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出自柔奴(王定國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卻表達出了蘇軾內心所想的。對於這一句宋詞的翻譯,大多數都認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但是卻並沒有搞清楚蘇軾所說的“心安”究竟是什麼?

首先,“心安”指的是濁世之中的獨善其身。蘇軾的一生非常喜歡陶淵明,在很多的詩詞當中也在不斷地寫自己要歸隱,但是從沒有真正下定決心。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不甘心,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長恨此身非我有”,他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依然要和現實社會保持距離。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就如同《望江南·暮春》中的“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紵羅輕”,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的追求“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那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也是他獨善其身的選擇,蘇軾亦然。

蘇軾深受儒釋道三家思想影響,儒家學說對他的影響最為深刻。孔子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在現實當中受挫後的修行,那種和諧的境界就是“窮則獨善其身”。

蘇軾受挫,自然是“窮”的,那麼此時的獨善其身就顯得尤為重要。蘇軾如何獨善其身?那就是依靠內心的平穩落地,無論在何方,黃州也好,惠州儋州也罷,都可以在詩詞中、風景中、琴棋書畫之中追尋更高的境界,與濁世保持距離。

如此,他的內心是有目標的,是有依靠的,所以也才是“安”的。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其次,“心安”指的是隨遇而安的思想境界。現實當中遭遇不順的時候,蘇軾的內心世界充滿著矛盾。“憂天下”與“憂自身”雙重憂患的激盪,充滿著“出”與“處”的矛盾。但真的這樣的矛盾並沒有真正的破解之法,所以倒不如讓自己慢下來,隨遇而安,隨心而走,一定程度上調和了這種矛盾,從而使自己不管是在濟世事功時還是在功名無望時都儘可能地保持心理的平衡。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其實就是內心矛盾的外在體現。但是隨即他也非常明白看透“此事古難全”,最後得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就是一種“心安”。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所以他能夠帶著這樣的感觸,帶著這樣的精神支柱,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以此為家。比如在惠州的時候曾經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即便是被貶到儋州的時候,也能夠寫出“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