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如果光绪没有跟随,会不会和唐肃宗李亨一样架空慈禧?

专业认证砖家叫兽


光绪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他登基时年仅四岁,起初由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在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慈安去世,慈禧得以独掌大权。光绪十五年,十八岁的光绪开始亲政,不过慈禧只是名义上的归政于光绪,实际上光绪依旧是个傀儡皇帝。光绪帝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又是正值年轻气盛,有一腔热血和抱负,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大清朝。

清末著名的戊戌变法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经过光绪帝同意后进行的救国图存的运动。戊戌变法主要是要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厂、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其思想、办报开言等等。但这一系列动作损害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变法仅仅一百天就被废除了,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光绪帝也因此被慈禧软禁。可怜光绪帝有心无力,只能看着自己的帝国日渐衰落。不过八国联军时期似乎是光绪帝的一个机会,当初如果他不跟慈禧西逃,能否向当年唐肃宗李亨架空唐玄宗一样架空慈禧呢?从方方面面上来看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看看李亨为什么敢越过唐玄宗直接登基称帝。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慌忙出京逃难,他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除了叛军李亨管不了,其他的军队都归了李亨。而李亨也是个有丰富军事经验的人,早在公元730年李亨就带兵讨伐进犯的契丹并大获全胜。现如今把天下的兵马都给他他自然也有能力管好这些兵马并平定安史之乱。掌握了军权就是掌握了话语权,既然自己的父皇唐玄宗如此的年老昏聩,还不如自己登基称帝,手下大臣将领自然拥护自己。登基后李亨也只是派人去四川通知了唐玄宗一声,唐玄宗也是毫无办法。

那么八国联军时清朝是什么情况。当时东南各省都有可观的军队数量,却搞了个“东南互保”,对于八国联军进犯持有观望态度,别说光绪了,就是是慈禧手中都没多少兵了。乃至后来慈禧向万国宣战时也无兵可用,所谓宣战也只是口头说说。就算光绪不跟慈禧出逃,光绪也没有办法笼络各省,更没办法调用各省军队,就算是在朝廷内部也没有光绪帝的势力,可以说光绪就是个光杆司令,有谁会听一个光杆司令的话呢?

唐肃宗对比光绪不仅是拥有兵权,还拥有自己的势力,离了唐玄宗他依旧能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体系,而光绪帝却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光绪的一生注定是悲哀的。


风尘讲历史


慈禧不像武则天,武则天是皇帝,行使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慈禧是垂帘听政,权力来自皇帝,也就是说慈禧和皇帝在一起才能行使皇权,她一旦和皇帝分开,就会失去权力。慈禧西逃,不带光绪,她就是一个老太婆,和皇权没有任何关系。



慈禧在西安,以皇帝的名义下圣旨,皇帝在北京,这圣旨是怎么下?慈禧无法再欺骗百姓。假如以太后名义下旨,皇帝已经成年,已经亲政,大清祖制不许女人干政,慈禧这是公然违背祖制。慈禧行使皇权没有合理支撑,所以,慈禧西逃,不带光绪,大清朝权力中心自然就留在了北京,留在了光绪手里。

清朝政府和八国联军宣战,前线作战的是义和团,幕后指使者是慈禧太后。义和团不堪一击,八国联军要惩治幕后指使,慈禧有性命之忧,所以才西逃。假如光绪留下谈判,只要把实际情况向八国联军交代清楚,让洋人明白支持义和团的是慈禧,八国联军就不会放过慈禧,慈禧就永远回不了北京,回北京也是死路一条。



只要八国联军坚决不让慈禧回京,当时的大清没有谁能改变这种状况。光绪可以从容地培植自己的亲信,树立自己的权威。慈禧这一篇就此翻过去。

光绪是慈禧的权力来源,慈禧出逃不带光绪有两种可能:一是光绪死了,比如慈禧要带着光绪西逃,光绪不同意,被慈禧弄死。二是失踪了,比如光绪提前得到慈禧西逃的消息,逃出皇宫暂避。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要保住手中的权力,她会从近支宗室中找个小孩继续当傀儡皇帝。光绪死了,慈禧时代还会继续,光绪不死,慈禧很难成气候。皇帝还在,又立新皇帝,这是另立中央,没有几个人会支持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文人大多还是要支持光绪。

慈禧西逃,大概率会进入光绪时代。光绪执政结果会怎样?待大家讨论。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有得观史


慈禧西逃如果光绪没有跟随而是趁乱逃脱慈禧的掌控的话,如果留在北京只能成为侵华的八国联军傀儡,这样中国将丧失更多的领土主权付出更多的赔款。

而如果是像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和后来的唐肃宗那样分头逃跑的话,光绪也不可能像唐肃宗架空唐玄宗那样架空慈禧掌握实权,因为唐肃宗和光绪皇帝存在两大本质上的区别。
八国联军侵华


