如同任何一個畫家一樣,因此就迫切想創造某種東西,但

我想要儘可能地接近真理和抽象的一切事物,直到我抵達一切事物的根本。

後來,蒙德里安在1917年至1918年發表了隨筆系列 《繪畫藝術中的新造型主義》,詳細闡述他的風格,作為一個藝術家團體,風格派在杜斯堡1931年夫世後就消亡了,但其仍對後世時建築設計產生影響,特別是在德裔美國人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1886-1969)的作品中。

高德溫式妙語Goldwynism

由自相矛盾地選擇詞語、成語或文本而產生的一個滑稽的語句,如“把我包括出去(include me out)”。該詞引用自這類句子的習慣使用者波蘭出生的美國電影製片人基繆爾·高德溫(1882-1974)。高德溫原名施繆爾·格小非茨,在英國改名為寒繆爾 ·高德菲什,後來到了美國又改名叫塞繆爾·高德溫。高德溫式妙語的著名例子包括“如果我現在就摔死,那我是活著的最幸福的人”“我並不總是對的,但我從來不犯錯。”

野蠻破壞Vandalism

故意損壞公共或私人財產的行為或過程,包括在牆上塗鴉、打破窗戶等。這個詞通常表示輕微而不是嚴重的損壞或破壞,與四世紀和五世紀蹂躪西歐大部分地區及北非的日耳曼民族汪達爾人有關。455年,羅馬被汪達爾人洗切一空,在十七世紀的歷史學家和作家看來,這是一次愚蠢的、破壞性的狂歡。法語詞vandalisme可能由法國王教學利·格萊戈瓦(1750-1831)於1794年創造,描述法國入甲命後破壞藝術品的行為。

俏皮話Witticism

聰明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常通過玩弄文字遊戲來表現。這個詞是1677年由英國詩人、戲劇家約翰·德萊頓(1631-1700)創造的,來自形容詞“witty”(中古英語,意為“聰明”或“機靈”) 。愛爾蘭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是講俏皮話的高手,他的俏皮話俯拾即是:“除了我的天才,我沒什麼好申報的”、“我還不夠年輕,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一切”。

寂靜主義、金戈主義、薩德主義、越山主義……是什麼意思?

《各種“主義”》,作者:約翰·安德魯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