首先光绪皇帝如果没有逃跑而是留在北京的话绝对没有好下场,贪婪又残暴的八国联军必然会把他抓起来变成阶下囚,然后以此威胁腐朽的清政府出卖更多的国家利益和付出更多的赔款来赎回皇帝。

而一旦清政府不能很好的满足八国联军的无理要求光绪遭受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甚至恼羞成怒的侵略者把他杀害也说不定,因此留在北京光绪很可能有性命之忧。
光绪皇帝

但是本人倒希望他如果留在北京的话可以振臂一呼率领中国人抵抗侵略者,这样即使他战死了也可以极大鼓舞中国人抵抗侵略的士气,而他也能留下历史的光辉而不是像后来那样窝囊的死去。

然后光绪皇帝和唐肃宗可以说是存在两大本质上的区别,其一是唐肃宗是唐玄宗的亲儿子而光绪皇帝只是慈禧的养子,试想如果是同治皇帝的话慈禧是绝对不会下狠手的。
慈禧太后

其二就是唐肃宗本来就有自己的势力而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这样即使人们再不满慈禧也不会想去拥戴一个傀儡,说有即使光绪想另立中央也没哪个实权人物理他。

所以光绪皇帝一辈子都注定无法逃脱慈禧太后的掌控,除非他能活的比慈禧太后长才有可能掌握权力,可是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是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毒死的,因此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在慈禧魔爪下的可怜人。


执斧谈史说事


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光绪确实曾经有可能不跟随慈禧西逃,只不过性格软弱,也苦于没有人支持,也没有机会。


当时八国联军打过来后,慈禧惊慌之下决意西逃,窜逃到西安,临行前还带上光绪皇帝。而光绪帝的妃子――珍妃则力劝光绪留守北京,同八国联军交涉。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当慈禧西逃之后,远离了权力中枢,光绪可以趁机从慈禧手中夺回权利,自己这个皇帝也可以名正言顺了,而不是一个傀儡。


第二,经过留守北京,交涉八国联军等一系列的大事件的话,也能让臣民看到一个敢做敢当,有勇有谋的皇帝,一来可以为光绪自己建立一个好的形象,赢得国内外的民心,进一步逼迫慈禧还政;二来可以树立抵抗八国联军的信心。

总的来说,如果光绪能够留下北京,那么确实是很有可能顺利把慈禧赶下台的。只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


而历史的结局是:慈禧获悉珍妃的计谋和打算,便让人把珍妃沉井,之后强行带走光绪西逃。光绪没有了翻本的机会,而慈禧也一直掌权到死。


夜月下鸣蝉


若没有带上光绪,架空慈禧,掌大权是很有可能的。也正因此,这个假设压根不会成立,因为这就是慈禧当时带上光绪的一重大原因。

一、光绪虽没有大权,但他始终是皇帝,大清始终是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叶赫那拉”,慈禧不敢像武则天一样做女皇帝,是有原因的,毕竟帝制大于一切,更别说当时是封建帝制达到顶峰的大清。

慈禧虽掌大权,但也依旧是通过垂帘听政的形式,而不是直接像皇帝那样处理政务。皇帝是正统,慈禧外逃,光绪借居正统地位,再次上台绝对是有可能的。

二、即使是无实权,若光绪没离开北京,列强也是会扶持的。因为在列强眼里,光绪也是大清的合法统治者,毕竟签合约也都是以光绪的名义。

而若光绪这个合法统治者落在了列强自己手里,就更加不会承认慈禧了,因为在列强心里有一个更大的筹码和大清“谈赔偿”。除此之外,光绪甚至有可能成为西方列强的傀儡,而不是慈禧的,成为了列强的傀儡,慈禧没有了权力根源“皇权 ”,架空就是板上钉钉了。

三、若不带走光绪,光绪作为一个皇帝和百姓一起遭难,自然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君主守社稷”在历朝历代都是得到百姓爱戴的一个做法,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得到普遍同情的原因之一。

光绪在北京城被攻破时和百姓一起共患难,而慈禧却逃了。相对慈禧,不管是臣子还是百姓肯定更喜欢这个亲民皇帝。支持他,自然会拥戴他。光绪什么都不做,就给慈禧扣了个“不爱民”的帽子,架空慈禧不是没可能。

不过这个假设没有任何成立的可能性,因为作为自己权力的来源,慈禧不会让光绪离开自己的控制。慈禧也怕光绪一脱离自己手心,来个戊戌政变2.0,那慈禧又要够折腾的了,有了经验教训,慈禧更不会放手光绪。



夏目历史君


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不成立的,第一,慈禧不可能把光绪留在京城。第二,光绪没有任何机会架空慈禧。

首先,慈禧为什么西逃?因为八国联军打进来了。

慈禧西逃是避难,躲的是八国联军。而八国联军和光绪帝是什么关系?

光绪帝当年变法夺权,实际上背后是洋人支持的,对于外国人来说,光绪帝掌权,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光绪帝掌权的前提,就是慈禧下台。现在八国联军打进来了,难道她会放着光绪和洋人一起喝茶聊天?

要么你死,要么你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所以慈禧什么都不带,也会带上光绪。

第二点,光绪有机会架空慈禧吗?

(戊戌六君子)

没有,因为当时朝廷没有人会支持他了。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对支持光绪帝的人抓的抓、杀的杀,这才没几年光景,还有人敢支持他?单单是袁世凯和荣禄,手里头有兵,而且戊戌变法摆明了跟光绪对着干。

光绪想架空慈禧,这两位肯定第一个不同意。

第三点,光绪敢不敢架空慈禧?

就光绪本人来说,戊戌变法前,也许还敢。但是戊戌变法之后,他应该不敢了。

戊戌变法本来是件好事情,为什么就这么失败了?难道仅仅因为慈禧?这个问题光绪肯定想了很长时间。我相信他已经想明白了。

当年光绪帝带领维新派变法,取消旗人特权、裁撤官员澄清吏治、取消八股兴办西学、裁减绿营……

得罪了八旗子弟,得罪了朝廷官员,得罪了传统文人士子,得罪了绿营官兵。

得罪这么多人,还有架空慈禧的机会吗?

光绪能做的不是架空慈禧,而是慢慢地熬死慈禧,一点一点的建立威信,收拢人心,重新掌权。

但是,慈禧没给他机会。你想熬死我?我让你死我前面……


七追风


想都别想——安史之乱和八国联军之战完全不同:

1、内外矛盾不同。安史之乱是唐朝内部矛盾,是中央朝廷(杨国忠)和地方官员(安禄山)直接的矛盾爆发;八国联军是外部矛盾,不仅仅是义和团之乱的问题,更是慈禧太后意图利用义和团反抗西方势力。

2、战争口号不一。安史之乱是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为起兵口号和理由。八国联军之战是以保护外交人员、侨民、基督徒为口号来开战。

当时参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3、威望不同。唐玄宗因为重用杨国忠、宠爱杨贵妃而造成唐朝以太子李亨、陈玄礼等质疑和不满。李亨能够不告而即位,原因就在于安禄山的杀杨国忠口号表达了唐朝一大部分人的意愿。只是这些人不肯反叛,拥立新太子即位,是最符合他们表达不满唐玄宗意愿的最佳方式。

八国联军之战时,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挑起战争,是符合守旧派的意愿的,虽然不符合维新派的意愿。但这也算是正常的利益调整和平衡,没有让维新派和守旧派对慈禧太后有严重不满。

4、地位不同。安史之乱时,李亨已经做了19年的太子,其中还经历了李林甫和杨国忠二人的打击,差点丢命。八国联军之战时,光绪帝即位25年、亲政有10年。一个是太子,一个已经皇帝。而且八国联军还意图俘虏慈禧太后,让光绪帝重新执政。

安禄山以杀杨国忠为口号起兵,和太子李亨有着相同的利益;八国联军也有俘虏慈禧太后让光绪皇帝再度亲政的目的,也算是符合光绪帝的利益。这是两场战争的相同点。

5、地方支持不同。太子李亨原本就是朔方、陇西节度使的遥领上司,得到朔方、河西、陇西等地的支持,这是李亨即位的实力。光绪帝本来就是名义上的国君,虽然一度有翁同龢等大臣的支持,但光绪帝从来没有得到地方督抚的支持。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势力地方督抚都是支持慈禧太后比光绪皇帝更多一些。

庆亲王内阁


总的来说,李亨是太子,有地方势力的支持,有内部不满势力的支持,唐玄宗威望受损;光绪帝已经是皇帝,有过亲政但成绩不佳,无论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都对光绪帝没有很高的支持。

简单说,唐玄宗被迫做太上皇,很大原因是唐玄宗自己的作为引起唐朝内部的不满;慈禧太后虽然采纳守旧派的意见引发维新派不满,但不满程度并非很高。

再说,慈禧太后权力再高,她也只是太后,不是皇帝。无论如何,她都需要光绪这个皇帝,还不能废——因为西方国家就认光绪帝。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光绪载湉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他有心强国,却无力回天,仅仅执行百日的新政就被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横扫一空,留下了满腹心酸。

光绪的政治势力凄惨的可怜,和唐肃宗李亨是无法比的。而且他也没有机会脱离慈禧单独行动,这就决定了他最后的命运。

但是如果光绪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坚持留下来,那么情况会有所改变,他很有可能夺取满清王朝最后的生杀大权!

光绪是皇帝,这是他的身份优势!

光绪虽然政治势力不强,但他毕竟是皇帝,这个身份对有心救国的仁人志士来说有足够的号召力。

百日维新的过程和事实放在那里,天下臣民也都看到了光绪试图变法救国的决心,知道他和慈禧不是一路人。

如果他能留在北京,就会再次增加自己在天下子民心目中的份量!那么同情他的、有心救国的等有识之士势必会再次汇集在他的身边,为他效力。

毕竟“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这对汉族官僚来说是值得冒险的。

在列强眼中,光绪是清朝最高统治者,是政府首脑!

慈禧在义和团运动中,之所以脑子发热要和万国举行战争,主要原因就是她单方面认为列强要求她将权力归还光绪,才会自欺欺人的发出了所谓的《宣战诏书》,开了一场闹剧,跳梁小丑!

在列强眼中光绪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而现在这个最高统治者落在了他们手里,对于列强来说慈禧那个老太婆就可有可无了。

一位誓死和国家、百姓共存亡的皇帝,是深受百姓爱戴的。

何况在当时的环境下,民族思想已经形成。列强要的是“门户开放”、“资源共享”。

所以面对群情激愤的四万万国人,列强自然不会为难年轻的光绪,很可能会签订条约后放了他。

那么光绪执掌权柄,踢开慈禧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


正因为有这些可能性的存在,慈禧才不会放任光绪留在北京,作为执掌半个世纪的权力的女人,怎么会看不到这背后隐藏的危机!

所以经历了戊戌变法的慈禧,自然不会在庚子国难的西逃时刻给自己留下这么的祸根,人老成精,这话不假!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这两个事件,有相似之处。其中,安史之乱导致唐玄宗离京西逃,直入四川;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导致慈禧西逃,直达西安。不同的是,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发动了马嵬兵变,架空了唐玄宗;而光绪皇帝只是跟着颠沛流离,毫无建树。

为什么李亨能够发动兵变,架空父皇呢?因为手里有兵。

公元730年,契丹进犯东北边境,唐玄宗封李亨为河北道元帅,出师讨伐契丹。两年后,李亨大破契丹,因战功加封为司徒。那时,李亨才21岁。一个21岁的年轻人,已经带兵打仗两年,已经成为朝廷三公之一,还怕没有将士追随吗?

安史之乱伊始,李亨太子被玄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叛。此时,整个大唐兵马除了叛军,都归李亨节制,那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次年,李亨平叛未果,就在马嵬坡发动了兵变,与唐玄宗分道扬镳,李亨自立为帝,派人到四川通知老爹,你已经是太上皇。

为什么光绪不能发动兵变,架空慈禧呢?因为手里没兵。

在慈禧西逃的两年前,即1898年,光绪皇帝搞了个百日维新,而慈禧搞了个戊戌政变。光绪败就败在没有兵权,慈禧赢就赢在枪杆里出政权。


在西逃的路上,但凡从北京到山西再到西安的途中,有一支部队能够主动勤王,那么光绪自然会收获又一个“马嵬坡”,而慈禧将成为下一个“杨贵妃”。


军缘鑫播客


光绪帝载湉,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史上很悲情的皇帝。从四岁登基开始,十八岁亲政,后被慈禧幽禁在了中南海瀛台,彻底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做什么都要慈禧的首肯才可以。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在中国烧杀抢夺,很快就打到了首都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往西逃命,如果当时光绪不跟慈禧一起走,会不会是重拾政权的一个好时机呢?

小爬觉得就算光绪皇帝没慈禧走,他也很难像其他皇帝一样能够力挽狂澜重掌大权的。

第一 因为光绪皇帝虽然亲政,但是实际上掌权的一直是慈禧太后,基本反对她的人都被处置了。真正支持光绪的人就没几个。

第二 光绪帝他手上既没有能笼络别人的兵权,也没有能收买人心的钱财,也没有什么亲信可以控制政权。而且又只是慈禧的养子,所以谁会满腔热血跟一个没有一点根基的人去造反?不是提着灯笼找屎(找死)嘛?

而李亨太子当时虽然才21岁,但人家是唐玄宗的亲儿子哇,而且人家那时就已经领兵打仗,军中已经有不少的亲信跟随了,再后来又负责平叛,被玄宗封为了兵马大元帅,可以说天下的军官基本都归李亨管了~

所以李亨造反是有先天和后天基础的支持下, 因为底气够足呀。而光绪帝从小就是被慈禧钳制着,性格估计也是比较文弱的,所以也就没有那个胆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